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地兜圈》到《泰坦尼克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夫)

从《原地兜圈》到《泰坦尼克号》0

本期上榜新作有3部。除去《走出地狱的长途跋涉》是摇滚乐明星玛丽莲·曼森的回忆录,或许只引起一部分“追星族”和摇滚乐迷的兴趣外,其它两部在某种意义上说,正处公众注意的中心。

第一部《原地兜圈》,作者霍华德-克茨,是《华盛顿邮报》记者,这部书叙述美国在职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性骚扰案件。这对美国公民诚然是一件大事。首先,美国的社会道德观是清教主义和个性主义并存,其次,是保护隐私和新闻自由的矛盾。在一次电台的街头采访中,就有一位妇女说:“如果他们能调查他(克林顿)的性生活,就同样能调查我。”尤其在戴安娜车祸之后,人们对新闻媒介的咄咄逼人已倍觉反感。再次,当前这场对克林顿人格的指责既然牵扯到妇女问题,就不能忽视女权主义者的观点。然而,美国的女权主义者并无统一的概念和准则,因此,对于总统的性骚扰一事,已经是各执一词。最后,美国人一向喜欢传播(或轻信?)流言蜚语,在这个“名人文化”时代,更是如此。而且,他们对别人的性生活比起对别人的金钱也要更感兴趣。既然好莱坞的明星们传统上享受这方面的“豁免权”,总统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以上是《纽约时报》社论撰写人盖尔·柯林斯(Gail CoUins)在其《毒舌》(Scorpion Tongues)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曾经为辛普森案件写过书的前检察官文森特·巴格里奥西(Vincent Bugliosi)也挥笔写下了《并无明智之岛》(No lsland of Sanity)。该书更多地从法律程序上议论了最高法院该不该在克林顿仍在位的情况下受理葆拉·琼斯(Paula Jones)的案件(莫尼卡·路文斯基 Moruca Lewinsky]一 案则未予受理)以及该不该拒绝克林顿要求推迟审理的申诉。不过,上述两书均未上榜。

从《原地兜圈》到《泰坦尼克号》1

霍华德·克茨的《原地兜圈》一书之所以上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代表了众多记者和公众的看法:总统无权凌驾于法律之上。

该书表达了华盛顿的新闻界对总统及其助手的极大的不信任。他们认为总统不诚实,冒犯了记者们的正义感,因此一心想要他就范。

《原地兜圈》则是一部揭露性作品,翔实地介绍了以白宫发言人麦克·麦柯里为代表的总统的“宣传机器”如何不遗余力地维护总统形象。书中由此及彼,把现任总统财政不力的问题乃至前两任总统(布什和里根)如何在重大决策上欺骗舆论的做法统统联系起来,从而引发了公众对自己民主权利的关注,巧妙地避免了就事论事可能会造成的前述的种种意见分歧。这就把记者因自身权利受到威胁而愤愤不平转换为所有美国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受到愚弄的根本问题上。这是本书的成功之处,也是其得以畅销的原因。

至于苏珊·威尔斯的《泰坦尼克号:世界最大的远洋邮轮的传说>这部囊括了当年遇难情景及今天考察新篇的图文并茂的新作,无疑是借了“书以(电)影传”的大光。1912年那艘超豪华巨轮的建造及沉没所包含的极丰富极深刻的寓意,若不是因为詹姆斯·卡迈隆的巨资大片上演后的轰动,恐怕也难得重新说起。老一代沉湎的回忆与新生代接受的启迪,和谐地在一起共鸣。就这一点而论,史料性的书籍显然比“过眼烟云”—一次性视觉艺术的电影来得深刻。

有关那一悲惨事件和这部创纪录的电影已经讲得够多了。这里我们仅提供下列数字供读者参考。《泰坦尼克号》一书到3月29日为止已上榜8周,自2月8日初次登榜以来,始终列在第15、16位。这次才上升到第10位。与之相应的是由W·玛什(Marsh)编纂、道路拉斯·柯克兰(Douglas Kirkland)摄影的《詹姆斯·卡迈隆的(泰坦尼克号)》(James Cameron's Titanic)一书,这部以大量插图讲述拍摄过程的著作,在3月29日这一周(第13位)也已上榜8周,此前多在第12、13位徘徊,最高的是在3月15日,排名第7。

这两部书名次上的升降说明读者的兴趣已从电影转向事件本身,由一时激动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泰坦尼克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