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出生地
作者:朱伟(文 / 朱伟)
今人关于李白出生地的记载,大约都来自陈寅恪发表于1935年的论文《李太白氏族之疑问》。陈寅恪使用的材料,其实还是李阳冰在李白死前为他撰写的《草堂集序》与范传正在他死后到安徽当涂寻找他的遗迹,为他所写新墓碑上的记录。这两个人,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是个文字学家、书法家,《唐诗纪事》卷26只有他简短的介绍,收录了他一首俗诗,说他善篆书。李白临死前从南京携诗集归依,当时他在安徽当涂当县令。根据清人王琦在宋人所作《李白年谱》基础上的考证,李白到当涂的时间,可能是死前一年,也可能是死的当年,反正是秋冬之交,而他卒于宝应元年(762)的农历十一月。
范传正先是当过集贤殿的校书郎,自称其父与李白是故交。他在当宣歙观察使,也就是安徽宣州与歙州地方长官时,曾到当涂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当时她们都已嫁给了乡民。范传正从她们箱底翻找到李白之子伯禽记载李家世系的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他利用职权,监督重修了李白墓,于宪宗元和十二年(816),将遗骨迁至“青山之阳”,为他写了新墓碑。在这篇新墓碑中,他指明新墓在旧坟西六里,“南抵驿路三百步,北倚谢公山,即青山也”。谢公山在当涂旧城南,是因南朝齐著名诗人谢脁而命名。
查《全唐文》,第437卷一共收集了李阳冰的8篇文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草堂集序》。李阳冰在《草堂集序》说,李白到当涂后,患病,在病榻上将8年流离颠沛幸存的文字托付了他,瞩他写序。序中说,李白是陇西成纪人,是凉武昭王暠的九世孙;隋末,其先祖因获罪而被流放到条支,改换姓名,成为庶民。直到神龙初年,其父才携全家逃归蜀地,生下了他。李阳冰在序中说,李白父是“复指李树而生伯阳”,这是因为,李姓都以为自己是老子的后代。按照东晋葛洪的《神仙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母当年就是在李树下生的老子,老子生下就能指着李树说,“以此为我姓”。李阳冰序中还说,李白母降生之晚有长庚星入梦,才生而名白,以“太白”为字。这也来自葛洪《神仙传》中的老子母“感大星而有娠”。李阳冰这篇序的文字简练,极有修养,他说,因李白得太白之精,所以,“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都为天仙之辞,所为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这里所说的郑卫,即《诗经》中被称轻为靡淫逸的郑卫之声。屈宋是屈原、宋玉,扬马即扬雄与司马相如。
这篇序中所记,应该是李白生前认可的家世。成纪这个地方,汉属天水郡,传说是伏羲的出生地,城在今甘肃秦安县北。李白称自己是李暠的后代,李暠是汉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李白自己也曾在诗中炫耀过这个出生:“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攻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值得注意的是,唐王室也称世系出自陇西李氏,李白与王室这就成了同宗关系。李暠东晋末在敦煌、酒泉一带创立西凉国,当了17年君主,但西凉国传到他儿子手里仅3年,就亡而变成了北凉。李阳冰序中只说这个家族后来流落到长安,隋末因获罪又被流放到条支。至于谁因什么原因获罪,李白父亲之上的祖父、曾祖父又是谁?就无从考证了。条支这个地名,唐朝杜佑《通典》中有记载,说它“去阳关二万二千一百里,在葱岭西,城在山上,迥回四十余里,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惟西北隅通陆道”。葱岭是古人对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以西诸山的总称,西海即波斯湾,条支应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
《全唐文》卷614中,范传正一共只存4篇文章,除给李白所写的新墓碑外,还有两篇赋,一篇碑铭。他不是个清官,《唐诗纪事》中记他在歙州为官时,生活奢靡,以公谋私就像花家里钱,还有“幸素不败”的名声。他的文字远不如李阳冰,自己也称“才术贫虚”。他的墓碑中说李白身世,也说他是“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但流放地不是条支——“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不知是否从伯禽存留的手疏修正的。后人因这记载,更偏向于李白出生地是这个碎叶,而非那个条支。唐太宗贞观年间,碎叶是都护府所辖的四大重镇之一,另三个是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后人考,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境内,古城遗址应位于托克马克这个城市约8公里处。
李阳冰的序说,李白父亲是入蜀后才生李白,他入蜀后的定居地经考定,是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但后人据李白自己的一份自荐表推算,他则应生于长安元年(701),父亲带他入蜀时应已经5岁。陈寅恪因此才认为他本是“西域胡人”,“诡托于陇西李氏”,也就是说,其身世有可能是自己编出来的。陈寅恪说,李白父亲的名字之所以叫“李客”,“殆由西域之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遂以为名,其实非自称之本名也”,也就是一种无法考证的说法罢了。■ 读书历史唐朝周朝李白草堂集序出生地李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