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的洪水

作者:王星

(文 / 王星)

身后的洪水0

志愿者自发组织的抗洪(Imaginechina)  

身后的洪水1

身后的洪水2

身后的洪水3

洪水中一瞥(小图均为本刊资料)  

来到法国的时间还不算很长,但法国人的臭毛病已经学会了不少。喝咖啡、睡懒觉还都算是小意思,比较要命的是一到七八月份就坐不住,总琢磨着也到什么地方去度个假。今年不安分到最后的结果是找旅行社报了个所谓“东欧四国游”的旅行团。具体要去的四个国家是: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

在北京被太阳烤够了的人很难理解,在巴黎阳光是一种多么金贵的东西。今年巴黎的夏天更是凉快得不像样子。已经到7月底了,二十多度的最高气温再加上不时飘下的几点细雨还是搞得整个城市抑郁得像在过秋天,所以当然希望能到欧洲跟内陆的这几个国家去好好晒晒太阳。出发前上网去查了天气预报,结果发现要去的几个国家在未来几天内也贴着不少阴雨的符号。从同一网站提供的卫星云图上看,正有一片雨云在由西向东穿越整个欧洲。

不管天气怎么样,日程是已经定了的。出发的那天是8月5日。一觉睡过德国边境后,我们在慕尼黑遇到了头一场雨。但毕竟还是阵雨。在雨点与阳光交间喝过当地著名的啤酒后,我们上车继续往东走。这次旅行是“大篷车式”的,有近一半时间需要在车上度过。从车窗往外可以看到我们身后天空上露出的几缕阳光,但往前看就只有黑乎乎的一片雨云,傍晚走到奥地利的边境时,我们追上了那片雨云。这次是真正的瓢泼大雨。窗外的雨水和原有的湖光山色混成了一片,萨尔兹堡所有引以为荣的浪漫与童话情调也全都被泡成了水汪汪的一团。但我们的司机倒似乎并不在意。他是一个斯拉夫人,是在前南斯拉夫闹得不可开交之前来到法国的。在他的肚子还没有变成现在这种规模以前,他曾经在潜艇里服役。

在维也纳终于能下车睡上一觉,然后我们又上车,还是往东。早晨出发时雨还在下,但我们不久就超过了这片雨云。阳光说不上十分明媚,可毕竟是不下雨了。这天的目的地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布达佩斯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首都之一,它的景色确实也值得匈牙利人炫耀。布达佩斯市内不仅有多瑙河贯穿,而且还拥有一般大都市内少见的山峰。那座山足以居高临下但又不算太高,正好建王宫;多瑙河水流不急但河面足够宽广,正好摆上各种观光或餐饮用的游船。正当我们玩得有些忘形的时候,又开始下雨了。抬头看看,原来是那片雨云又追了过来,于是躲进一家小餐馆。长相酷似伍迪·艾伦的店老板有些腼腆地向我们推荐了当地的特色菜:Gulasch(土豆牛肉汤)。据说当年那个有关共产主义的说法就是源自当地的这道名吃。晚上,在雨幕中再次来到布达佩斯的多瑙河边。虽然下着雨,但多瑙河显得比白天还要平静,配上周围精心布置了人工照明的王宫山和河上已经在酒足饭饱后发呆的游船,俨然一副摆足了姿势让人拍明信片的架势。

再次启程时我们终于掉头向西,返回维也纳的路上我们就已经把雨云甩到了身后,在维也纳迎接我们的是阳光。充作维也纳的“迎宾小姐”与“迎宾先生”的茜茜公主和莫扎特的招贴画在守着分别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巧克力招揽客人;甜腻腻的小提琴琴声和各种规格的施特劳斯纪念品也几乎让人忘记了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存在。下一站的布拉格虽然阳光依然明媚,但我们看到的沃尔塔瓦河却与多瑙河完全不同。这是一条很难让人忽略它的存在的河。以前上音乐课时从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的介绍中知道:沃尔塔瓦河水流湍急,直到临近首都的一段才开始变得比较和缓。但亲眼看到的沃尔塔瓦河仍有些令人生畏,和塞纳河、多瑙河这些多少已经被“驯服”的“都市河”不同,甚至在布拉格市中心这一段的沃尔塔瓦河河面上也能看到河水急速流过时造成的涡漩。紧邻河岸的民居与店铺在我们到达时已经有不少没在河面以下,只能通过露出半截的房檐或招牌辨认出原来的样子。但也许是阳光的缘故,好像没有人在意这些,至多只把它当作布拉格在涨水期特有的一种景观。当地人显然也对此司空见惯。就在一间被淹没了半截的咖啡馆的河对边,一座高高架空在河面之上的咖啡茶座上依然宾客盈门。会使人产生一点不安全感的大概只有两样东西:立在河岸边、标记着大惊叹号禁止靠近的警告牌和布拉格市内最主要的大桥上镇守着每一个桥墩的圣徒雕像。

布拉格游览过以后,我们的旅行已经临近尾声,剩下的只是取道德国返回法国。旅行车驶进德国的高速公路后不久跨越了一座不算大的桥。导游告诉大家:现在我们正在跨越德累斯顿附近的易北河。或许是这几天见过的河太多了,没有人在意我们脚下的这条河;德累斯顿也是在同样的状态下被一掠而过。柏林、科隆与波恩的天气几乎好得有点单调,那片雨云早已经被我们抛在了脑后。最终回到巴黎是8月12日。糊里糊涂地睡过一觉后打开电视才发现,我们刚刚走过的几个国家中已经因为洪水乱成了一团。

我们在雨夜经过的奥地利萨尔兹堡已经被列为重灾区,一些地区在8月7日遭到暴雨袭击,一天内降雨120毫米,致使大小河流泛滥,城镇被淹,有些地区还发生了泥石流。在布拉格,5万名居民已经因沃尔塔瓦河暴涨而被迫撤离。德国东部和南部地区持续暴雨,造成城市积水,洪水泛滥。肆虐的洪水已造成至少6人丧生,数十人失踪,上万人被困。在德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也有数十个城镇受到洪水袭击。持续数日的降雨使德国境内多条河流水位超过了警戒线,两岸多座城市被淹;东南部地区的部分铁路运输也因洪水泛滥而暂停。匈牙利也不轻松,因为它的北部同样面临着洪水的威胁。目前欧洲因洪水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人,据德国著名保险公司安联大众预计,欧洲各国在此次洪灾中总体财产损失至少达150亿欧元。8月18日,欧盟委员会和遭遇洪水袭击的国家在柏林举行“水灾峰会”并达成协议,拨款200亿美元重建和清理水灾灾区,而整个行动预计将耗时数年。

德国和捷克大概是这次损失最大的两个国家,而德国受灾最严重的正是因易北河泛滥而受害的德累斯顿。回到巴黎以后,现在我只能从BBS上这样了解当时被我们在车轮边略过的德累斯顿:“现在的形势极其危急。我们的人已经因为整天搬运沙袋而筋疲力尽。也许我们可以保住我们自己的生命与家园,但洪水带给德累斯顿这座美丽的巴洛克古城的毁灭是令人震惊的。这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被炮火摧毁的城市刚刚呈现出新的面貌,如今又被洪水所摧毁。”

在电视上铺天盖地地报道洪水的这个周末,我去了阿尔卑斯山。此次洪灾法国惟一受影响的地区就是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东南部的一些城镇。但到达山下时却发现周围阳光依然明媚、小镇里的旅游业依然兴盛。当地的旅游景点之一是阿尔卑斯山的“冰海”冰川。法国农民的创造力和北京郊区旅游地的农民的也没有多少不同:当地人在冰川里凿出了一个洞穴,还煞费苦心地雕出了冰桌冰椅,摆放了一些假人。被蓝色的地毯衬得一片冰蓝的冰川洞穴的确很漂亮,只要你不会煞风景地想起那些科学报道:全球气温升高致使冰川融化加速是增加洪涝灾害的因素之一。法国路易十五那句“哪管我身后洪水滔天”的话实在是已经太臭名昭著得容易让人遗忘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