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里的开幕式

作者:李鸿谷

“鸟巢”里的开幕式0( 8月8日,中国各地民众与“鸟巢”里的10万观众共享那一时刻 )

8月8日下午16时开始入场,进入“鸟巢”体育场简单之至,只需由志愿者撕下开幕式门票的副券。这里没有哪怕是最基本的“安检”。

当然,不是没有安检这道程序,只是它被转移到各个交通道口。换乘几趟地铁,到达北土城奥运支线换乘站,需要出站口到达地面,然后排成60?80米的长队接受安检。看起来还顺利,28分钟,我通过安检。那张据称装有芯片的门票,由志愿者刷过变成绿灯后,持票人即可如机场安检一般接受检查。

从奥运支线奥林匹克花园出站,安全再次被意识到。天上盘旋直升机的轰鸣,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声音;黑漆的防暴汽车也停在观众必经的路上,更多是路旁草地上穿着印有“安保”字样犬衣的各色警犬。也就是这些直立或躺卧在草地上的警犬,消解了大家想象的危险。那些牵着安保犬的安保警员,不仅没有拒绝,反而竭力配合观众拍照,狗们也很安静,甚至懒洋洋。这时候,多数观众真正将自己的紧张交付给了那些飞机、警车、警员与警犬们。相对拘谨、矜持,接受完安检仿佛急着搭乘飞机去出趟商务差的心理,开始调整为参加庆典的心情。

东南,逐渐升高的陡道,越来越接近的“鸟巢”成为视线里的主角。

“鸟巢”体育场顶部东头被严密包裹的凸起物,在走过玲珑塔后愈发清晰。七成观众都是单人持票,在他们需要别人帮助完成自己与“鸟巢”的合影时,这个凸起物是最方便交流的话题。相对一致的理解:这是张艺谋的火炬创意——一个凤还巢的火炬造型,意味着中国凤凰涅。从包裹着的外形看,还确实像一只头伸向体育场内的凤凰鸟。所以,解释者无不自得自己的发现。这自然是开幕式观众的一点特权,已有人打手机向朋友报告他的发现了。能够参加开幕式,当然会提早满足一点好奇心。已穿好各式衣裳的演员已经在“鸟巢”路东开始集结,而去往“鸟巢”的路上,手持DV的拍摄者对着遮拦严实的方形物体很自信地自言自语:“这自然就是开幕式上用的鼓了,真是不少,不过,我还是应该把惊奇保持到最后吧!”当然,这时候谁也无法区别鼓与缶的不同。

“鸟巢”体育场前是一道临时安置的栅栏,开幕式结束后,便会发现,这一隔挡已不复存在。要求露出8颗牙齿的志愿者,非常客气地撕下门票副券:“欢迎您!”

以我曾经从事过4年体育记者的经验看,“鸟巢”体育场从设计的角度,与中国其他体育场比较,就没有“门禁”这一设计。所以,经过临时栅栏被撕去副券后的那一空间,我的同事在采访设计者赫尔佐格时,曾被反复追问:“你注意到它的公共区域吗?”这一段公共区域往里走,径直可以到达体育场第一层看台的最高处,这时400米跑道的体育场凹下去了,如同从奥运支线出来后那段下沉式的花园。站在第一层看台的最高点,开幕式的热场表演早已开始。回过头往外望去,如果没有那道临时隔栏,这个庞大的“鸟巢”整体就是一个公共空间。

收回往外张望的眼神,几列长队的人群在等候餐饮店出货。有一半观众购买的是啤酒,包括百威、青岛、燕京3种。体育场出售含酒精饮料?这有点新奇。在这里,再也看不到任何矜持,兴奋表现在每个人的脸上。这种经验,我最近一次体验是参加奥运火炬接力,火炬手与现场观众的情绪,与电视机前感受迥异。

找好座位坐下,吴大维、杨澜等人已开始教观众如何使用座位上那个红白相间手提袋里的道具。道具一共6样:北京奥运会会旗或中国国旗、祥云方巾、手电筒、荧光棒(可以晃出“北京欢迎你”)、奥运微笑圈以及一本中英文双语节目单——这才是现场观众的小特权,能够提前知道表演的节目。这时候,重要的变化或许在于,现场观众的角色不再仅仅是观众,而是这台表演构成的一部分。

“5、4、3、2、1!”数十万人的随声附和,击缶而歌对于现场观众的价值是让他们真正完成了从观众到参与者的角色之变。烟火燃放,29个“大脚印”从永定门一步一步往“鸟巢”走来,但现场只能通过大屏幕看到场外这一切。脚步终于走到了“鸟巢”,如瀑布般的烟火飞流而下体育场,银色五环标志亮起。让所有人惊奇的是,地面上的五环标志被提起,缓缓升空,然后定格,迅即消失。一束光打向体育场正北入口,小朋友们擎着国旗往南进发,稍后童音唱起《歌唱祖国》,现场观众随着歌声自觉地肃然起立,国旗走到正南旗杆处,全场已经全部站起,唱国歌。

第一个高潮就这样到来。

24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选手入场,伴奏曲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我通过电视看到的第一次奥运会开幕式,也是第一次发现运动员是可以不那么整齐地走过体育场。对于当时一个大学生而言,通过媒体并不多的报道留下的另一个开幕式记忆是:我们当时计划出场演奏的是《歌唱祖国》这首曲子……这时张艺谋的“活字模”登场了,没有时间容得下现场观众的任何怀旧。

张氏视觉盛宴甫一开张,又至高潮。

或者我们不可以单纯以视觉技术来理解活字模,与何振梁在“申奥”最后的陈述里将奥委会委员的票权放在“世界和中国”关系框架里一样,在这一同样的关系结构里,2008北京奥运会通过这一设计,直白而明确地宣示:和——和为贵!好玩的是,最后发现,这些活字模并不是机械控制,一个个表演者跳出字模向大家招手示意。

中国书画长卷正中间那张纸,是现场观众比如我真正渴望了解之谜。它被身体画上了几笔写意的山水,牵引着离开了地面,然后它被放下,又由小朋友添上各种色彩,仍然是一幅未成型的画卷啊,结果它又再次被牵引离开。最后,你再次注意到它时,它已经丰满,五颜六色,刘淇与罗格站在上面讲话,等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宣布开幕。或者这场奥林匹克庆典隐喻延绵而来的传统中国,及其精神,需要全世界共同“画”成。

好,我们到了轻松时刻。运动员入场。

接近两个小时的情感积蓄终于到了可以再度释放的时候,姚明的中国代表团来了!全场欢呼!故事还没有结束。当威亚将李宁吊起,大屏幕上打出“李宁”字样时,近10万人差不多同时发出惊叹,最后的悬念解开了?没有。垂直的钢索越升越高,完成升降转换,李宁匪夷所思地平行于地面开始他浪漫的奔跑,所有人屏声静气,看着从雅典开始的一站站火炬接力画面,也看着他点燃了那支火炬。是火炬,不是凤凰。

离开“鸟巢”,发现这一晚是真热,热浪,还有热情。回头看“鸟巢”,那支火炬的火焰最亮。■(文 / 李鸿谷) 开幕式国家体育场鸟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