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洪水一个出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庄山)

给洪水一个出口0

武汉关水8月21日突破26.74米水位,并持续上涨,江水漫进了地势较低的滨江公园(胡伟鸣摄/Imaginechina)  

8月19日前后,湘阴县青潭乡书记冯正良已经带领全乡完成了整个堤面的清障。青潭乡所处的青潭垸是位于南洞庭湖中的一个方圆8平方公里的垸子,在洞庭湖“平垸行洪”的整体改造方案中,它被划定为单退垸,这意味着在洪水紧迫的时候,它将主动打开闸门,担负起分洪蓄水的责任。

8月23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冯正良的电话,他介绍说:“今天刚接到市里的指令,对我们这样的单退垸提出的要求是能保则保,出现溃垸不作为事故。”而在以前,“人在堤在”一直是大家恪守的信条,不惜血本甚至生命保住大堤是不容变通的准则。整个洞庭湖区的226个堤垸、3471公里一线防洪大堤成了每年必保的生命线,它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洞庭湖的高水位顶托长江洪峰和湘、资、沅、澧四水,使更广大地区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中。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国家和湖南省从1998年开始对堤垸进行重新划定,湖南水利厅洞庭湖管理局工程处处长黄昌林介绍说:“其中11个纳入国家建设重点垸,24个列为蓄洪垸,其余叫一般堤垸。重点垸是必须保住的,蓄洪垸在遇到1954年型洪水时就要扒开泄洪,一般垸国家和省都不做强硬限制。”

8月23日,第一次“平垸行洪”行动在岳阳县境内的杨柳垸、小毛家湖垸、四新垸开始进行。如今,这三个垸子都是一片汪洋,据岳阳县副县长曹道武介绍:“行洪行动以1万亩的面积,调节了6000万立方米的洪水。”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项目主任梁海棠说话时颇有些兴奋,就她看来,今年的洪水“并不是特别严重”,也没有出现人与洪水在大堤上决一死战的场面,她认为这些主要得益于“平垸行洪、退耕还湖”的政策实施。”

就湖南省而言,近几年洪水灾害简直有点“家常便饭”的味道,湖南水利厅水保处沈新平向记者介绍说:“湖南省东、南、西三面环山,山丘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这些河流汇集成湘、资、沅、澧四水流向洞庭湖,一旦遭遇到长江洪峰,就会有出现大洪灾。”目前,洞庭湖区有209个堤垸3105公里大堤超过防汛水位,其中202个堤垸2842公里大堤超过警戒水位,147个堤垸2107公里大堤超过危险水位。在这样的形势下,平垸行洪无疑可以减轻洪水压力,但对于垸子里的居民来说,往自己家里泄洪肯定是一种艰难选择。

青潭乡从1998年开始实施人员外迁,到目前人口已由4900多人降到了1062人,留下来的村民在面对今年的特大洪水时,一致强烈要求“不泻洪”。冯正良解释说,“溃决堤垸不存在作物补偿问题”,而青潭垸2000多亩鱼塘和几百亩土地今年的生产情况都“还可以”。湘阴县划拨的抗洪支持是“1900吨砂卵石、4000条编织袋、2000平方米彩条布和2万元资金”,这样的支持对原本就很薄弱的大堤并不是可靠保障。

在冯正良的认识中,青潭垸并不是适合人生存发展的好地方,“退耕还湖”是对各方都有利的事情。但最令他头痛,也是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是“退耕之后这些村民的生计怎么才能得到好的解决。”

其实,为平垸行洪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移民建镇”,但这一点并不能被湖区居民所接受,记者在洞庭湖区采访时,很多居民都谈到对移民之后生活的担心。长沙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所所长王克林认为,“如果大范围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比经济问题严重得多”,他觉得只有适度的还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但“度”又是现实当中最难衡量的事情。

给洪水一个出口1

1825年洞庭湖面积6270平方公里  

给洪水一个出口2

1923年洞庭湖面积4700平方公里  

给洪水一个出口3

1949年洞庭湖面积4350平方公里  

给洪水一个出口4

1997年洞庭湖面积2700平方公里  

湖在消失

建国初期,有“千湖之省”的湖北,面积100亩以上的湖泊有1332个,总面积为8528平方公里,其中5000亩以上的湖泊322个,面积7640平方公里,有效调蓄容积为115亿立方米。到今天,全省100亩以上的湖泊不到800个,5000亩以上的湖泊仅125个,总面积不足2519平方公里,有效调蓄容积仅30亿立方米,仅为建国初期的1/5。湖北境内最大的洪湖面积现在仅剩50万亩,只相当建国初期的1/3,湖泊水位反抬高0.8米以上。20世纪初尚可称“八百里洞庭”(约600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解放初为4350平方公里,而目前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只相当于1954年的1/3。湖南省的湖区面积也呈缩小的态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