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中报的华丽与隐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斯)

银行业中报的华丽与隐忧0

下半年息差缓升

上半年银行的净利润均较去年同期有明显的上升,兑现了年初“普增”的预测,同时,增幅较预测的“20%〜30%”的水平高出许多,例如,招商银行的增幅超过六成、华夏的超八成,光大增长近1倍、民生的则是1.4倍。

惠誉评级联席董事温春岭告诉本刊:“这首先得益于净息差的企稳回升导致银行的利息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发售理财产品及提供财务融资咨询服务等帮助银行显著提升中间业务收入。最后,有些银行显著减少了贷款损失计提规模,这也有助于净利润水平的提升。”

“银行业绩在上半年获得较高增长,也有2009年基数较低的原因。”江海证券分析师罗萍对本刊说。净息差就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对于仍以利息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中国银行业而言,净息差的变化对利润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为应对危机连续降息,去年上半年,银行业的净息差处于相对低位,尽管大家多采取了以量补价,仍有多家银行业绩呈负增长。从去年三季度后,随着各家银行的存贷款重新定价,净息差已缓慢回升,到今年上半年,息差明显回升。当然,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对利润增长同样重要,但是,今年各家银行受到资本充足率要求提升的约束以及国家对信贷规模严格的控制,贷款规模的增速同比下降明显。

以净利润增速最快的民生银行分析,其中报显示,净利息收入同比增幅高达51.72%。8月17日,民生银行管理层在与本刊记者在内的媒体交流时表示,民生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增加主要来源于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大和净息差的上升。其中,贷款规模比上年末增长了8.14%,另一方面,净息差达到2.92%,同比增长了0.49个百分点。为息差增长贡献较大的是,平均负债成本同比下降了0.41个百分点,达1.57%,另外,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为4.37%,同比增长了0.08个百分点。此外,交行、中信、招商、华夏等银行的净息差同比分别上升了0.23、0.22、0.32和0.52个百分点,其净利润则分别同比增长了30.67%、45.35%、59.8%和80.57%。

但是,净息差回升的势头却有可能在下半年减缓。罗萍告诉本刊:“下半年,因为加息的可能延后,像贷款、存款的重新计价都已经完成,净息差能够拓展的空间比较有限。这种拓展也就在两方面:一是客户调整,向中小企业客户倾斜,提升贷款收益率;另一是结构调整,像零售个贷这块,比例低的话,上浮还有一点空间。此外,像协议存款付息率还有一点下调的空间。总体而言,下半年的息差也就是平稳缓升,应该不会超预期。”

但这判断建立在“不加息”的假设基础之上,由于中国的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因此,作为银行业绩重大影响因素之一的净息差,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很大。罗萍对本刊说:“净息差在加息周期和降息周期的差别是很大的,现在的净息差水平远不能和2007年高点时相比。”

但是,年初“言之凿凿”的加息,在7月份CPI指数达到21个月以来的高点时,也还是犹抱琵琶。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唐建伟告诉本刊:“对于通胀而言,我们认为下半年物价涨幅有限,尽管还是有些推动物价上升的结构性因素,这里面就包括粮食价格、猪肉价格上升的可能性等。但是,考虑到以下因素,下半年加息的必要性已经大为降低。一是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利率大幅提高会加大经济下行的风险;二是物价上涨是否形成确定趋势还有待观察,加息显得并不十分迫切;三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加息时间延后,这也会延缓我国加息进程;四是汇改已经重启,人民币小幅升值的紧缩效应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对加息形成替代。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在物价涨幅高出市场预期时,为改善实际负利率状况而小幅上调利率1次、27个基点的可能。”

“经济增速下滑对银行议价能力的影响也会作用于净息差。”罗萍为本刊分析了经济形势对于净息差的另一种影响,“下半年的经济减速比较明朗,7.5万亿元的贷款量应该不会低,但是贷款需求和议价能力将会下降。不过,银行本身可以调整客户,向中小企业倾斜,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还是高于大企业。”其实,这种策略已经在银行业的贷款客户结构上有所体现。例如民生银行上半年对于中小企业和商贷通的新增贷款,分别达到了净新增贷款总量的35%和50%,中信和招商银行也加大了对小企业的贷款。

然而,总体而言,上半年的漂亮业绩为银行全年的增长奠定了基础。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励雅敏对本刊表示:“下半年,我们认为大概率是不加息,但银行业在规模、净息差、中间业务等各方面都还不算太差。尽管与上半年相比,增速会下降,但业绩总体还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

争议信用风险

从目前已公布业绩的银行看,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其中不良率最低的为招商银行(0.66%),最高的为华夏银行(1.28%)。在2009年巨量放贷的背景下,这样的数据固然可喜,关键是能否持续。至少,大家对于银行业有关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以及通过银信合作渠道挪到表外的资产的看法并不那么一致。

8月12日,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是银监会在7月初叫停了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发行后的又一动作。8月19日,在财政部网站挂出了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同时,又有消息传出,银行业正在进行第二轮房地产压力测试,模拟房价下跌成数更多情况下的风险。监管层如此频繁地为银行业“打补丁”,多少显示了其后的审慎心态。

而在业绩公布期间,银行业的股价表现平淡,也说明投资者对银行股兴趣不足。罗萍说:“这样的市场表现,一方面可能缘于银行类股票的供应量大,以及市值较大对流动性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投资者对银行的信用风险持有一定看法。”

相对于外界的谨慎,银行业对自身的风险控制则显得信心十足。从房地产贷款看,民生银行授信评审部总经理石杰在8月1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按照银监会要求是4个指标——房产价格降低30%、利率上升1.62个百分点、信贷规模压缩40%、经济增速下降1.5个百分点,民生银行进行了房地产信贷的重度压力测试,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在房价下跌40%的情况下,房贷业务仍能保持盈利。

不过,市场对此也有不同声音。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就认为,压力测试恐怕无法充分反映房地产信贷风险。他说:“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房地产信贷可能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目前的压力测试中,模拟房价下跌是否考虑了市场出清的可能性并不明确。没有任何现实案例显示,房价在急跌30%之后银行仍可顺利实现市场出清,房价一旦急跌深跌,往往就会直向市场崩溃而去。日本和香港地区的房灾中,房价最大跌幅均超过50%。”

问题是,市场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巨大的跌幅吗?交通银行研究员唐建伟向本刊分析:“从价格松动的角度看,目前房地产价格调整的幅度比较有限。因为开发商在去年和上半年积累的资金比较多,所以降价的意愿也不太大。如果政策继续保持高压的态势,成交量不断萎缩,到四季度、明年上半年开发商就会出现资金压力,那么价格回落的幅度就会大一点。但是我们一个总的判断是,国内城市化进程还是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市场的空间中长期看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价格回落的幅度不会太大。而且房地产贷款,包括开发贷和按揭贷款总量不大,占全部贷款规模不到20%,同时,按揭贷款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是前几年房价不高的时候发放的,所以国内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还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其次,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看,对于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尚未形成较大影响。中信披露的贷款余额1682亿元,占全行一般贷款总量比重15.7%。依照中信自身的分类方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退出类很少,不到1%,而且上半年到期的政府平台类贷款全部收回,没有产生逾期的情况。民生银行上半年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2015.53亿元,全部为正常类贷款。按担保情况划分,抵质押类贷款占比47.08%,保证类贷款占比34.04%,信用类贷款占比18.88%,信用贷款主要集中于各省市交通厅和公路管理局、自来水、燃气等有经营性第一还款来源的项目。招商银行披露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1330亿元,不良率为0.09%,比年初下降了0.15%。不过,招行表示,对此类贷款的拨备覆盖率为2380%。

尽管基于现有的数据分析没有大问题,但是唐建伟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比较大的风险来源。融资平台贷款一般都是中长期的,真正还款高峰应该是在2012年以后,下半年和明年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目前,应当把包括当地政府财政收入、实力如何,以及贷款是否投向具体的项目、项目的收入来源等查清楚,才可能把风险量化出来。”

融资平台贷款隐含的风险,也引起了国际评级机构的关注。惠誉评级曾在6月发布报告《中资银行资产质量弱化成定局》。惠誉评级联席董事温春岭告诉本刊:“惠誉在6月发布的报告中对中资银行资产质量的忧虑是一个中长期考量,并不是对银行短期资产质量的评判。因此,当前银行财报中披露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的下降并不影响我们对中资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的基本判断。”

她说:“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2009年末约为7.4万亿元,如果23%的此类贷款的偿还有较大问题,就意味着近1.7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可能成为不良贷款。2009年末银行系统的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7708.6亿元。如果我们假设未来4年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以每年18%的速度复合增长,4年后中国银行业的贷款减值准备余额将为1.49万亿元。这也还不能完全覆盖目前发现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可能损失。而且银行也不可能将所有的贷款减值准备用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不良贷款损失。由于当前中资银行的贷款结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因此资产质量的风险集中爆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不过她也认为:“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为农信社)的地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银行的信贷资产集中度较高,其信贷业务受当地政府的影响较强,而当地政府的财务实力较弱,对借贷偿付的保障程度有限。”

也有分析师持不同看法,罗萍就相对乐观,她告诉本刊:“融资平台对银行的资产质量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如果分四五年平滑,而且经济不出现二次探底,最终结果可能好于预期。”

此外,银监会新规要求银行将银信合作的资产类理财产品纳入表内监管,其实是为了防止资产腾挪的后手。民生和招商银行都表示,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最终需要进入表内的仅100亿元左右,对银行影响不大。中信银行表示,现有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占总体资产规模的4%,占贷款比重7%。如果按照新规要求逐步纳入表内,对明年的新贷款会产生一定的置换和挤压,但对整体不会有太大影响,目前的拨备覆盖也可消化这些资产。

温春岭分析认为:“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对银行的直接利润贡献是提高了中间业务收入。但是,此产品同时可以帮助银行将表内信贷资产出表,以及吸收新的存款客户等,这些都会间接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因此,新规在短期内可能会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新的理财业务品种和业务模式出现,这种影响将会很快消退。”■ 招行隐忧银行银行业华丽中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