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之间:要不要你的孩子长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天时)

人人之间:要不要你的孩子长大0

田涛和田小山是父子俩。田涛是北京信都北方文化公司的总经理。田小山在北京21世纪学校念初一。有房有车,父亲会挣钱懂心理学,母亲能绘画好古琴,父亲作为家长代表在儿子班级联欢会上侃侃而谈,母亲闲来无事旁听孩子政治课。儿子呢?品学兼优,彬彬有礼……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是,最近这个家庭敏锐地感觉到空气中淡淡的忧虑。这个忧虑来自成长所致的微妙变化着的父子关系。

“我们之间越来越客气……是不是越来越疏远了?”父亲田涛“两代人”的感觉被春节前儿子的一次“独自出门”印证了。

这一天,田小山一早出门,约了同学和好友吃麦当劳,看电影,溜旱冰,一群孩子在这一天甩开父母的手,找到了自己。

在儿子的蓬勃的快乐面前,田涛似乎觉得自己的伤心有点儿自私,“我不可能再像一年前那样阻止他,干这不干那。他长大了。”

田涛的“遗憾”还包括:小山不再扒着他的肩膀问这问那了;小山放学回家,关上自己的门,放起音乐;小山太客气了,他不再要零食了……

而小山对父亲的“过于敏感”似乎不置可否,只是说:“我感激尊敬他们。”

田涛除了担心孩子“太独立”以外,还忧心孩子“看的书太多了”—从《莎士比亚全集》到金庸到《可口可乐发家史》,这个房间里贴着“蓝色军团”、“超级战车”和乔丹招贴画的13岁的孩子,有时候翻一些父亲都没翻过的书。

“他能理解多少?理解得有没有偏差?信息多了,就有了选择和标准问题。就比如《莎士比亚全集》,小山该看吗?那里面关于人生、关于爱情的见地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呢?

“我像所有家长一样,口上说让孩子生活在开放的空间里,可是轮到自家事,总希望孩子看的听的学的全是正面的向上的积极的……哪怕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田涛先生在孩子读什么书方面的犹疑并未影响他对孩子品质的仰盼。

“我希望小山有一颗爱心,平常之心,创造之心……但是,在坚持发展自我还是奉献他人之间,这个度很难把握。”

田涛和田小山是父子俩,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样的关系在优裕而祥和的三口之家,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难于把握……“我很怀念过去,小山刚1岁,我们带他去海南,生活艰难又快乐,我们相依为命。” 早期教育育儿亲子成长田涛小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