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基因下菜碟

作者:袁越

(文 / 袁越)

​看基因下菜碟0

资深减肥爱好者应该都知道阿特金斯减肥法吧?就是不吃碳水化合物,只吃蛋白质和脂肪。这法子不必饿肚子,因此靠此法减肥成功的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推荐给朋友们。可惜很多人试过之后都说没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年12月出版的《糖尿病治疗》杂志刊登了美国塔夫兹大学科学家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了一条可能的原因:胰岛素分泌水平过低。这项实验的参加者都是一些身体健康的胖子,科学家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吃“低血糖负荷”食品,另一组则正相反。所谓“血糖负荷”指的就是能够提高血糖浓度的食品总量,这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因为脂肪和蛋白质对提高血糖贡献很小。因此,这个“低血糖负荷”食品非常类似于阿特金斯减肥法所提倡的食谱。

经过半年的实验,科学家发现只有一部分吃“低血糖负荷”食品的人的体重有了显著下降,另一部分人则没有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那些减肥成功的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水平都比较高,而没有效果的受试者则正相反。于是科学家们建议,使用这种减肥法必须先测胰岛素,不符合条件的就别瞎掺和了。

其实,还有很多不同体质的人不适合这种减肥法,比如身体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能力,对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废物是否敏感,对代谢副产品的耐受程度等等,都决定了一个人是否适合采用这种减肥法。胖子们必须先去做很多测验才能决定他到底应该去吃肉还是喝面汤。但是,这类生化测验大都很复杂,而且昂贵。

有没有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呢?有,这就是基因检测。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把很多性状和基因序列联系了起来,也就是说,只要看你体内带有的是何种基因,就可以判断你是何种体质。基因检测不但准确,而且简单,因为科学家已经掌握了多种检查DNA序列的方法,这些方法快速而又廉价,最适合进行这种大规模筛检。

基因芯片的发明更是使这类检查变得方便了。这种基因芯片非常类似于电子领域里的集成电路,就是把原本需要很多试管和溶液的生化反应高度浓缩到一块邮票大小的玻璃片上。位于美国硅谷的Affymetrix公司是这项革命性新技术的先驱者之一,他们制作的基因芯片可以包含多达50万个小坑,每个坑内都可以单独进行一种化学反应,每种反应的结果都可以用某种方法(比如荧光剂)直观地显示出来。假如在这50万个小坑里预先固定住50万种不同的DNA小片段,然后和受试者的DNA进行反应,凡是顺序互补的都会结合在一起(生物学术语叫做“杂交”),荧光剂就会发光,通过光探测仪就可以迅速地找出那个中标的小坑,受试者的基因类型也就可以迅速地知道了。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人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基因类型对人体生理过程的影响。比如,如果你含有一种名为MTHFR的基因,那么你的血液中肯定会含有较高浓度的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你会更容易得高血压,中风的可能性也比常人要高。科学研究还发现,食用大量的叶酸(维生素B的一种)可以降低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看到这里,傻子也该知道怎么办了吧?幸好绿叶蔬菜和柑橘中含有大量叶酸,于是,每天多吃些蔬菜,多喝一杯橘子汁就可以帮助你降低中风的可能性了。

那么,这种基因检测有地方做吗?有。美国一间名为Sciona的公司就已经开始做这类检测了。只要你付上126美元邮购一个测试包,然后按照里面描述的方法在口腔内刮一点细胞下来,连同一个关于你自己生活方式的问卷一起寄回给这家公司,几天后就会收到他们寄来的饮食建议。嫌这个方法太麻烦?加拿大一家公司最近发明了一种新方法,用一滴吐沫就可以提取DNA了。

中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不过已经有几家公司开始尝试进军基因检测领域。但是,目前却有一些公司打着“基因检测”的旗号贩卖假冒伪劣,使得这一新技术被很多人误解了。比如报纸已经揭露的某些公司打着乙肝基因检测或者乙肝基因治疗的幌子,贩卖与基因毫无关系的中草药偏方,这些骗子依靠的就是普通人对“基因”这个词的盲目崇拜心理,读者一定要注意明辨真伪。

有人也许会问:这项技术如果用在疾病诊断治疗上岂不更有用?其实,这方面早就有人在做了,而且也有很多产品已经上市。不过疾病诊断治疗相对复杂,责任也更大,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才能商业化。相比之下,看基因下菜碟比较容易,吃错了也死不了人,这方面的商业化肯定会走在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前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