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老于)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0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1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2

在艾伦·帕克多变的电影生涯中,所有电影里除了不断创新外,找不到太多的共同点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3

《大卫·盖尔的生活》剧照  

2003年5月9日,约翰·汤普森作为一个自由人走出监狱大门。40岁的约翰在监狱里已经呆了18年,这18年里他不断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努力。1984年,他被控杀害一家旅馆的经理罗伊·吕萨。约翰这18年监狱生活中有16年是在死囚牢房度过的,数次面对行刑日的到来。最终,DNA测试结果和数位目击证人的证词证明了他的清白。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是因为当初公诉人隐瞒了证据。约翰·汤普森的故事听起来像一部电影。加上他,美国现在一共有109名被错误宣判为死刑的案例。坚持反对死刑的人有很多理由,比如美国监狱里80%的死刑犯是黑人或者拉丁人,世界上仅有6个可以判处儿童死刑的国家,美国是其中之一等等。毫无疑问,把一个清白的人置于死地是最有说服力的理由了。作为“反对死刑”行动积极分子和大学教授的大卫·盖尔很清楚这一点。

大卫·盖尔是个虚构的人物,他是电影《大卫·盖尔的生活》(又名《铁案悬迷》)的主角,他被控杀死康斯坦斯——另一位具有献身精神的“反对死刑”行动积极分子——而被判为死刑,4天后执行。电影里的某些时刻,凯文·史派西扮演的大卫·盖尔让人想起汉尼拔,用个人智力操纵着监狱外的活动。女记者布卢姆被选中对大卫做最后的采访,但不知不觉中被大卫·盖尔感动,继而为他寻找证据证明他无罪。影片开头就是布卢姆努力了三天后的结果:她拿着一盘录像带飞奔,希望能赶在行刑之前送到。录像带证明了康斯坦斯是自杀的,她所以如此是为了证明法律很有可能误杀一个好人。但布卢姆还是晚了。当她自责不已时,发现居然还有一盘录像带,整个事实全然变成了另一副样子——康斯坦斯的自杀现场还有另一个人:大卫·盖尔。对于艾伦·帕克来说,这不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或许赞成死刑与否本身就是个很难能被探讨清楚的话题。导演的观点隐约可见:他把赞成死刑的官员塑造得没有人情味,而花了大量笔墨表现大卫·盖尔,甚至把康斯坦斯表现成一个只知道奉献的人。但他把一个政治观点,即赞成死刑与否变成了智力游戏,正是影片的结局,让导演艾伦·帕克的立场模糊起来。最无辜的人反倒是布卢姆,她把“盖尔是清白”告诉所有人,大家用这件事作为反对死刑的证据时,她必须一个人承受事实真相。

刚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以为艾伦·帕克要借用悬疑的手法讨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但他借盖尔之口,用大量倒叙追忆了一个“令人尊敬的教授如何沦落”的故事。女学生柏林主动献身,希望盖尔让她通过考试,被盖尔拒绝。柏林遂设计陷害盖尔,告他强奸了她。盖尔的妻子带着儿子离开了他,工作也丢了。对于政论性的电影来说,盖尔的故事太多了,对于盖尔的生活来说,另一条悬疑的线又太重了。而且影片里有很多故弄玄虚的地方,比如盖尔的律师,当观众被导演指引着开始怀疑这个人参与陷害了盖尔时,他居然很快从影片里消失了。

尽管评论界对这部电影评价不高,但艾伦·帕克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评论界也许不喜欢它,但我喜欢,我总是必须尝试新鲜事物。”他还开玩笑,“有人说这部电影之后我应该永远别拍电影了。但我不像那些法国导演,他们总是不停地拍同样的片子。”这也是《大卫·盖尔的生活》重要的地方,尤其把它放在艾伦·帕克多变的电影生涯中看。你在他的所有电影里除了不断创新外,找不到太多的共同点。

上一篇: 音像制品要降增值税
下一篇: 美貌溢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