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机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峰)

手上的机器0

手机和手持电脑会成为未来的终端

手上的机器1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许多事情可以在手机上实现

手上的机器2

诺基亚9210

智能化手机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蔡桐木说:“60年代开始电视改变了整个我们的生活,80年代开始PC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今天开始到未来的10年,移动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切。”短信出现的过去几年,当话音成为最基础不过的必需功能时,我们的生存方式和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而随着人们对电信消费应用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更多事情就可以实现在手机上。

摩托罗拉亚太区个人通讯事业部端对端解决方案部总监韦青告诉记者:“现在你可以设想更多的实用的、有趣的、好玩的事情,通过你手里的这个实用、有趣、亲切的玩意儿,将来是一个手机和IT应用的结合品来实现。大家以后做的其实都是手机和IT应用的结合品,即智能手机,只是功能的逐步加入和推进进程不同而已。”韦青对比摩托罗拉388和诺基亚9210C时说,诺基亚中国移动电话业务发展经理龚天德没有提出否认。但诺基亚中国移动软件总监于晓晗告诉记者:“9210C本质上更像移动PC,是诺基亚在手机制造上迈出的很大一步。”

9210C是诺基亚最高端和目前中国市场上最高端的移动个人通讯器产品。集电话、传真、电邮、日历、图像、Wap和www功能于一身,集成了PDA功能,可兼容处理Word和Excel文件、浏览PowerPoint文件,具有4096色TFT高质量彩色显示屏。“9210C的售价目前是人民币8000元左右,出货量看来很乐观,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诺基亚中国资讯部经理陈宇红告诉记者。于晓晗告诉记者:“诺基亚9系列1998年就推出了,9210去年6在欧洲推出,现在是欧洲最畅销的商务终端,这个机型主要也是面向商务人群的,对于行业用户比较有价值。诺基亚首先承认它是一部手机,然后才是多媒体终端。现在看来很有市场前景,但并不是我们全部手机的发展趋势。简单功能和设计的手机也是我们的重点。”于晓晗补充说,“MMS会是下一个可看到的前景,诺基亚最近新推了三款支持MMS的手机7650、7210和3510,明年开始则将MMS集成到全部新型号手机里面。”

388是摩托罗拉目前在中国主推的定位于商务市场主力机型,是摩托罗拉A6288和A6188的后继产品,集成了手机和PDA功能。388支持三频,拥有增强的EMS(增强型短消息)功能,支持动画、图片加单音自由搭配、数据呼叫和GPRS上网冲浪,内置K-Java程序。目前的价位在人民币4000元左右,而6288在3000元左右,6188在2500元左右。388另一个主要特点是简单实用。这是摩托罗拉新的品牌及市场推广策略MOTO所倡导的,摩托罗拉个人通讯事业部中国区市场总监王善齐告诉记者:“MOTO是消费者感受到摩托罗拉移动科技后发自内心的声音,是一种新生活、现代生活的符号。是摩托罗拉产品的宗旨。”韦青说,“足够实用,足够简单,足够人性,这就是MOTO。”

据索尼爱立信提供的资料,索尼爱立信最近也推出了最新的T68i,售价在4000元左右,占有MMS先机和彩屏的优势。三星则在世界市场上推出了多款机型,并增加了多种功能。西门子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占到全球第三,并展出了新手机M50和S45i(未在中国上市)。

可以看到的事实是:传统手机商依然占据着电信消费的主体终端市场,并且将产品进一步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手持电脑只能与其在最高端的智能移动电话竞争。但至少目前看来,手持电脑没有在手机厂商占有绝对优势的主流消费市场取得应有的优势。

摩托罗拉暂时也没有生产更类似于PC的手机的打算,韦青说:“虽然最高端的这一块市场也是摩托罗拉一直以来的重点。但摩托罗拉主要是基于市场需求考虑,只是在话音、短信、电邮(在线)、视频、实时图标(比如股票)、读书、照片、游戏等方向发展智能手机。摩托罗拉更看中大众的市场和需求。”

给手持电脑加上天线

“只要加上一个夹壳,就又可以当手机用了,其他功能,几乎与PC差不多。可以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等,各种数据应用都不成问题。”康柏信息接入事业部业务发展经理苗露拿康柏iPAQ向记者介绍说。iPAQ是手持电脑的新领袖。根据IDC最近发布的数据,2002年第一季度iPAQ全球出货量比去年成长了18%,取得了全球(PDA+手持电脑)10.1%的市场,仅次于39%市占率的Palm,成为手持电脑的第一。iPAQ5月会在中国推出3850和3870(内置蓝牙),主要是基于微软Pocket PC2002操作系统,售价在5000多元和6100元左右。“这种机器主要还是卖给行业用户,我们在积极向运营商和普通消费者推荐,希望可以满足数据服务要求高的高端用户。”苗露说,“目前iPAQ全球用户已经超过200万,2000到2001年的营业额更是增长了330%,iPAQ是很有希望的。”iPAQ是通过更换不同用途的夹壳使用不同的功能,但加上可以集成GPRS模块的夹壳,拿到消费者面前的价钱会将近9000元。而iPAQ在中国更是没有在全球的成绩那样出色,截至去年底,iPAQ在中国只卖出了l万台。而中国却已有1.6亿手机用户。

在Pocket PC 2002发布会上,微软亚洲区嵌入式系统事业部的高级总监吴胜雄夸张地把一个多普达(Dopod)手机举到耳边,问记者“有谁会这样打电话?”多普达手机配置了相当于奔腾2的英特尔SA-1110芯片,64兆内存,操作系统是Pocket PC2002。其处理能力相当于一台1999年时的主流电脑。内置GSM/GPRS模组,分别支持GSM和GPRS无线通信功能。多普达是完全内部集成了手机和移动电脑,并不是像iPAQ般夹壳式的。多普达CEO杨兴平告诉记者:“机器5月份开始上市,但具体的价格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

手持电脑的主要目标用户群还是商用或者行业用户,苗露告诉记者:“iPAQ的灵魂是商用,与手机有着很大的不同。使用简单实用手机的人不是iPAQ的用户。IPAQ一直以来的定位就很清晰,即不仅仅是随身计算的电脑,更是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只有成为后者,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PDA的角色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淡化下去,虽然现在在无线通信终端市场,手机、手持电脑、PDA边界一直是模糊的。但通讯+IT应用是移动通讯终端制造商的共同方向,Palm为代表的PDA产品只会向这两个方向的任何一方进行角色转移,或者退出电信信息消费领域而只干脆只做个人数字助理。“因为Palm为代表的PDA已不再代表移动终端发展的方向。首先是Palm使用的是16位的芯片,造成它的功能就像一台脚踏车,一旦应用在行业用户手上,其计算能力显然是致命欠缺,使之沦为一个普通消费品。第二,目前尽管Palm开始使用32位处理芯片,但毕竟已经明显落后了(微软3年前已经在做)。第三,Palm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连接有问题,要让使用电脑的用户再买一台手持电脑。这样,显然选择一台Pocket PC操作系统的手持电脑是更合理的。”微软的吴胜雄告诉记者。

谁比谁好多少

“手机和手持电脑会成为未来的终端。但是据用户量和用户习惯来讲,肯定手机会有很大优势。据数据处理功能来讲,肯定手持电脑会有一席之地。”爱立信的蔡桐木说,“但是就个人信息消费来讲,手机肯定更是应用最广、用户量最大的个人信息消费终端。”于晓晗说:“诺基亚更会把关注点放在手机上,因为手机现有的操作系统等都是开放的,而手持电脑则不是。微软在Pocket PC系统上是独有的。”

但苗露和多普达CEO杨兴平则认为:“手持电脑肯定会在行业用户和要求更高服务或者办公服务等的高端人群占很大市场,并且随着用户增加,价格下降,用户会更多增加,成为高端手机最强有力的对手。因为在数据处理方面,手持电脑是特长。”

但手机拥有最现实的绝大多数终端消费客户,并且有独特的优势和用户消费、认知习惯。于晓晗说:“在数据处理技术上手机虽然落后于手持电脑,但我们提高手机的数据处理性能,比如诺基亚在中国最新推出的9210C,本身也是一个手持电脑。”

手持电脑几乎是在终端自身具有功能上的一步到位,苗露说:“但是,运营商一般先考虑手机商的变化并为他们一个小小功能的增加兴奋不已,对于iPAQ只是加上天线而已的简单易行熟视无睹,手持电脑商现在最大的工作之一就是和运营商的沟通。”

业内人士认为:电信加上互联网其实是所有问题的本质。手持电脑制造商认为移动互联网是现有互联网内容与服务的延伸,应该为用户提供类似在PC上使用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和操作介面。而诺基亚等手机商则认为,移动互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有本质区别,移动互联网上的资讯与服务应沿着类似短信的模式发展,用户需要的更为个性化的资讯与服务,根本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将现有互联网上过于泛滥的资讯搬运到移动互联网上。

“手机和PDA的融合是大方向,但是谁融合谁却是关键”

操作系统的较量

手机商和手持电脑商竞争的底层是操作系统之间的较量。即各大手机所坚持的Symbian系统与微软Pocket PC操作系统的竞争。

Symbian是由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出资联组,拥有深厚的无线通讯背景,虽然只有数百名员工,但却有世界最大的这几家手机商的背后支持,并占有整个世界手机系统80%以上的份额。特别是最近由于西门子的加入,其实力更是与日俱增。目前Symbian操作系统同时具备语音通讯、无线网路和计算能力,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松下、三洋和西门子等已经陆续宣布将采用Symbian操作系统作为下一代手机的平台。“因为Symbian是真正开放的,就像Java,而不是像Pocket PC系统,”诺基亚的龚天德说。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各个手机商又在Symbian系统应用一层各自为政,从而制造的不同品牌手机之间的应用和服务不能够相通,造成严重的市场割据。“这将影响整个电信消费终端发展的进程,客观来讲是一种严重的阻碍,而Pocket PC则因为与互联网和PC的兼容而不存在所谓的不开放。”苗露说。蔡桐木、韦青、于晓晗对Symbian系统应用一层各自为政表示了肯定和担心,这也正是微软和所垄断的Pocket PC操作系统上的手持电脑商最大的指责各大手机商的地方。

于晓晗说:“所以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结成了开放式移动构架计划(即OMA),目的就是将市场割据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行开放式的全球标准,使多数厂商能够保持个性化业务互操作性的同时,在跨市场和中国移动终端钟推行其品牌产品。”

开放式移动构架计划在2001年11月由AT&T Wireless、沃达丰、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Symbian等18家公司宣布。中国移动也宣布支持此架构,具体技术基于XHTML、MMS、Java等。众多传统的电信链条相关公司表示,由于OMA的成立和基于Java等开放技术和标准,因而是可以对消费者在不久的将来得到终端上服务的互通互用作出承诺。

Pocket PC的前身则是微软针对个人掌上设备开发的Windows CE。后来针对PDA类Windows CE操作系统即Pocket PC。截至2001年,微软已经占有PDA操作系统30%的市场。4月9日,微软在中国发布了Pocket PC 2002,重要变化之一是可以支持无线通信功能(包括GSM、GPRS和CDMA),可以成为新一代手机的操作系统,iPAQ3800系列和多普达所采用的操作系统都是Pocket PC 2002。

手上的机器3

PDA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逐渐淡化

微软已经承认,与Symbian已经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公司推出使用其软件的产品不同,还没有一家主要手机厂商推出使用它的软件产品,微软无法说服软件开发商在其平台上开发软件。然而,微软表示,目前有600万软件开发人员在其台式机、服务器操作系统上开发软件,这些开发人员可以很方便地为其智能电话和手持机平台开发软件。

为了赢得电信市场的竞争,微软采取了不止一种方式。尽管在拉拢手机厂商方面失利,它已经开始打起了电信运营商的主意,与包括沃达丰在内的许多运营商达成了协议,在这些运营商销售的手机中使用它的软件。

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刚刚启动的市场上要决出胜负还为时过早。欧洲的运营商已经放慢了推广更新无线互联网的脚步。商业性推出一年后,在欧洲的3亿手机用户中,只有100万用户升级到了GPRS系统。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手机市场,2.5G、3G还是很难捕捉更多实在东西的,微软表示,演出还没有开始。

手上的机器4

各手机商面对市场各自施展自己的招数

微软的聪明手机

罗东

即使在将来也未必会每个人都有电脑,但可以肯定,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部电话。微软已经向无线通信领域进军,将把自己的视窗操作系统移植到手机上,而这可能将打破目前无线通信业的各方势力均衡。

在2002年2月18日,微软宣布,它与芯片制造商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已经合作开发出了一款新型的手机设计方案。这款手机能够执行高级的计算功能,如收发带有附件的电子邮件和欣赏多媒体等。它被业界观察家称为聪明手机(smartphone)。同一天,微软还发布了自己开发的掌上电脑软件的新版本Pocket PC 2002 Phone Edition,这一软件能够赋予掌上电脑平台以手机的功能。

微软的聪明手机尝试使用Palm的操作系统。Palm的获许生产商,包括京瓷(Kyocera)、三星和Handspring已经在销售包含某些高级数据处理功能的聪明手机。

微软把赌注下在了自己的市场预期上:消费者会需要在更快的无线网络上功能更为强大的聪明手机。过去几个月中,微软已经同欧洲的许多无线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欧洲,更快速的无线网络已经不再是梦想。此外,微软还招募了一些手机制造商,让它们使用微软开发的视窗软件的聪明手机版本。这既给现有的无线通信业带来了威胁,但同时也意味着机会。

聪明手机承诺为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一种能够使其与消费者联系更近、更紧密的途径。功能强大的聪明手机平台和软件可以使运营商通过手机提供优惠券、互联网服务、音乐及其他商业性服务。更多的服务项目意味着消费者会在手机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给运营上带来更多的收入。

如果微软继续开发自己的手机视窗系统,它可能会招致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激烈反对。这两家公司合在一起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的1/2,它们拒绝在未来使用微软的视窗聪明手机版本,它们选择开发自己的聪明手机软件。

虽然在2月召开于戛纳的2002年3GSM World Congress大会上,两大阵营都极力展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但看来另一位业界巨头——英特尔——是站在微软一边的。英特尔已经同意与微软共同设计开发更高级的聪明手机和掌上电脑。微软宣称,在今年年底之前,双方合作的所有相关设计都将面世。

其实,早在1998年,微软已经有所动作,但进展并不顺利。当年盖茨曾与芬兰移动电话制造商诺基亚的行政总裁奥利拉接洽,不过诺基亚最后未与微软达成协议。最要命的莫过于奥利拉的同事公然表示,个人电脑的光辉日子将一去不回。被诺基亚冷落,于是微软便转向韩国三星的怀抱,开发一套名为Stinger的聪明电话软件。Stinger以Win CE系统作为基础,部分手提电脑及电视机顶盒,都是用这套软件为操作系统。对于操作系统的介面,微软内部曾出现两种不同声音。微软的强项是其视窗操作已经深入民心,该公司前无线主管柯达斯却表示,Win CE系统并不完全适合聪明电话使用。不过盖茨却坚持继续使用,认为可以增加使用者的亲切感,最后的结果是柯达斯离开了微软。

微软对自己的发展空间非常清楚,事实上,该公司正静静地转移到移动电话与后端软件(Back-end software)的联系上,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处理如电子邮件等的服务。该公司正密锣紧鼓发展手机浏览器,一套可以运行其他系统,包括EPOC的操作系统,转变另一个身份杀人市场。这种后端软件很有可能让微软成功,因为手机用户可以非常容易地连接到微软的电邮服务。现时,全球Hotmail(微软旗下的免费电邮服务)的用户已达1.1亿,所以前景十分乐观。只要成为全球电邮的传送媒介,微软便犹如全球的邮政局一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