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酸茶树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先震)
我家是全乡第二批茶树菇种植户。第一批全乡只有几户,他们的茶树菇产出后,适逢价格上涨,几个月间每斤干菇从60元涨到了120元。每家都赚了,多的2万多元,少的也有七八千元。对于只能从几亩责任田里刨食的农民来说,着实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振奋的了。大家从那几户人家身上收回羡慕的目光,纷纷加入了培植茶树菇的行列。我家商议一阵后,也决定培植5000袋茶树菇。
培植5000袋茶树菇,需本钱2300元,家里没这么多钱,父亲又向亲友借了1000元。培植茶树菇的主要原料是木屑、棉籽壳、麸皮和玉米粉。除了木屑外,其他几种都需购买。父亲带上钱,和几个乡亲共同雇了一辆卡车,那些天,天天有卡车驶往几百里外的邵武市。乡里的农户,只要家里劳力够的,几乎每家都培植茶树菇,大家的心情和父亲一样,都满怀希望。培植茶树菇工序繁多,从按比例调拌培养料到最后长出茶树菇,有十几道工序,跨时近3个月。有一道工序是灭菌,就是把已用塑料袋装好的培养料搬到锅里蒸,以达到高温灭菌的目的。每锅培养料需大火蒸24小时,且中途不能降温,才能彻底灭菌。一连十几天,父母整日整夜守在灶台前,往灶膛里添柴,往锅里添水,困得撑不住了,就趴在一旁的桌子上打个盹。十几天下来,本就消瘦的父母又瘦下一圈,眼睛深陷,脸上被烟火熏得黢黑,我看了几乎落下泪来。
可没想到,我家收第一批菇时,价格已跌到每斤37元。第一批菇采掉后,需八九天才能长出第二批,若管理得好,可采6批。价格跌到这么低,要想收回成本,就靠菇的产量和质量了。父母又拼了命,悉心料理下,每批产量都很高,菇腿粗壮,菇面肥厚,很让购买商看好。采下第6批菇,烤干卖掉后,父亲一算账,除了本钱,还有800多元。我家几个劳力忙了近半年,就挣了这么点。周围乡亲,有管理不善的,则血本无归。看着白忙活一场的乡亲们,我寻思,农村一直以来这种无序的生产方式怎样才能改观呢?谁能给农民一些市场信息和指点呢?若是有了订单再生产,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初始阶段,政府能搭桥吗? 辛酸茶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