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给劳动人民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唱给劳动人民0

在斯普林斯廷眼里,只有劳动人民值得骄傲,他几乎是美国蓝领工人的代言人(本刊资料)  

如果说我是在介绍一个美国歌手时用这个标题,你一定会觉得有些奇怪,奇怪的原因有三:第一,美国有哪些歌星会歌唱劳动人民?第二,美国有劳动人民么?第三,平时你听到的歌曲确实很少有歌唱劳动人民的,所以你会以为流行歌曲只会唱给那些搞对象的人。

太早的不说,从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就不乏歌唱劳动人民的歌星,伍迪·格思里、皮特·西格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只不过是鲜有人知道他们罢了。最近几十年,歌唱劳动人民的歌曲少了,至少,专门歌唱劳动人民的歌曲没有了。

其实,有一个人在30年前就开始歌唱劳动人民,只不过后来由于他的名气太大,被赋予更多标签和符号,以致人们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其他方面,而忽视了他对劳动者歌唱的实质,这个人就是布鲁斯·斯普林斯廷。他歌唱过警察、消防队员、士兵、筑路者、钢铁工人、矿工、建筑工人甚至临时工……一直被视为美国蓝领阶层的英雄,但如果不是因为他最近的新专辑《升起》(the Rising),人们很少会留意他过去“劳动歌手”的形象。

今年7月初,斯普林斯廷的新专辑《升起》出版,这是他和E街乐队1984年《生在美国》(Born in the U.S.A.)以来再度合作,也是8年来第一张录音室专辑,仅从这两点就足以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可事实上还远不止这些,因为专辑中涉及了所有美国人都不愿直面的伤疤—“9.11”灾难,这也是美国歌星中第一个在唱片中涉及到“9·11”主题。引起争议的是,斯普林斯廷淡化了他的政治立场,突出了那些灾难中的劳动人民而不是爱国主义、恐怖主义或战争。

斯普林斯廷住在新泽西州的蒙默思县,天气晴朗时,站在离他家最近的一座桥上能远眺到纽约城的世贸大楼,当他在9月11日这一天驱车路过这座桥时,看到的远方只是一片空旷的天空……有一天,斯普林斯廷走在街上,一个歌迷开车从他身边走过,认出了他,便摇下车窗对他喊:“我们需要你!”这一切都在触动着斯普林斯廷的良知,“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能在听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荣誉。”在“9·11”事件后,斯普林斯廷创作了《跳人火中》、《我的毁灭城市》,后者本来是写阿斯伯里公园日趋衰败的故事,“9·11”之后,斯普林斯廷把他改变成一首与这场灾难有关的歌曲。

那座他走过的桥,世贸大楼他已经看过1000遍,当他再次抬起头,看到的是空荡荡的天空时,斯普林斯廷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空旷的天空》。

在这张唱片中,大部分歌曲都和“9·11”事件有关,但听众不难发现,这些歌曲看不出什么激昂、空洞的爱国主义,也看不出斯普林斯廷的鲜明政治立场,相反,他把笔触放在那些在两座大楼办公室工作的人、失事飞机上的旅客、消防队员和警察身上,在斯普林斯廷看来,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在工作。

与很多歌星一样,斯普林斯廷出生在一个劳工家庭,父母没有太多文化,斯普林斯廷自己也没有受过太多教育,在他20岁之前,也只看过3本书。成名后的斯普林斯廷也能一直保持一个劳动者的本色,把舞台上的演出看成是劳动,在演出时不遗余力。他的歌曲都是反映美国最普通劳动者生活,因此受到美国劳动人民的爱戴。如果说鲍勃·迪伦是美国60年代青年的代言人,那么斯普林斯廷则是美国蓝领工人的代言人,70年代以来,真正在歌曲中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歌手大概也只有斯普林斯廷。

在斯普林斯廷52年的生命中,总是能看到,他一方面在歌唱美国梦,另一方面又对美国现实充满了失望,他永远忠诚但从来不为这个国家感到得意。

由于专辑中没有明确表现出斯普林斯廷的政治立场,尤其是没有表现出美国人固有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沙文主义姿态,这导致不少争议。不少美国人认为,没有明确立场的爱国主义是缺乏说服力的。实际上,斯普林斯廷本人对政治就没什么兴趣,在他眼里只有劳动人民最值得尊敬。当年里根竞选美国总统时,曾拿斯普林斯廷的歌曲《生在美国》做竞选歌曲,这让他感到非常愤怒,于是他在一次演出时把里根大骂一通,以表明自己与政治无关。另外,在斯普林斯廷看来,爱国是一个很具体的事情,要爱这片土地,要爱这片土地上劳作的人们,这比任何的高谈阔论的爱国主义都有说服力。

同时,在涉及“9·11”这一话题时,斯普林斯廷并没有表现出悲伤,这又是引起争议的一点。其实如果人们仔细留意他过去创作的题材就不难看出,他的作品几乎是一致围绕着两个主题:劳动与爱。因此,《洛杉矶时报》在评价这张唱片时说:“布鲁斯·斯普林斯廷有力地与灵魂的黑暗作斗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