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更需理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董璐)

危机更需理财0

与受股市波动煎熬的过程一样,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近期也遭遇零收益或负收益的问题。日前投资人与渣打银行关于理财产品有无陷阱的纠纷,更凸现了投资人对理财产品的彷徨,如何将资产损失降到最低,相信是很长一段时间投资人关注的问题。浦发银行总行个人银行总部总经理刘以研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目前旨在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为个人理财产品带来机遇。“个人银行业务所追求的并不是让客户把钱存在银行里,而是让客户把手中的钱动起来,减少资金的闲置率。”他说。

个人银行业务一直都是外资银行的主攻方向,外资银行目前在中国只能做企业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但由于国内企业最早的合作者都是国有商业银行,而且外资银行吸收存款相对内资银行来说差距太大,如果要大规模展开对公业务,就需要向其他银行拆借资金。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数据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在华外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7865.2亿元,各项存款5706.6亿元,这就意味着贷存比高达近138%。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贷存比的比例不得超过75%,同时,作为国际银行监管基本准则的“巴塞尔协议”也有此规定。在金融信心不稳定的当下环境中,如果贷存比过高,万一遇到挤兑的情况,银行的资金周转便会遇到问题。同时,经济放缓也可能导致企业的业务周期变长,银行企业业务的坏账和不良贷款率便会上升。由此,进入中国以来,外资银行的战略重点并没放在企业业务上。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分析数据指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境内高财富净值客户的数量将达到41.6万人,其财富拥有量将达到20万亿美元。这是中外资银行都不容错过的市场。

然而中资商业银行在2002年之后才开始积极在个人银行业务发力,并没太多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几乎没有资产管理这个概念,在个人理财的对私信贷业务方面存在空白。“相比较而言,外资银行在渠道、经验和产品的丰富度上占有优势。”刘以研说。

在国外商业银行小的分支行都是以对私业务为主,他们是针对家庭、个人的需求来设计产品。譬如巴克莱银行的消费信贷产品,是根据人生的各个阶段和重要问题的需求而设计,即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站式服务,包括教育、创业、结婚、搬家、装修、旅游、财产投资以及养老金管理计划等金融服务。而一些中资银行则只是设计出一个产品来推广。中国市场上,QDII产品曾是外资银行用来打拼个人理财市场的主打产品,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QDII产品让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全部遭创,但由于外资银行的产品主要集中在QDII产品,而且产品的设计偏股型比较多,所以收益严重下滑。据普益财富对正在运行的253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跟踪研究,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来中资银行46款QDII产品中,正收益的只有3款,其余43款全部是负收益,其中亏损超过50%的有14款,更有3款累计亏损超过60%。而在外资银行207款QDII产品中,正收益的只有渣打银行的“邓普顿环球总收益基金EUR”产品,其累计收益率为8.33%,亏损超过50%的有88款,占四成,亏损介于50%至60%的有59款,介于60%至70%的有29款。外资银行由此爆发了信任危机。

但值得注意的是,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的理财产品中,稳健型理财产品已高达98%,此外6个月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延续今年来的强势,市场占比在当月已高达75.45%,较9月上升了4.21%,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则继续萎缩。看来,投资者依然对未来市场缺乏足够信心,企图借短期理财来调整投资,这对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要求很高,但中资银行不无机会。浦发银行近日在京为奥运冠军张宁、佟文、邱健、钱红、张国政和张志磊定制个人理财方案,借此为己造势,意欲给投资人信心。“信心这时候比黄金还重要。”刘以研在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时说。

三联生活周刊:浦发银行向个人业务和零售银行战略转型后,现在个人银行业务的状况如何?

刘以研:2004年以来,我们各项指标都增长了55%以上,有些指标甚至增长了200%,比如我们的终端客户。从“轻松理财”的概念开始,经过几年培育,我们的终端客户增长了200%。目前所有的银行都开始重视个人银行业务,并且从金融业本身的发展来说,未来利率市场化会加速,公司业务运营的利差会不断缩小,个人业务的收益要更好一些。

三联生活周刊: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个人应如何理财?

刘以研:投资者要结合自身分散经营进行量入为出的财务管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我个人而言,有几项产品是经常用的:一是货币基金,收益并不是很高,但高于活期利率,在市场大的波动前提下,是一个比较好的保值措施;二是债券基金,和票据、信贷相关的理财产品,相对来说是保本的,对本金的损失会很小;再有就是利用银行其他的金融工具来获得保值增值效果,比如我们的理财卡,既保证流动性,又保证效益性。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银行的创新过头,这会不会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创新?

刘以研:在中国银行界我们的创新还不够,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正在扩大内需,4万亿元的投资拉动,各项配套措施在不断出台,对金融业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促进国内消费?我想创新是首要的,它是动力,也是必然。

三联生活周刊:浦发银行有没有对个人银行业务进行一些战略的调整?

刘以研:目前没有,我们现在是顺势而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谁都不知道会走向何方,但目前的形势并不差。国内的宏观调控新政出台后,可以振奋信心,而且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有一定的积累,政府对大的灾难的应急能力在提高,无论是亚洲金融危机还是现在,都能看到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而且我们国民和欧美的消费习惯不一样,美国人是提前消费,中国人重储蓄。在今年整个资本市场不好的前提下,10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还增加了3390亿元,这说明我们的自我保障能力是很强的。况且,通过这样几次股票市场的上扬下跌,国民的风险意识也在提高,心态也日趋平和。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相信市场还是很平稳的,对银行来说不可能有大的变动和起伏,我们只需要应市场的要求推出合适的产品。

三联生活周刊:与其他银行相比,在浦发银行的个人银行这块,短板在哪里?

刘以研:目前浦发银行的短板,我认为还是在理财产品上。大家可能在市场上感受得很强烈,相对来说,我们的理财产品数量不多,品种也不全,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发掘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金融风暴银行金融理财外资银行存款理财银行理财产品危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