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你的主题歌丢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晓峰)
让美国人给足球赛写歌曲这本身就是个错误。还记得1994年美国世界杯主题歌《荣誉的大地》么?好几十人在唱这一首歌曲,达利尔·霍尔用他那白人嗓音极不正规地模仿黑人灵歌,听着就别扭。这首歌怎么也听不出和足球有什么关系,知道的是世界杯主题歌,不知道还以为哪个教堂在做弥撒。如果说,8年前,美国人还不太重视足球,所以找了个过气多年的歌手对付一下还可以让人理解,这次日韩世界杯又找了一个美国人来唱主题歌,而且制作人也是美国人,那肯定是国际足联的问题了。
1998年法国世界杯,索尼唱片公司把世界杯主题歌包下来,所以,这次国际足联把索尼当成合作伙伴也是很自然的事。主题歌产品是国际足联“三产”的一部分,索尼唱片在亚洲市场的业绩要比其他公司强很多,这次又赶上东道主是韩日,选择索尼公司能找出一千个理由。问题是,当去年12月1日釜山抽签仪式上,世界杯主题歌《轰隆隆》亮相时,人们就感到,这首有点不着四六的歌曲被选作世界杯主题歌实在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要么是国际足联缺少一个懂音乐的官员,要么这其中有什么交易。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用官方辞令说:“由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偶像和‘范基利斯’合作演绎的美妙歌曲,将同世界杯标识、吉祥物一样,成为世人了解世界杯的一个重要窗口。”遗憾的是,能找到“窗口”的大概只有国际足联的人。国际足联官方网站也说:“坚信这首绝佳的主题歌势必撼动每一颗热情球迷的心,无论他们所支持的球队是赢是输。”你被撼动了吗?
后来又出了一个插曲,由于这首主题歌编曲实在难听,国际足联在重压之下,不得不让制作人重新编曲。当然,新版的主题歌同样也好不到哪去。制作人格伦·巴拉德是美国当今著名制作人之一,他制作的阿拉尼斯·莫里塞特和“无疑”乐队的唱片有口皆碑,但在这首足球歌曲面前却灵感全无。此歌作者是来自希腊新世纪音乐乐队“范基利斯”,这是希腊少有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音乐家团体,欣赏他们的音乐,你会觉得美妙无比,其中的美和意境的确让人折服。但面对奔放、激烈,刺激、狂热的足球时,他们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只能鼓捣出虚张声势的《轰隆隆》。由于昏招连连,最后人们听到这首成品时,就什么也不是了。
“范基利斯”还为此次世界杯创作了一首主题曲,听上去比较庄严,为了讨好亚洲人,还特地在里面加了一些亚洲的弹拨乐。其实这首适合在国际足联升会旗时演奏的曲子更像是约翰·威廉斯为某一部战争片作的配乐:画面上士兵战死沙场,硝烟弥漫,一片树叶在风中摇曳……不知道32强在出征前听到这首曲子时是否能感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国际足联与索尼唱片公司联合推出的世界杯主题歌唱片中的队歌也都差强人意。除了德国队主题歌《我们将成为英雄》能听出一点雄壮之外,其他都乏善可陈——可以想象,那些拗口的歌曲在球场上是无法传唱的。至于韩国和日本一些歌星录制的歌曲,听上去让人想起当年北京办亚运会时出现的一批亚运歌曲,空洞无聊再加上假宏大、假庄严,怎么能打动人呢?
其实足球歌曲,或者说体育歌曲的创作非常难,一方面,体育本身就限制了创作,尤其是歌词,一写就容易假大空。音乐同样不容易,体育是充满动感的运动,让音乐与体育场的气氛交融在一起真的是门学问。所以,为什么根据歌剧《阿依达》选曲改编的《Ole Ole Ole Ole》在球场上那么受欢迎,因为旋律优美,节奏强劲,歌词简单,演唱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现在很多音乐家在创作体育歌曲时,太缺少对体育本身的理解,也只有美国人能想出来找40多人做多声部合唱,外加沉重的交响乐来演绎世界杯主题歌。
4年一次盛会,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杯,总能给人们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一首好听的主题歌曲肯定是回忆之一。乔吉奥·莫洛德尔给人们留下两首难忘的歌曲:《手拉手》和《意大利之夏》,里奇·马丁留下了一首《生命之杯》,其他的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其实很多非官方的体育歌曲倒是经久不衰,除了那首《Ole Ole Ole Ole》之外,“女王”的《我们是冠军》、“新秩序”的《世界的运动》,还有“詹姆斯”乐队的《进球,进球,进球》也都能称得上是佳作。甚至曼联队的队歌——根据美国民歌《约翰·布朗的遗体》改编的《荣誉属于曼联》都比这次世界杯歌曲中的任何一首好听。1998年法国世界杯,我又听到一首足球歌曲,那是“恰巴王巴”专门为足球流氓写的《群情激昂》,绝对适合在看台上唱。当然,还有另外一首永远适合在看台上唱的歌曲,转播“英超”时我们常常能听到的《裁判是个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