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歌:6人核心中唯一的女性
作者:李晶晶8月8日
“火炬‘砰’地点着那一下,我突然意识到这件事做完了,圆满了,眼泪哗地就流下来,大家不管不顾地就抱在一起。樊跃是我的老搭档,平日里很儒雅、绅士的,那会儿居然跟小孩一样,在主控中心里又蹦又跳,‘喔、喔、喔’叫个不停。”
“我们最担心的是天气,预报台随时向我们主控中心报告情况。“运动员入场那会儿,预报说‘来了’,你知道那会儿大家什么心情吗?如果运动员被淋到,是很大的事情,我们立即派工作人员将1万多件雨衣往队伍中送。”幸运的是,雨没有落下来。这一天,为了能讨个好彩头,核心创意小组的人员无一例外都穿上了红衣服。就连王潮歌挂工作牌的灰绳子,也被陈维亚“勒令”换上了大红色。
“往家走的路上,看到窗外闪电,那一刻,我觉得真是天佑中华,连老天爷都这么懂事儿。我当时鼻子一酸,就不行了,司机还不知道我在后面哭了,还在那儿说,你看,开幕式啥事都没有,现在才下雨。谁能想到,一个女导演在忙了几年后,开幕式结束,坐在车上,看到闪电居然会哭出来,只有我自己才能体会到里面的辛酸……”
王潮歌向来爱用“爷儿们”这几个字来概括自己的性格,可是8月8日这天她却处处显出小女人的性情。“差不多14点钟时,我们到了“鸟巢”。在一楼的一个会议厅,我们经过了相对比较松弛的两小时。非常奇怪的,我们3个人3年来第一次说到当年我们竞标的那个时候。3年做的所有事情,是我们从未说过的话题。大家回忆2005年竞标陈述的时候就说要在地上铺一个LED,今天,我们终于在地上看到了全世界最大的一个‘LED’。那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像老同志一样,挺温情的。”王潮歌说。
(
开幕式上舞蹈演员用身体绘出山川日月,孩子们用画笔为其染色,这一场景感染了无数观众
)
3年
对于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这3个人的组合,大家也许并不陌生。10年前因为《印象刘三姐》3人相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除电影外,张艺谋所有项目里都能看到王潮歌和樊跃的身影。
与奥运会的渊源,是从2003年8月3日,“铁三角”在天坛共同完成了“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开始的,那是中国第一次做和奥运会相关的活动。“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演出做完后,我们3个人聊天,开玩笑地在那儿说,奥运会开幕式做不做?”当时3人随口一说,谁也没当真,集中全部精力去做《印象刘三姐》。2005年初,正式接到北京奥组委发出的邀请,问是否能参与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的竞标时,从来没有“规规矩矩”开过会的3个人,第一次那么认真地开会讨论,最后一致决定——做。“这是中国人百年来的一个愿望,我们希望出一把力。另一方面是在做完《印象刘三姐》后,对大场面的文艺表演产生了新的想法和兴趣,我们隐约觉得,也许能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突破以往的传统,所以决定试一试。”
2005年9月19日,入选奥运开、闭幕式的13家创意方案团队,集中到北京宽沟进行陈述。北京申办报告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每家团队的陈述时间统一规定为50分钟,张艺谋的团队被定在9月20日做陈述,王潮歌成为第一轮陈述人。
3人中,王潮歌岁数最小。相对张艺谋和樊跃,王潮歌性格外向、张扬,被两位男士公认为3人中的“外交官”。按王潮歌的话说,主要还是她口齿伶俐。其实,方案创意过程中,由于3个人天马行空,想哪儿说哪儿,最后将这些零散点子串起来的,正是王潮歌。“当时我们已经想到要启用一个大意向,中国美学讲究留白,并不是将所有东西显现出来,我们当时陈述时没有陈述今天大家看到的这幅绘画,我们只是说这个大理念。评委似乎很肯定我们这个构思。”
2005年12月14日,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北京市委会议厅召集了一次开、闭幕式工作动员会,之前参与第一轮竞标的13家团队,只剩下5家,这5家没有哪家的方案占有绝对优势。这次会议上,奥组委提出了下一阶段修改方向,5家团队1个月后进行第二轮陈述,而此时,张艺谋在这次会议后要马上赶到丽江参加《千里走单骑》的首映式。1个月的修改时间无疑是非常紧迫的。
2006年初宣布张艺谋团队胜出,创意工作自这一年3月29日正式启动,但此时,王潮歌他们又要赴纽约排练歌剧《秦始皇》。“当时很痛苦,我们既要去排戏,又要做奥运会所有的前期准备。这个痛苦的解决方式就是睡更少的觉,做更多的工作。”所以在大都会的时间表就变成了白天排练《秦始皇》,晚上18点开始,直至深夜24点甚至更晚,是奥运会的工作时间。而白天排练的时候,经常是说着说着秦始皇,就跑到了奥运主题上。王潮歌属于那种说起话来肢体语言异常丰富的人,于是张艺谋和樊跃“指使”王潮歌去和老外们“比画”秦始皇,而他们则跑到一边讨论奥运会创意。
“我们常常还要卡着北京的时间开电话会议,现在看到开幕式画卷展开那部分下的那个凹槽,究竟挖多大,挖多深,就是那时候定下来的。因为北京这边工程不等人,迫切需要导演把工程上的要求确定下来。那么大的地方,我们不在现场,只能从比例图上考虑这个事情,后来施工时还是修改了很多次。”王潮歌说。
整个创意过程耗时整整一年,2007年4月整体创意方案初步确定,2007年8月进入排练和制作。演员来自全国各地,2008年初,所有在外地排练的节目全部汇总到北京,在大兴区训练基地集中排练。6月中旬移师“鸟巢”进行现场合成排练。
2008年7月16日进行了首次带装彩排。当晚22点30分首次彩排结束后,又进行了多处修改。“800多人排练了大半年的秦腔皮影——兵马俑节目,一共有6分多钟,用皮影表现兵马俑,展现武士出征凯旋庆功的气氛,其实很出彩。但因为技术,包括与整个开幕式风格的协调性不太相融,不得不被紧急更换。”王潮歌不无遗憾地说,“这个创意坚持了两年,结果首次彩排就被拿下”。其他改变比较大的还包括服装的色彩,在紧随其后的几次带装彩排中,每次都会有节目调整或是更换,直至8月8日。
8月9日的早上,王潮歌回到家的时候,她6岁的女儿娜妞,也是刚参加完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回到家中。娜妞是开幕式表演的演员里年纪最小的,她参加的是在太极阵里给画染色的那个环节。“就是特别想做一个贡献,我们家是一家三代,除我以外,我的公公徐晓钟,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顾问之一,已经80多岁,还是一直坚持着工作。我一想,刚好演出要找孩子,干脆把娜妞送去。她和我一样,胆子大。”王潮歌说。■
专访王潮歌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看到的开幕式和当初你们做投标的方案出入大吗?
王潮歌:出入很大的是表演的具体细节。我们当初的理念就是2008年的开、闭幕式将是浪漫的夜晚。这句话现在说起来容易,但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更容易或者说更习惯于接受一种铿锵、一种呐喊。一直以来,大家都希望奥运会是波澜壮阔的。我们的团队希望做一个浪漫的奥运会,带着大家一起去分享有梦想的飞翔、有思绪的飞翔、有情感的飞翔。如果能实现这样的奥运会,也符合今天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经济强大了,有了话语能力,这时候不用大声了。这个想法最开始就确定下来,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没有走样。
三联生活周刊:以中国水墨画作为开始,并将纸与画的概念贯穿始终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王潮歌:我只说我的想法吧,我的灵感来源于雅典奥运会的那一池水。在进场的那一瞬间,观众就被它震撼了,为什么体育场中会有一方水,一个海洋,当时我被震得五体投地,觉得太了不起了。我就想,我们怎么做才能大于一池水?难道铺上沙子,铺上黄土吗?后来我想到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句话就是“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是听不见的,最大的意象也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在场地中间存在一个东西,它不存在于真实的物理空间,而是存在于你心里。我对中国绘画了解也不是太多,当时想起齐白石的画,一张大白纸上就那两只虾,这就是中国人的审美观。这种观点如果能运用到开幕式里,并不是让人们看到中华5000年文明具象的东西,不是让人看兵马俑是怎样的、青铜器是怎样的,而是让人看到我们的大精神。所以当开幕式这个大画卷展开的时候,展开的是中国的5000年,历史、今天与未来。
三联生活周刊:为何以“四大发明”作为中国古代的具象的表现?
王潮歌:“四大发明”其实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果不用这个框来装所有东西,那就是在海洋里游泳了。中国古代文明太浩瀚了,就连起源都说法不一,很难找到一个脉络去把它仔细说清楚。用四大发明,你可以看到它们真正意义上的一个解构,不是我们的解构,是用它们将我们由此带出去。我们的想法是让外国人通过50分钟的晚会得到两个意象,一是中国文明之浩瀚,二是今天中国人欢乐地、浪漫地好好活着的精神。
三联生活周刊:现代部分怎么具化体现?
王潮歌:这不仅是我们的难题,全世界的艺术家都难在这上面了。在这个地球村里,共性越来越多,独特性也就越来越少。我们做现代部分,并非像古代一样选取文明符号,或者说标志性的形象。而是想选取现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告诉全世界我们的气质和风貌是怎样的。以太极拳为一个道具,传递的是,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而是中国人的一种大气象。浅显地说,大家都在公园里打太极拳健身,这是一个和谐景象。另外,太极讲究的是气沉丹田,在这其中,心境变得十分豁达,这个本心也是一个和谐精神。这个和谐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孩子代表着未来、希望。所以我们把他们放置在一个大太极阵里,这个创意是很妙的,这些花花绿绿的六七岁的小朋友在这其中染那些山川,给太阳画上红脸蛋,把太极拳人心中的大气象画出来了,把我们的未来画出来了。
三联生活周刊:核心创意小组中,你的女性色彩会不会在其中比较突出?
王潮歌:我觉得和你说的相反,一方面我是心直口快的性格,另一方面我做事的速度很快,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不属于那种深思熟虑,想透彻后才去发言的那种人。我会提出很多的即兴想法。不是为了贪功,有时候一个想法堵在那儿了,只要是有一个人能跳出来,哪怕是胡说,想出一个什么点子都能带领大家走出泥潭,那个瞬间是非常珍贵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以往所创作的印象系列是带有大量演员的实景演出,这次奥运会开幕式中是否有所借鉴?
王潮歌:很多朋友看完开幕式后给我打电话,说似乎在里面看到印象系列的某些影子,也似乎看到一些《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影子。也许我们的确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一些这里面的元素。但我觉得艺谋有一句话对这个解释比较准确吧,就是自己的作品是会始终贯穿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的。■
(实习记者邓婧对此文亦有贡献)(文 / 李晶晶) 张艺谋樊跃王潮歌王潮四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