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睡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熊康)

在海德堡至多森海姆这段高速公A的一个出口处,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这事的结果出人意料,事主威廉·贝克尔因祸得福,得以从30年来疲惫不堪的境地解脱出来。贝克尔现年50岁,是一名职业军人,年轻时起就一直受到嗜睡症的困扰。这一次在高速公路上,当他从睡梦中醒来时,他的汽车已经撞到了公路边的安全栏上。汽车算是毁了,“可这对我来说却意味着解脱”,贝克尔说。神经病科的医生把他转移到一个睡眠试验室,在那里医生发现,他嗜睡症的病因在于阻塞性睡眠窒息,即发生在夜间的呼吸暂停。

睡眠中埋藏的秘密比人们想象的要多。睡眠方面的干扰仍是人们最不在意的一类疾病。“睡眠干扰可能导致心肌梗塞和高血压,使免疫系统受到影响,荷尔蒙含量也会随之减退”,马尔堡大学睡眠试验室的托马斯·彭策尔解释说,“因此,我们不光需要服务于白天的医学,对夜晚进行医学研究也十分必要。”

如今,睡眠方面的干扰已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前提是当事人必须找这方面的专家求助。目前,世界上已经获准成立的睡眠试验室有190家,可以为病人进行准确的诊断。去年冬天,德国睡眠研究和睡眠医学协会(DGSM)还第一次为250名医生颁发了“Somnologe”—睡眠医师的资格证书。

这些医师大可不必担心会没有人来看病。在德国,近1/3的人都在抱怨睡得不好,有1/10的人会去看医生,但只有极少数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与精力充沛者相比,萎靡不振者的做事能力会降低,而且极易出错。澳大利亚科学家曾在专业杂志《自然》中提到,对于驾车的人来说,17小时不睡觉就相当于血液中包含了0.5%。的酒精。美国一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所有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中,有一半事故的发生与驾车者打磕睡有关。

德国诺德尼岛医院的主治医师约尔根·费舍尔说:“根据我的估计,在德国,因不良睡眠导致工作业绩下降、车祸、疾病和提前退休,从而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每年可达600亿马克。”“这个问题被人们等闲看待了,这很不应该,”马尔堡睡眠试验室主任兼DGSM的会长耶尔格·赫尔曼·彼得批评说,“今天的公众对睡眠的了解就像200年前的人对心脏病学的了解一样少。”

了解睡眠0

失眠与疲乏的背后隐藏着各种身体上的障碍与疾病,这一点连治病救人的医生们也忽略了。在睡眠医学中,诊断常常要比治疗更难。现代睡眠医学把睡眠方面的干扰与障碍区分为88种,每一种都需要采用独特的疗法。总体说来,可以将其分为4大类:

1.睡眠过少。入睡与持续睡眠方面的干扰(失眠症)可由不同的原因导致:心理疾病,特别是心情抑郁症和各种癖好;造成睡眠模式改变的生活危机;器官障碍,例如甲状腺疾病。受到失眠症困扰的以50岁以上的妇女居多。

2.睡眠过多。过量睡眠(嗜睡症)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睡眠窒息症患者深受夜间呼吸暂停之苦,咽喉肌肉萎陷,无法进人深度睡眠,故而喜欢在大白天补晚上的觉;发作性睡眠症患者光天化日下常常会睡意发作,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3.睡眠中的反常行为。这是指夜间不速而来的伴生现象。例如梦游、磨牙、肢体被迫移动,这是山神经方面的干扰造成的;另外梦魇和遗尿也属于反常行为的范畴。

4.节奏紊乱。这是指所有与人体生物钟相关的紊乱。这种紊乱在现代的工业化社会体现得更为明显:例如由倒班工作及业余时间无节制加班而引发的作息时间颠倒;跨时区旅行引发的喷气飞行时差综合症。

就在几年前,家庭医生们还在不假思索地给病人开安眠药或催眠剂。现在人们却发现,医生很喜欢开给病人的苯二氮*是一种容易让人产生依赖的药剂,其效用随时间的延续而降低,且停药后病人睡眠方面的问题大都会加剧。有人喜欢用酒精来自我治疗失眠症,这种方法就更不可取了。因为晚上喝一杯红酒虽有助于迅速人睡,但到了后半夜,人就会陷入不安的睡眠状态,稍有动静即被惊醒。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狂欢宴会的次日常常醒得很早。

所有安眠药都有一个共同的副作用,即它会掩盖其它一些更具危险性的病症。长期失眠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器官或心理疾病。例如,难以入睡或无法持续睡眠常常是心情抑郁的体现。

“5%的德国人患有亟待治疗的长期失眠症,”慕尼黑临床医院的米夏埃尔·维甘德说,“他们中大多数人不是立即求助于睡眠试验室,而是先去看内科或精神病科医生”。他们常常采取不恰当的入睡方式,迫使自己入睡,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实,即便加班到深夜2点钟,人也不能做到自动入睡。人的身体和精神一天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在完工后仍要高速运转一段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放松一下自己,听听音乐、看看书、散散步,这都是不错的过渡休息方法。

弗赖堡的睡眠治疗专家迪特尔·利曼回忆说,曾经有位患严重失眠症的放射学家前来找他咨询病情。利曼从谈话中发现,此人每晚都要一边研究他那些X线照片,一边喝上好多杯咖啡来提神。他根本不担心咖啡因会损害身体健康,而事实并非如此。

睡眠医师的职业经验表明,常常是一些最简便不过的行为方法就足以让人重获好的睡眠:

安眠药或催眠剂只能在短时期内使用;如果实在觉得累了,便可上床休息,无须遵守既定的时间;相反,每天早上要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周末和假日也不例外;床是供人睡觉的,而不是用来读书、看电视或吃东西的;性生活会使人疲倦犯困,有益睡眠;如果在夜间醒来,不妨索性起床,待累了再重新上床;晚饭后不要喝咖啡、红茶或可乐;酒精并非催眠剂,它虽能加速入睡,但会使人无法睡沉,还会让人很早就醒来;晚饭吃得太多会加剧胃肠的蠕动,睡眠会很不安稳;运动有益睡眠,但晚间不宜运动,因为运动后体温会升高,不利入睡;睡觉前应逐渐减少思想及身体上的活动;卧室环境应保持凉爽、昏暗和安静;别理会闹钟,它只会带给你压力;躺在床上别想白天的事,那些事上床前就该想好。

除了夜里睡觉之外,午饭过后打个盹儿也是必要的。这符合人体的生物程序,比3杯咖啡更能使人清醒,保持旺盛的精力。不过这是有前提的,要想实现良好的午睡效果,就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适当的环境:不一定要上床休息,普通的办公室环境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在真正疲乏的时候午睡效果最佳。大多数人的疲乏点介于13点和14点之间;适当的长度:以10到30分钟为宜,午睡时间过长会使人陷入深度睡眠,清醒过来十分困难。

大多数情况下,有意识地给自己一些睡眠暗示要好过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眠不好的人在星期天也应当早起”,利曼建议。针对严重的病例,睡眠医师们最近提出了禁止病人睡眠的疗法:“如果一个失眠症患者只被允许一周睡3个小时,他就会知道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疲倦”,维甘德说。

有些情况下,诊断本身就是最好的疗法。许多病人对自己的睡眠状况有着错误的认识。因生理或心理原因而失眠的人常常怀疑自己得了不可救药的绝症,陷于假想的阴影之中不能自拔,直到看到自己睡眠时的脑电波曲线,他们才相信,自己也能做到沉沉入睡。

在马尔堡大学医院的睡眠实验室,夜里23点03分的时候,脑电波监测仪的墨针第一次停了下来,在长长的纸带上划出了一道直线:病人的呼吸停滞了,咽喉处负责吞咽的肌肉瘪了下去,胸腔徒劳地试图吸入气体,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到了60%。半分钟过后,大脑总算通过自救摆脱了窒息而死的危险,激活了咽喉肌肉,一股救命的气流爆破般地被吸入了胸腔。

黎明降临的时候,纸带又走了300米,一共记录了479次呼吸暂停。一夜算下来,病人失去氧气供应的时间共计两个半小时还要多。

在这种情况下,诊断结果是容易得出的:阻塞性的睡眠中呼吸暂停。这是一种因睡眠时呼吸失调而引发的疾病,德国约有100万人患有此病,其后果是严重的:由于氧气供应状况的恶化,病人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的发病率会提高。此外,糟糕的睡眠还会使人变得敏感好激动、性能力下降、白天嗜睡、心情郁闷。

迄今为止,睡眠医师一直在探求导致夜间呼吸暂停的原因,可惜尚未取得突破。患此症的病人大都只得在以后的日子里带着鼻罩睡觉,鼻罩通过一根软管与压气机相连,压气机产生的持续高压可使呼吸道保持畅通无阻。这种疗法的效果显著,只是戴着鼻罩毕竟不那么舒服,病人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了解睡眠1

■两周后,试验用鼠病了,它体温失调,新陈代谢紊乱,最后它死了。

■对此可能做出的解释是:老鼠的免疫系统崩溃,致命的细菌越来越多

“您不如去游泳,那样跌倒也不会痛了。”纽伦堡的护士乌特·法伊特记得,当她第一次向神经学家讲述她的痛苦时,她听到了这样的建议。她的痛苦在于,她会在站着的时候睡着,有时还会跌倒在地。

现在她知道了,自己患的是发作性睡眠症。患这种病的人会对情感上的刺激突如其来地做出身体上的反应,一句玩笑就足以让他们的肌肉丧失机能,有时候,他们跟人讲着话都会睡着。夜晚他们会直接进入REM(眼睛快速转动)的睡眠状态,梦境与清醒的世界混为一体。而在白天,铅一样沉重的疲倦感控制了他们。

据估计,德国有数量众多的人患有这种部分由基因决定的疾病,少则2万5千,多的时候达到10万,人数同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差不多。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得到正确的诊治,许多人被当成了癫痫病人或精神病人。其实,只要发作性睡眠症患者能遵守适当的作息规律,服用适当的药物,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正常地工作和生活的。

在斯坦福大学,伊曼纽尔·米格诺特领导下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展开一项世界独一无二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23只患有发作性睡眠症的短毛猎犬,目的在于开发出新的药物。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解释有关睡眠的一些基本问题。米格诺特认为,发作性睡眠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疾病,因为“它是唯一为人所知的一种由于大脑对睡眠失去控制而引发的神经障碍”。他补充说:“我们希望能找出导致患者嗜睡的基因。”

事实表明,谁要想活得健康,就必须遵循天生就有的睡眠需求和睡眠周期。令睡眠研究者们争执不休的是,人平均要睡多长时间才能保证健康。生物心理学家约翰·皮内尔指出,就像吃饭会吃过量一样,人们睡觉也有可能睡过头。而美国睡眠医学的老前辈威廉·迪曼特却认为,人们在睡眠方面长期存在着赤字。除了这些分歧之外,研究者一致认可的是,一天4到5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目前人们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是8小时,“我们平均多睡了将近3个小时,这或许是有原因的。”累根斯堡的睡眠研究专家兼生物钟学家约尔根·楚雷猜测说:“睡眠大概具有休养恢复的功能,对这一点我们科学界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在深度睡眠阶段,促进人体生长的荷尔蒙会倾巢出动,故而睡眠不好的孩子在生长发育方面会滞后于同龄人。在睡眠过程中,做梦及眼球快速转动(REM)的时间随着人体劳累程度、饥饿感和新陈代谢需求的增加而减少。这说明,人越累越饿,睡眠中眼球转动的时间就越少。照此看来,当眼球不转动的时候,睡眠更有助于精力的恢复。

田纳西大学的卡罗尔·埃沃森相信,如果不让老鼠睡觉,致命的裂殖菌便会在它体内滋生,致使它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如此说来,睡眠是否称得上是免疫系统的保护神呢?

试验表明,如果好几个星期不让老鼠睡觉,它就会死亡。那么人呢?人不睡觉又会怎样呢?对此研究者还在寻找答案。不过,首批试验的结果可以让人们的担心稍稍得到缓解了:如果只是偶尔睡眠不好,那么一时半会儿还用不着为健康而忧虑。

在慕尼黑的马克斯一普兰克精神病学研究院,托马斯·波尔麦歇领导下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做一项关于睡眠的试验。他们让试验对象40小时不睡觉,然后把会让人发烧的内毒素注射到他们体内的基因里,以观察他们的抵抗力有无改变。试验结果,研究者并未发现他们与睡足了觉的人有何不同。“这说明,只有长期而且严重的睡眠干扰才会对免疫系统的抵抗力造成影响”,波尔麦歇猜测说。

当研究者再把内毒素注射到睡足了觉的试验对象体内,试图引发感染时,这些人却睡得更沉也更长了。似乎是一种能提高免疫力的物质—Zytokine在免疫系统和睡眠控制中心之间起到了沟通作用。人体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对轻微感染作出了反应,这或许意味着,睡眠能够中止即将开始的感染。“睡眠的功用可能就在于此”,波尔麦歇说,“睡眠也许能把大部分感染扼杀于萌芽状态,使之不至于发展成为症候”。

令撞了车的威廉·贝克尔开心的是,他终于又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觉了。不过,现在的他在睡觉时必须戴上鼻罩,这就是他的人工呼吸器。由于没有了夜间呼吸暂停症的困扰,他在白天开车时也不再不顾性命地嗜睡了,而是会等到停车间隙才小心翼翼地打个盹儿。从那以后,他再没出过车祸。 睡眠的作用健康睡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