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王国的“垂帘听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一)

花旗王国的“垂帘听政”0

桑迪·威尔  

备受全球金融界瞩目的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C)新掌门人挑选工作日前宣告结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桑迪·威尔(Sandy Weill)近日宣布,53岁的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O.Prince)将接替他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57岁的罗伯特·维鲁斯塔德(Robert B.Willumstad)将担任首席营运官,两人均将于2004年1月1日上任。威尔将继续担任花旗集团董事长,直到2006年股东大会年会召开。

作为一名律师,普林斯去年9月才首次担任花旗集团旗下证券公司的首席执行长。而现在,他必须准备接管全球最复杂的金融机构。花旗集团的这一决定让许多华尔街人士感到意外。一般人认为,威尔绝不会自愿放弃花旗首席执行官一职,即使他这样做,普林斯先生也将追随左右。

普林斯是一名工作狂,1997年,为了协助威尔完成对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的收购,他推迟了肾癌手术。普林斯通常能求同存异。曾任花旗银行首席法律顾问的让·戈根海默(Joan Guggenheimer)说,普林斯经常暗暗提醒那些做法不当的管理人士纠正失误,同时又不会使他们感到不快。

在此之前,普林斯似乎一直在扮演“救火”的角色:在他的带领下,消费者组织对花旗集团掠夺性贷款的指控被推翻;阿根廷动荡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危机使花旗集团损失惨重,他的努力最大程度减少了公司的损失。花旗集团内部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以及在为安龙(Enron)融资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问题遭调查后,又是由他率领花旗集团与监管部门进行谈判。

普林斯在担任花旗集团全球企业及投资银行部门主管以来,一直以调和的姿态示人。这种态度使他赢得监管部门和调查人员高度评价,其中包括纽约州司法部长艾里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

但是,即使作为训练有素的律师、声誉卓著的解决问题能手,普林斯仍面临这样的质疑:他是否拥有足够的金融实践经验来管理花旗集团。业界分析人士认为,花旗集团任命消费者银行部主管罗伯特·维拉姆斯德从明年开始担任首席营运官,这相当于默认普林斯可能需要帮助。

市场状况也清楚地表明这一点。花旗集团挑选普林斯从明年起担任首席执行长的消息一经公布,花旗集团股票跌幅达到2.8%,而且成交量巨大。

在2006年之前,普林斯就一些战略决策方面将在多大程度上听取威尔的意见,目前尚不清楚。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看,花旗集团最近做出的人事安排让各方均有所得。威尔将在很大程度上继续发挥领导作用,普林斯在接受考验的同时还有援手,而且董事会的工作可以不再受到继任人选问题的掣肘。

但在所有公开信息下,投资者和花旗集团全球26万员工都在试图找到威尔放弃CEO的位置,但未来三年仍担任董事长这一决定的真实涵义。

威尔表示,其辞职决定与解决美国证监会(SEC)对花旗集团的调查无关,而且也不是董事会给他施加了压力。花旗集团在今年4月以4亿美元的代价就其投资银行业务存在利益冲突的指控与SEC达成和解。但外界认为,一度发生的公司会计丑闻动摇了威尔的宝座,不过在他领导下花旗集团的卓越表现为他挽回了不少面子。

威尔在40年内建立了希尔森·洛布·罗兹公司(Shearson Loeb Rhodes)、所罗门美邦(Salomon)和保险业巨子旅行者财产意外险公司(Travelers)等诸多企业。1998年,旅行者财产意外险公司与花旗公司(Citicorp)合并,花旗集团由此诞生。如今,花旗集团的市值2340亿美元,比世界第二大的金融公司汇丰控股的市值多1000亿美元。去年花旗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金融集团。

多数分析师仍认为,威尔同意从CEO的位置上离职,就是为了与困扰他的公司丑闻彻底脱离干系。未来三年,虽然表面上由普林斯和罗伯特负责花旗集团的运营,但整个公司仍由效忠于威尔的人控制着。

华尔街人士认为,威尔在董事长的位置上逗留是为了得到更多。花旗集团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并购扩张,现在集团资产总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并有可能变得更多。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也许就是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就在花旗集团公布新CEO人选的前一天,该集团称计划收购西尔斯(Sears Roebuck)庞大的信用卡业务部门,交易金额约为30亿美元。花旗集团确信,它能将西尔斯目前陷于困境的信用卡业务恢复良好运营。金融业分析师认为,对严重依赖消费支出的美国经济来说,这家全美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为扩大其信用卡发行量所采取的新举措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