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不是万能药

作者:袁越

(文 / 袁越)

体育锻炼不是万能药0

小刘是个坐办公室的白领,平时喜欢看球,自己却很少运动,年纪轻轻就开始发福。奥运会结束后,小刘被各国运动员健美的身体所触动,重新开始锻炼身体,发誓尽快把身材恢复到大学时的样子。于是,他每天下班后都要去公园里跑上5公里,还买来哑铃练习举重。可是,坚持了一个多月,小刘发现自己肚子上的赘肉一点也不见少,肱二头肌也没练出来,倒是双腿越来越疼,膝盖也开始出了问题。

像小刘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的错误在于过高估计了体育锻炼的好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育锻炼并不一定就能减肥,增加肌肉,或者减少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

拿减肥来说,体育锻炼确实能消耗热量,但是,对一个体重在70公斤左右的人来说,匀速慢跑3公里消耗的热量大概在200卡路里左右,只相当于一罐可乐的量。所以说,光靠锻炼减不了肚腩,必须同时节制饮食才行。

那么,举重能否增加肌肉呢?答案也是不一定。体操运动员健美的肌肉一定会让很多人羡慕,但那是经过多年艰苦训练才得来的,普通人要想练出那样的肌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无论怎么刻苦训练,都达不到满意的程度。这是为什么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科学家曾经进行过一个试验,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他们找来585名志愿者,在技术人员监督下每天进行大运动量负重训练,专门练习左臂(左撇子则练习右臂)的肱二头肌。3个月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志愿者的肌肉力量,并用核磁共振的方法测量了志愿者肱二头肌的横截面面积,结果发现肌肉爆发力的增长幅度在0到250%之间,肌肉横截面面积的增长幅度在-2%到+59%之间,增长幅度的个体差异相当明显,有的人的肱二头肌横截面增长幅度超过10厘米,有的人却出现了负增长。

换句话说,不同人对体育锻炼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肌肉体积的增长受激素的影响很大,而激素的分泌则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有的人只要稍加训练就能收到明显成效,有的人却怎么练也练不出“块儿”。

如果你不想练块儿,只想提高身体素质呢?研究发现,锻炼的效果同样是因人而异。现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生物医药研究中心主任的克劳德·伯查德(Claude Bouchard)博士曾经在1982年做过一个试验,研究了体育锻炼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的效果。他从109名志愿者中选择了30名18~30岁的美国人,这些人平时从来不锻炼,他让这些人每周锻炼4次,每次50分钟,强度以心跳达到最高限度的85%为准。20周后,伯查德博士测量了他们的速度、耐力、脂肪厚度和肌肉体积的变化幅度,发现了很大的差异。

志愿者的综合身体素质的变化同样差异明显。伯查德博士把身体吸收氧气的能力作为衡量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20周的高强度训练,志愿者吸收氧气的能力平均提高了400毫升,但增长范围在0到1000毫升之间,差异同样巨大。

接下来,伯查德博士扩大了研究范围,动员家庭成员一起参加试验,结果发现同一家人对于体育锻炼的反应程度往往十分相似,这一点在同卵双胞胎身上尤其明显。伯查德博士得出结论说,人的身体对体育锻炼的反应具有遗传性,有的人经过训练后身体素质提高很快,有的人天生就慢很多。

小刘不幸就属于那些对体育锻炼反应较差的人,这些人在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没有见到实效,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一味加大锻炼强度,结果反而对身体造成了伤害,最后不得不放弃。事实上,过度锻炼是初练者最容易犯的错误,高强度的运动肯定会对运动者的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关节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所以,在你开始进行体育锻炼之前,一定要给自己定下一个适当的目标,不要对锻炼效果过分苛求。同时,体育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锻炼强度不要增加过快,初练者最好隔天运动一次,给身体一定的时间恢复。如果找不出大块时间锻炼身体,也可以尝试每天进行一次短时间高强度的锻炼,效果往往比每天都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锻炼要好。

总之,体育锻炼并不一定能让你保持健康,还必须辅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制度才能奏效。■ 健康肱二头肌体育锻炼肌肉

上一篇: 偿债
下一篇: 弗爵爷不完满的球员生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