热点追踪:“柯达”,串起每一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于勒)

3月23日,柯达公司宣布在上海成就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中方的两个股东是汕头市感光材料工业总公司和厦门福达感光材料有限公司。柯达(中国)公司将投资11亿美元对“福达”、“公元”两家现有设备和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同时成立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美元建设冲洗套药生产线,并对无锡阿尔梅感光化学公司作技术改造。“柯达”分别在两个公司中占绝对控股权。另外,“柯达”对除“乐凯”之外的其他3家感光材料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偿,条件足不得与其他公司合资。

柯达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乔治·费舍尔说:中国现时差不多每10个家庭拥有一部相机,每部相机每年平均只拍摄4个胶卷。只要中国有一半人每年拍一个胶卷,已足以将全球影像市场扩大25%。预计到2000年,在中国销售的大部分“柯达”产品将会在中国生产。

费舍尔先生去年还说了一句话,“我原以为销售额会上去的,但现在的形势不利于‘柯达’,因为我们的产品无法打进日本,而步步紧逼的‘富士’已经兵临城下,我们与‘富士’势不两立!坐以待毙还不如杀开一条血路。”1997年“柯达”引以为傲的35毫米彩卷的销售下降25%,世界贸易组织裁定“美国对日本阻挠美国胶卷进入日本市场的指控不成立”,“柯达”股票价格惨跌33%,柯达公司今年提出两大计划:一是削减成本,全球裁员;二是加大在中国的投资,抢占中国这个“下个世纪最大的影像产品市场。”

这次合资是柯达胶卷迄今在中国拍出的最灿烂的一刻。而原计划更灿烂,因为在“柯达”提出的收购计划中,“乐凯”一直是第一目标。但“乐凯”坚持在合资后控股和继续使用“乐凯商标”的条件,“柯达”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福达”、“公元”并入“柯达军团”。柯达公司宣布在中国生产的胶卷所需90%的原材料在中国本土购买,而且不再有关税的压力,有更便宜的人工,“我们在中国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将在今年底或更早一点上市”,柯达公司负责人宣布。

“民族工业”象征的“乐凯”与“柯达”强弱分明的竞争变得复杂和敏感。原来人们认为“乐凯”的最大功劳是迫使“柯达”、“富士”以原产国1/3的价格在中国内地销售,为消费者省了一大笔钱,其实这是对柯达公司在世界各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运作不太了解。香港市场上“柯达”、“富士”胶卷的价格都远低于内地,而香港并不卖乐凯彩卷,证明人们对“乐凯”的感情有另外的原因。

今年年初,“柯达”和“富士”在中国已经开始激烈的价格战,15元一卷“柯达”,17元一卷“富士”在市场上轻易可以买到。富士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市场部经理王燕庆称,价格的变化是销售商店自身的因素,因为富士胶卷的批发价几年来一直保持在14元左右。“富士”有理由自信地打一场价格战,因为它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一,达到45%。柯达公司北京办事处也否认价格有变化,“我们确定的市场指导价是21元,经销商薄利多销的做法我们目前还无法控制。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完全没有必要靠降价来打开市场”。但是“柯达”15元一卷的最低价格仅比乐凯最新型的同类商品高1.2元,以价格低廉取胜的乐凯胶卷在一场洋货抢占市场的价格战中明显将面临巨大压力,但乐凯集团副总经理王树林信心十足:“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

从合资谈判破裂到“柯达”宣布收购计划,“乐凯”有不到9个月的时间作准备。去年7月,李鹏总理视察乐凯,表明国家对“乐凯”的态度,但李鹏总理说:“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乐凯人自己的努力。”

1997年柯达公司全球销售额是150亿美元,“乐凯”是4.5亿元人民币,其中的差距不是国家财政或优惠政策可以弥补的,一场商业竞争的结局也小会因为中国人的感情发生变化。 柯达富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