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的“廉租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何如平)

今年房价飙涨,我的积蓄已经不够付首付了,只好放弃了买房的计划,索性取出一部分存款到香港去旅游。旅游期间顺便看望了舅舅,他多年前定居香港,是一家私企的蓝领工人,属于低收入阶层;舅妈没有工作,靠打零工补贴家用。

舅舅的房子在香港荃湾大窝口,地铁可以直接到达,是一套约60平方米的两居室,房龄在30年左右,外观看起来陈旧,但内部经过了精心设计装修——全实木地板色泽光亮,吊顶别具一格,落地窗帘十分雅致。我好奇地问舅舅买这套房用了多少钱,舅舅笑着说:“我住的是政府专供出租的公屋,相当于内地的廉租房。每月租金在家庭收入中占比不大,其余的收入我们用来享受生活。”舅舅还告诉我,香港市民约三成住在政府建造后出租的公屋内,虽然房屋质量及内部设施相对私屋要差些,但完全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公屋的配套设施很齐备,运动场、图书馆、购物娱乐中心应有尽有,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政府财政支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公屋的建设和维护。

吃过午饭舅舅带我到楼下的运动场转悠,运动场中部是一个标准篮球场,橙色的胶质场地令人眼前一亮,几个年轻人正在那里挥洒汗水。运动场外围是塑胶跑道,孩子们在上面追逐玩耍。舅舅还领我去了和公屋配套的公共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规模不大,只要是公屋的居民都可以免费借阅图书,我看见不少居民在阅览室里安静地看书看杂志。

舅舅说这个由公屋组成的小区,虽然住户只交很少的租金,但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却不差,小区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公共卫生干净清洁,房屋的维修保养也很到位。每逢过年过节,物业公司还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增进邻里友情。舅舅自称是香港的穷人,他幽默地说,比起浅水湾、太平山的富人区,他这里简直就是贫民窟。但穷与富,在物质的天平上可以称出斤两,可在精神的天平上是没法区分身份贵贱的,舅舅觉得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公屋里,已经很满足了。 舅舅廉租房

上一篇: 环保企业生存难
下一篇: 辛酸茶树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