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现在想一想:买房不买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晓莉)
房子一直是人们热衷的话题,进入1998年,许多人发现它已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福利分房没戏了,甭管乐意不乐意,都得把买房当回事合计合计了。
国家的政策很明确,经济适用房、非商品房只售不租,不再进入旧体制。职工购房资金来源于自己的积蓄、单位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及相对数额的贷款。
在新的房改政策出台前,人们还有三种价格可以选择,即市场价、成本价和标准价。市场价最易理解最难接受。以目前的房价和贷款条件,即使是通过利率优惠的住房公积金买四五十万元的房子,对应的家庭月收入也要在六七千元。收入丰厚的白领阶层也颇感压力。
标准价这个概念出现在7年前,内涵被不断地充实和明确。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中规定,标准价包括负担价和底交价。负担价即城镇双职工能负担的价格,规定为当年当地双职工工资的3倍;底交价指男女双方公积金的80%。在3种价格中,标准价最为优惠。但有消息说,今后出售新建公房将一律实行成本价或市场价,旧公房出售将加快向成本价过渡,2000年之前各地将完全取消标准价。事实上,北京市、陕西省等地已经取消了标准价。
成本价包括征地拆迁、勘察设计、建筑安装等7项费用,与普通人的关系最为密切。许多人就是以成本价为标准来决定买不买房、何时买。
决定的依据是购房支出若存入银行一年所生利息,与准备购买住房的一年租金相比谁多谁少。1997年北京市公房成本价每平方米1450元,购买一套80平方米的公房,成本价在11.6万元。3月25日降息后,一年整存整取利率为5.22%,11.6万元存入银行可得6055.2元利息。如果一年的租金在此利息之下,租房就比买房值。这样计算的月租金大约在每平米6.3元,目前大多数公房租金与此还相距甚远。
但是这种方法过于静态,而且没有考虑到购买公房还可以享受的各种折扣,11.6万元的房子在扣除各项折扣后,可能七八万就买下来。房价年年涨,成本价不会一成不变。但同时公房租金也不可能停留在目前的水平。大幅度提高房租也是今年房改的一大动作。公房租金有可能一步到位于“成本租金”,目前核定为每平方米3.4元。以成本租金测算,一年租金与购房款一年的利息已大体持平或略高。买房真正成为现实的选择。
据建设部官员透露,建设部将于近期下发《关于加强出租公房管理的通知》,适当放开公房转租市场。另外,已购公房上市时间可能提前或取消上市时间限制。这对准备挖掘住房投资潜力的人无疑是个好消息。
对于普通人,住房的消费与投资意义在1998年真正显现出来。 租房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