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路易十四印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法国引领了过去300年间的世界潮流,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法语教授琼·德让(Joan DeJean)说,全是因为路易十四是一个挥霍无度的人,法国才在17世纪末期成了时尚的定夺者。他的空虚、华丽的宫廷和对快乐的追逐促进了华服的生产、商店的发明,让美食、咖啡和香槟成名。路易喜欢光彩夺目,于是钻石贸易和镜子制造业蒸蒸日上,还出现了第一盏街灯,让人们可以在晚上去看戏、参加party。路易还讨厌泥浆,因而马路铺上了鹅卵石;他讨厌潮湿,于是有人发明了雨伞。
德让认为她在《时尚的要素——法国人如何发明了时尚、美食、优雅的咖啡馆、风格、精致和魔力》(The Essence of Style:How the French Invented High Fashion, Fine Food, Chic Cafes, Style, Sophistication, and Glamour)一书中写到的是“高雅和奢侈品的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彼时,路易十四这位帅气、富有魅力的年轻国王有时尚感,更有历史感,他决定造就自己和他的国家的传奇。他上台之日,法国在时尚界什么也主导不了,到他统治的末期,他的喜好已经被西方世界接受为时尚和品位,他的国家也控制了奢侈品贸易”。路易十四在位的时间很长,5岁登基,77岁生日前四天才退位。他统治期间,无休止地发动战争,在凡尔赛为自己树立了巨大的纪念碑,驱使和激发自己国家的艺术家和工匠将法国铸造成了优雅、繁复和华丽的代名词。德让说,凡尔赛宫堪称最早的主题公园,因为它卖门票向公众开放。
路易十四上台的时候,市场上的镜子是威尼斯人用吹玻璃工艺制作的,由于是吹出来的,镜子的面积小,形状不规则,价格昂贵。法国人开始潜心造镜子的话,就要造大镜子,甚至有一面墙那么大,“能照亮一整间屋子,放大物体表明的光辉,让所有的东西都看上去比实际大”。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十分富有的人才买得起这样的镜子,但不久不那么有钱的人也用得上镜子了。大镜子带来的一个变化是,本来梳理打扮要靠佣人帮忙,现在可以自己对着镜子梳理打扮了,于是一些法国人每天花在修饰形象上的时间可达3个小时。
宫廷的喜好被每一位朝臣详加研究,奉为时尚,风行于凡尔赛宫的时尚又绵延到整个文明世界。1694年一个新的短语“时尚的奴隶”被收入官方的法语字典。那时“奴隶”们已经辛劳了数十年。德让用了数章介绍发型师、时装季、时装杂志的出现。巴黎的妇女非常顺从一位名为香槟先生的发型师苛刻的目光,忠实的顾客会被他抽耳光,或者头发做到一半,他就生气地走开了。
时装杂志发扬了时装季这一概念,能迅速地改变潮流。包括“流行色”。1678年秋天,时装杂志《靓装信使》说,灰色是流行色,鼠皮灰或者稍带蓝色的淡灰色,但不是此前夏天里的亚麻灰。到了冬天,《靓装信使》宣布,“人人都在穿黑色”。1677年,时尚陡转急下,跟女店员结缘——女店员穿的灰色斜纹布流行了起来。“它结合了上流社会和下层阶层、贵族和大众,今天的设计师仍然很喜欢这种取向,好像粗斜纹棉布成了凡尔赛宫节日舞会上的时尚。”
为了让法国人的时尚国际化,设计师将最时尚的衣服穿在木制人形上,送往伦敦、柏林和其他国家的首都销售。“它们的到达总是被翘首以待,阵势跟今天的报纸报道超模的光临一样。”
大约40年前,法国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路易十四和两千万法国人》一书的辜伯特说,“如果让凡尔赛宫的光彩晃花了眼,我们将理解不了路易十四的法国的一丝一毫”。德让则宁肯被晃花眼睛,因为她感兴趣的是对奢侈品的谱系可以上溯到太阳王的宫廷。她的这个信念或者假定是出自“连续性的幻象”,只在历史中寻找令人宽心的连贯性,甚至契合自己的口味和习惯的东西,而不是挖掘差异。她在书中有一处做到了发现差异:法国人将对荣耀和卓越的追求当作国家工程来执行,美国人则赞赏争得荣誉和卓越的个人努力。■ 印记路易十四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