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和特工机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武夫)
本期的非虚构作品畅销排名榜看来令人失望。《纽约时报书评》和《出版家周刊》加在一起才有两部新作,而且没有找到有关的评论和介绍。
在未上榜的新书中,有一部由大卫·斯塔福德(David Stafford)所撰的《丘吉尔和特工机构》(Churchill and Secret Service),书中虽没有公开什么未曝光的秘密(冷战时期克格勃的档案近来时有披露,但英国方面始终缄口不言),但如此系统全面地介绍丘吉尔的这一为人忽略的侧面,而且还具备相当的史料价值,当不失为可读之作。
在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的英国惊险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丘吉尔的形象时隐时现,而且由他亲自指挥的特工及谍报人员当中,不乏平日的学者教授(甚至包括国际象棋大师),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分析情报、破解密码。如今有了这部《丘吉尔和特工机构》,我们方知事出有据,并非虚构。
作者大卫·斯塔福德曾任外交官,后成为历史学家。他以执著的感情,呕心沥血地写出了这部专著。
丘吉尔涉足情报工作,始自他早年任军官和记者的时代。当时正在寻求名声和刺激的青年丘吉尔,从1895年古巴对西班牙的战争开始,在后来的阿富汗、苏丹和南非等一系列英国的殖民战争中,深刻体会到优秀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和游击战的价值。而其中的一些教训更使他没齿难忘。
当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战领导人和后来爱尔兰临时政府总理麦克尔·柯林斯,与时任国防大臣的丘吉尔探讨爱尔兰的新形势时,他提及丘吉尔曾对他悬赏日夜追捕。丘吉尔当即取下装了镜框的布尔人(南非荷兰人后裔,在南非战争中起而对抗英国殖民军,故历史上又称该战争为布尔战争)抓他的悬赏通告,回答说:“无论如何,你的赏钱还不错嘛—5000英镑呢。瞧瞧我,不论死活只付25英镑。”丘吉尔正是借鉴了上述几次战争的经验,才在1940年建立了“特别行动执行处”(S.O.E),旨在把欧洲从纳粹占领下解放出来。
丘吉尔还在秘密特工局的国内部“军事情报五处”(M.I.5,即“安全处”)和国外部“军事情报六处”(M.1.6,即“秘密情报处”)的早期建设中发挥过作用。这两个反间谍及间谍机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早在1914-1915年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期间,就曾热心推动信号情报工作并为“第40号房间”制定了第一份条例,后来专门截取德国海军的无线电讯号。经丘吉尔特许,只有首相才能得到每日报告。在一战后的劳埃德·乔治内阁中,丘吉尔虽然未能成功地避免“M.I.5”和“M.I.6”的被削减,但总算协助成立了政府密码学校,在破译莫斯科的秘密通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30年代丘吉尔下野期间,他和情报机构官员的私下接触始终未断,这确保了他能掌握着必要信息,因此重新上台后得以迅速恢复军备。
当然,丘吉尔担任战时首相的几年中,他对情报工作的热情和对秘密行动的兴趣发挥到了巅峰,使英国特工机构成为最活跃、最有效的谍报组织,极大地弥补了英国军事实力的不足。他执掌下的这一机构与美苏两个盟国既互相支持,又勾心斗角、讨价还价;还成功地插手了南斯拉夫及希腊反法西斯的游击活动,一直影响到战后巴尔干半岛的政治格局。
书中还详细列举了丘吉尔领导下的特工机构的种种作为,褒贬相参:在他视为私人领域的情报战线,他既有远大的战略目标,也不乏独断专行之处。他对“大衣掩盖着匕首”的秘密活动有着孩子气的热衷。凡此种种,都突兀了他的个性。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军事历史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