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放卫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剑宇 莫春)

3月14日晚,北京中北寻呼台接到外地用户的电话投诉,说联网联不上,收不到异地的寻呼。中北寻呼台立即向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简称中广卫)查询,中广卫提供了中北寻呼台异地联网所需的卫星传输线路。中广卫的答复是,卫星信号受到干扰。

具体说是中广卫使用的“亚太1号”卫星2A转发器受到来路不明的信号干扰,一个很强的单频信号在2A转发器使用的频段里迅速扫描,被扫过的正常信号没等恢复又被扫回,纵干扰区的系统几乎全部陷入瘫痪,租用该卫星线 路的用户和中北寻呼台的异地联网一样陷入混乱。

北京几家证券公司的股市行情中断,显示出来的行情也是错误的数据;北京期货交易所·度出现行情中断,投资者无法下单交易;100多家寻呼台的联网信息无法正常接收。3月15日,上海一寻呼台的赠机促销活动中,寻呼台发出的祝福语成了不知所云的乱码。到15日,中北寻呼台等部分用户逃离了干扰区。

热点追踪:放卫星0

中广卫立即进行技术抢救,把系统移出干扰频段,在另一个卫星转发器开通新的频点用以抢通业务。3月17日至18日10时,干扰频段上移,干扰宽度是6.5MHz。18日10时以后,干扰宽度增加到14MHz。但是由于技术能力有限,还无法查出干扰源来自何处。中广已和亚太卫星公司却不得不为此遭受损失。

国际电信联盟关于赤道上空同步卫星的轨道使用权采取先来后到的方式。按照惯例,为保障卫星的正常使用,卫星之间的距离应超过2.5度。也就是说,赤道上空360度的轨道中安全使用的卫星不超过200颗。有限的空间资源难以满足迅速膨胀的国际卫星通信的需要,不得以减小了卫星间隔,有可能造成有害干扰。因此,各国申报和发射卫星必须按照电联规定进行协调。

太空资源是继陆地、海洋、空间资源战之后人类又·个争夺的对象,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处于不很有利的地位。

到目前为止,中国登记在国际频率总表上的轨道位置只有东经125度,而且申报的卫单频段是C频段。现在国际卫星技术的通用作法是C和Ku频段并

行,Ku频段由于频率的优势可以让用户接收天线的直径变小,方便并且便宜,比传统的

十几米的巨人的“锅”更有推广价值。如果对“亚太1号”的干扰不停止,它面临最坏的结果是关闭转发器,停止该项业务。国际卫星通信市场的普遍价格是:一个C频段转发器的年租金足150万美元,Ku频段足300万美元。一个价值2亿美元,拥有40个转发器的卫星在15年的使用寿命内理想状态的收益超过4亿美元。关闭转发器意味着庞大的卫星制造和发射费用付诸流水,而更庞大的收入旁落他人。迅速膨胀的卫星通信市场带来巨人的商业利润,意识到这一点的公司越来越多,参与竞赛的重量级选手也越来越多,而这一切都在地球顶上唯一的太空空间里进行,竞赛变得更加残酷。像这次不明信号干扰“亚太1号”,如果真是某人有意之作,那么它觊觎的就是卫星通信后巨大的利润。

中国东方通信卫星公司的“中卫-1号”通信卫星计划在5月发射到东经87.5度赤道上空,紧接着鑫诺卫星通信公司的“鑫诺1号”卫星也将在6月初发射到东经110.5度轨道,这两家公司都必须为卫星上天与“邻居”们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作为卫星台站管理部门的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频率二处,从1989年至今为解决卫星轨道、频段使用权与有关国家当面协调了41次。频率二处的胡宇梅处长说:“即使地位比较优先,也必须与其他国家协调。在双方意见争执不下时,地位较落后的应更多地承担一些责任。”

这是高轨道的太空争夺战。希望与大型国际电信组织一起投身卫星通信的私营公司对轨道/频谱资源提出了要求,它们对经营全球通信也发生了兴趣,它们提出了更有创意的修行法:用许多小卫星(数十颗甚至数百颗)占领离地球更近的空间,以满足多媒体(声音、数据传输,电视会议、义传……)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它们今后要争夺的主要是低轨道(700~2400公里)和中轨道(1~2.1万公里)。

3月26日,中国长征火箭把摩托罗拉公司各雷声公司共同推出的“铱”星计划中的两颗“铱”星送到了1100公里的轨道上,这个计划66颗“铱”星中的58颗已经就位了,“铱”星系统将真正实现“全球通”,进行包括南、北极在内的全球范围的电话、传真、寻呼和数据通信。而比尔·盖茨个人投资推出的Teledesic宽带系统包括842颗卫星,洛拉尔公司的“环球之星”(globe star)系统是48颗星。这些都是1997-1999 卫星发射浪潮中的部分,在2004年前后的第二次浪潮将包括350—410颗近地、中地和同步轨道宽带卫星,其中最大的6项计划(发射56颗卫星)需要投资325亿美元。中国目前只有航天工业总公司以发射费用2.4亿美元入股获得了“铱”星系统的中国经营权。

“天涯若比邻”的古老理想似乎就要全面实现了,用户(主要是个人用户)能得到更加便宜又畅通的服务。但是参加角逐的各方是否都能争得一席之地?已经上天的卫星能否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通信卫星通信航空航天卫星轨道放卫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