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公里,“欧洲之星”跑了13年
作者:李孟苏( “欧洲之星”火车拉近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距离,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 )
早上在布鲁塞尔醒来,中午到巴黎吃午餐,从容在老福爷商场购完物,再返回伦敦的家。或者把家搬到房价远低于英国的加来港,天天跑通勤去伦敦上班??从11月14日起,如此设想即变成现实。这一天的11点整,一列黄白相间的“欧洲之星”火车驶出翻新后的圣潘克勒斯国际车站,以300公里的时速驶上新竣工的高速铁路1号线,2小时15分钟后它将抵达巴黎。随后不久,另一辆火车出发开往布鲁塞尔,旅程1小时51分钟。
火车离开伦敦58分钟后抵达英吉利海峡那一边的法国加来,以伦敦为圆心,1小时火车程为半径,加来和牛津、温切斯特等伦敦精英分子聚居的城市处在了同一圆周上。虽然高速铁路1号线的开通只是把伦敦到巴黎、布鲁塞尔的行程缩短了20分钟,但大大拉近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心理距离。今后,英国首都到法国里尔的时间比到坎特伯雷还短,不到10个小时就能达意大利、西班牙的阳光海岸,12小时能坐在维也纳的歌剧院里。英国高速铁路的投入使用,同时改变了欧洲铁路网的格局。新铁路网的核心从巴黎转移到了布鲁塞尔:“欧洲之星”抵达布鲁塞尔的中央车站后,乘客立刻就能在同一车站转车前往荷兰、德国等国,到安特卫普、列日、马斯垂克等城市用不了4小时,全程比从伦敦到爱丁堡、格拉斯哥还“近”;到阿尔卑斯山去滑雪,要比去苏格兰的阿伯丁打高尔夫还快2小时。
所以加来的地产商,还有阿尔卑斯山的滑雪教练、科隆火车总站外的出租车司机也会喝彩叫好,他们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表兄弟们反倒没这么兴奋。是的,英国铁路革命迸出了耀眼的火花,令人振奋地加入了欧洲高速铁路俱乐部。但是,英国国内坐时速300公里的高速火车唯一能到的目的地是,外国。伦敦到布鲁塞尔只需111分钟,到卡迪夫、爱丁堡反倒要更多的时间。不列颠的大部分城市离首都相对更远了,铁路革命取得的成果如此局限。
欧洲之星客运公司总裁说:“对英国来说,11月14日是历史性的一天。这是100年来第一条新铁路,也是第一条高速铁路。”他的话你怎么理解都可以,很多英国人把它当成讽刺——谁能相信,这个为世界发明了铁路和火车的国家,修一条109公里的高速铁路就用了13年呢?
21年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法国总统密特朗签署了一份协议,共同建设连接英、法两国的高速火车工程。第二年法国政府开始修建TGV高速铁路网。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竣工,英国、法国、比利时三国铁路部门组成财团,成立欧洲之星客运公司,开通了“欧洲之星”列车。之前一年,法国已完成连接隧道的高速铁路,比利时一方也于1997年实现了高速化,于是“欧洲之星”的乘客们就搭上了一趟奇怪的列车:火车一驶出海底隧道进入英国境内,速度立刻放慢了一半,“欧洲之星”火车和进出伦敦的普通列车共用一段传统电气化铁轨,必须减速。1996年议会投票正式通过修建高速铁路的决议,11年过去,花了近60亿英镑,68英里(109公里)长的铁路终于修好了。
( 11 月 14 日翻新后的圣潘克勒斯国际车站 )
这条名为“高速铁路1号线”的铁路规划得很奇怪。出了圣潘克勒斯车站,它径直向北,突然向东钻进一个洞里消失在地下,跑完11英里长的“伦敦隧道”,又钻出地面沿着肯特郡的海岸线奔向海底隧道的入口。在1996年讨论铁路设计方案时,不管是当时执政的保守党,还是在野的工党,都不愿得罪肯特郡的选民,于是政治家们投票做出了荒谬的决定,绕道伦敦东北部的埃塞克斯郡,在该郡南部荒地上修了一段隧道。
海底隧道贯通后,高速铁路将带来的美好远景被没有预料到的现实击垮了。先是经营跨海峡船运的各渡轮公司对政府施加压力,接着廉价航空公司EasyJet出现了。在座位上伸不直腿,不提供机上餐饮服务,只在鲁顿、盖特威克等小机场起降的廉价航班再次打击了“欧洲之星”在英国的运营。到今天,EasyJet成为英国最大、经营最成功的廉价航空公司,每天在英国12家机场有起飞的航班,运送乘客前往欧洲大陆,机票钱少于绝大多数陆地交通工具。这些因素都成为高速铁路立项和修建的障碍。
英国政府给出的官方辩解说,两国情况不同,TGV经过的法国北部地区是人口稀少的穷乡僻壤,而连接伦敦和海底隧道的高速铁路必须经过的英格兰东南部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在征地时,有人保护捍卫自家的后院,国民托管组织抗议铁路对乡村风景的破坏,农场主不愿他的土地被开两条金属轨道开膛破肚??在自由和权利意识沉淀了几百年的英国,修建高速铁路并非只是建条新铁路那么简单。
修铁路背后是“国家”和“人民”的关系问题。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豪迈地说:“朕即国家。”法兰西共和国至今在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将此言作为指导方针。法国传统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认为国家就是人民,政府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头上,可以搞集中规划,可以搞大工程。如果政府决定修一条铁路,就必须修好,不管它穿过谁家的后院。TGV工程上马后,法国政府下了死命令,结果只用7年时间一条铁路新干线就开到了海峡边。在很多人家门前竖着“王权到此而止”的英国,不仅钉子户抗拒,其余地方的人也不会为修铁路纳税,反而要举行听证会,先对设计方案进行质询,每一条反对意见都可能起到否决的作用。国家中央政府的决策重要,还是公民“我知道自己的权利”意识重要?英、法两国的政府、人民对此的理解完全不同。
不过,法国在高速铁路上的领先,给法国人创造了夸耀自己高超的工程技术的机会。而且TGV把里昂等地变成了可以和巴黎通勤的城市,并将一些不经济的航空路线挤出了市场,赶上了环保的潮流。11月14日开向巴黎的高速火车是英国最新开发生产的,车头上有醒目的黄色,这是英国政府硬性规定的警戒色。这也被法国人笑话,戏称为“英国的黄脸婆”。
建成“高速铁路1号线”尚且用了11年,英国国内高速铁路网计划的实现更遥遥无期。1986年,英、法签订协作修建高速铁路协议后,英国政府宣称此项工程能够惠及整个英格兰的东南部,并辐射到全英国。1994年,海底隧道通车后,英国将“欧洲之星线路”向西北延伸到了利物浦、曼彻斯特,向北延伸至苏格兰的爱丁堡,并斥巨资重新设计修建了曼彻斯特车站的餐厅,订购全新的“欧洲之星区间列车”。21年来,美好的想象终是没能实现。西北线撑了一年,被廉价航空公司打败,车站和餐厅关闭,列车停运;爱丁堡线则根本没有真正运营过,7列14节车厢的“欧洲之星区间列车”出厂直接被封存,10年后才被东北铁路公司租用。“高速铁路1号线”开通后,欧洲距英国的距离更近了,但那是相对于有幸住在伦敦或英格兰东南部的人而言的。大多数英国人只能看着唯一的一条高速铁路横过不列颠的屁股,“欧洲之星”的尾灯一闪一闪消失在去往欧洲大陆的方向。
“高速铁路1号线”也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它是世界上第一条完全实现了“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铁路线。“碳中和”是2006年出现的一个时髦说法,即计算出人类活动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总量,然后计算需要种植多少树木才能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保护、平衡环境的目的。英国备受批评的铁路部门终于挽回了一些面子,在环保和道德消费上赢得了声誉。
舆论普遍认为,“欧洲之星”有利于提高英国的形象。英国人并不介意自己是欧洲的边缘国家,一向泾渭分明地将英国和欧洲区分开。今后去英国的商人、旅游者会增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塑造出英国开放、宽容的国家形象。■ 13109公里欧洲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