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老大”
作者:娜斯( 电视剧《欲望城市》剧照 )
从《欲望城市》到《口红丛林》
一个纽约闺密自从买了一个iPhone之后,显然上了瘾,走到哪儿拍到哪儿,还玩命即时给我发邮件。这天我一看信箱,一堆抓拍《欲望都市》拍摄现场的照片,信中还说,“她们居然一点都没变!”
事实上,在纽约她这样的女人实在很多,因为从小报到博客,几乎处处都能看到关于《欲望都市》电影拍摄的议论,以及偷拍现场情况的照片。因为电视剧很长,电影的情节要重编,所以熟悉《欲望都市》的影迷都好奇,到底要从原剧挑哪些内容呢?结尾如何呢?制作方拒绝透露拒绝采访,于是小道消息横飞。我的朋友偷拍的那场是婚礼场面,莎拉·杰西卡·帕克穿着新娘婚纱,却不高兴,用一束花猛击“老大”(Mr. Big)的头部,拍了好几遍,碎了一地花,这情景显然引起了对剧情的一通乱猜想。
纽约是个好莱坞热爱的外景地,因为这个纷乱的城市太容易让人编故事,视觉也有特点。场景设在纽约的电影掰着手指头数不过来,走在路上碰上摄制组拍戏是常事,走出楼门忽然看见布莱德·皮特正在楼门口练台词的机会也不是没有。当年《欲望都市》在纽约拍摄时我就路过好几回,更在小报上看到曼哈顿某楼的住户特开心,因为往窗外一看,忽然看见演萨曼莎的演员脱下浴袍走进游泳池,接下去还脱了好几遍——原来剧组正在隔壁顶层游泳池拍一场戏。
事实上,出租场地给电影拍摄,是纽约城市收益的一个来源之一。所有拍摄都要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如果想知道什么戏此时正在纽约拍摄,跟市长办公室去要名单就是了,而这个名单是对外公开的(影响交通,停车等事宜啊)。但是除了狗仔队或者极端疯狂的影迷之外,纽约客都忙着上班,哪有人会真的去跟着名单追踪摄制组。
( 坎迪斯·布什奈尔新作《口红丛林》 )
但是自《穿Prada的女魔头》以来,还没有别的电影拍摄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一是因为电视剧的剧迷很多,另一是电视里拍了很多纽约的场景,剧迷都很熟悉,所以对于这部戏的电影怎么表现就很期待。《穿Prada的女魔头》是关于时尚业的故事,时装工业是纽约几大支柱产业之一,故时尚媒体对于同样是时尚重头戏的《欲望都市》就会特别注意,关注里面的造型、服装、风格等等,不时予以报道。
《欲望都市》之外,描写纽约女性的两部新剧——《口红丛林》(Lipstick Jungle)和《羊毛衫党》(Cashmere Mafia)也同时开拍。《欲望都市》所带动的都市女性剧潮流,可说愈演愈烈!《欲望都市》是有线电视HBO的制作,而新剧则将在NBC和ABC开播——更加主流的市场。两部类似的戏,主创都跟《欲望都市》有关。《口红丛林》是坎迪斯·布什奈尔的新作,改编电视剧她出任制片,而《羊毛衫党》则是《欲望都市》制片丹瑞·斯达(Darren Star)的操作。这件事也引起了媒体的议论,因为本来这二人是好友,并且《口红丛林》一出来,斯达就表示要买电视版权,但是因为NBC最终把版权买下。NBC发展电视剧的过程不顺利,一直拖了下来。后来斯达可能以为布什奈尔和NBC做不出这个剧,自己跑到ABC电视去推销类似的创意,最终由ABC决定拍摄,而其间他没有告诉布什奈尔!结果两个多年好友现在要在同一季推出同样的剧集竞争——都是曼哈顿权力女性的故事,都是3个女主角,《口红丛林》的头牌是波姬·小丝,而《羊毛衫党》的头牌是刘玉玲,针尖对麦芒,或者说口红对毛衫。当然舆论是站在布什奈尔这一方,因为毕竟她是《欲望都市》和《口红丛林》的开创者,她的故事还在校样时就拿给斯达看过,斯达做类似的剧集,即使没有剽窃之嫌,也有跟风之疑。不过,因为美国编剧大罢工,这两出原定11月底播出的戏,有可能推后到明春了。
( 正在拍摄的电影版《欲望城市》 )
口红也代表一种权力
所有《欲望都市》电影和《口红丛林》电视剧引起的瞩目,除了曼哈顿光鲜亮丽的时尚卖点之外,的确因为它们触及了都市女性的一些敏感点,而显然,不仅止于曼哈顿。布什奈尔的小说被人称为波普女性主义(Pop Feminism),她的女主角们的确生活在口红、时装、包包的丛林中,但是却是她们自己挣来的,也是她们权力的一种表现。
( 波姬·小丝 )
这个主题,在《口红丛林》中更加明显,女主角从4个30多岁还在寻找爱情的单身女性,变为3个40多岁事业有成、但同时面临个人生活种种危机的权力女性。NBC对《口红丛林》的推销口号是:她们不用找老大,她们自己是老大!
而她们取得这样的地位并不容易,在职场要奋力拼杀,私生活中又要面对女性角色的种种传统问题。剧中波姬·小丝演的电影公司女高管,先生是个一直写不出什么东西的编剧,多年来家中财政完全来由她支持。虽然对丈夫容忍有加,但是毕竟忙于工作对家庭照顾不够,也对她老公的自尊心不够顾及。有一天正在她制片的一部电影发生危机的时候,老公提出离婚;另一位女主角是时尚杂志的主编,并且试图“篡党夺权”,继承媒体集团老大的位子,她的丈夫是个教授,对她支持有加,但是在性生活方面他们已经没有热情停止了关系,偶然跟一个年轻男模上了床,又是一个通常是男女权力倒置的故事;另一个还没成家的女主角是成功的时装设计师,被一个大款所追求,有更大的时尚集团要收购她的公司,但是她得罪了那个集团的老板,收购的事黄了,闺密一起帮她??总之,这3个女人都有事业上的追求,在事业和生活上都有成就也有危机,但是她们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不是踩着女人靠着男人向上爬,而是互相提携,互相支持,这正是美国70年代女权运动的理想吧。但布什奈尔毕竟是“后女性主义”时代的女作者,所以她的女性角色虽然在事业上与男性竞争,但她们也不否认自己的女性特质,外表上十足女人,她们的梳妆台上都布满“口红丛林”!70年代女权运动中曾经提出“烧乳罩”,今日“欲望都市”中的女性却将乳罩化为盔甲,正如麦当娜在舞台上曾经演绎的。
( 丹瑞·斯达 )
布什奈尔本人就是她小说女主角的最佳诠释:靓丽的外表,时尚的打扮,秀场的明星,虽然很容易被人视为“白骨精”,但她的朋友都说生活中的她一点不犀利,对人友善(即使是好友斯达背叛她这件事她也没多说什么)。她虽然跟曼哈顿不少“老大”约会过,但是兢兢业业写作从来没有间断,也以写作为自己立身。43岁时候,从“单身偶像”转为婚姻,嫁给小自己10岁的纽约市立芭蕾舞团首席舞者,仍然是非传统的选择。她的女朋友很多,而且她说在纽约,要在这座城市幸存,得罪男人可能倒没事,可不能得罪女朋友!
事实上,《口红丛林》一反她之前的《Trade Up》一书的尖酸刻薄的语调,把3个女人的友谊写得非常温暖和理想化,正是代表了她的这种态度。《Trade Up》一书的女主角就是一个想傍大款的未成名模特,作者对她虽然有同情和理解,但毕竟是讥讽的,并且最终也没有让她傍成大款,而是给她安排了一个名牌内衣模特的合同,让她总算能不用再靠跟大款睡觉来在海边度假了。
( 刘玉玲 )
布什奈尔的书的确也反映了都市文化的一些特点。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充满了她小说人物那样的女性,她们受过大学教育,向往多彩生活,在各种行业中与男性比肩。她们从各个小城市,小镇,或者郊区来到纽约,在这样的移民城市里,朋友就是她们的替代家庭,男朋友分分合合,找不到理想的她们也不想早早妥协,可是总得有女朋友在一起述说心事,在困难的时候也需要女友支持。在农业社会,手工劳动时代,女性必须依赖男性,但在城市,服务业发达,吃饭可以上馆子叫外卖,出门可以打车坐地铁,马桶坏了找物业,传统生活中男耕女织的分别在都市生活中就没那么重要了,白领职业中有很多是与男女性别无关的。《欲望都市》中的4个女主角分别从事写作、公关、律师和画廊经纪职业,而《口红丛林》中的3位则是电影制片、杂志主编和时装设计。经济独立自主给她们带来了自由,但同时也让她们有更多的困惑。她们不用像奥斯汀小说时代的女性那样纯粹为了养活自己而嫁人,但是毕竟不可能避免情感与生育的问题。独立自主让她们对情感的标准更高,但是她们也不可能都像《欲望都市》中的女律师那样说养孩子就自己养孩子。而像萨曼莎那样生了重病的危机也不可能是轻松的话题,自由的代价她们也得知道怎么承担。总之,女性运动为女人带来了自由,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当代女读者在布什奈尔的书中能找到很多她们自己的困惑,所以才会让她的书和电视剧这么受欢迎。实际上,在《欲望都市》播放的周日晚上,纽约到处可见女朋友们凑一块开派对看电视的景象,因为她们都有话要说,有感可发。而与其他流行女性文学作品相比,布什奈尔的确对都市女性生活复杂性把握得更多样更机智。就拿《穿Prada的女魔头》来说,完全是一种视角一个语气的记录,一个二十来岁女孩的抱怨日记。
《口红丛林》则是《欲望都市》的进一步——成功女人成了家,立了业之后面临的问题。的确,城市白领职业对于女性来说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否会有不可见的玻璃天花板?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毕竟担任重要的角色,事业与家庭能否兼顾?颠覆了传统,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又将如何?当多数女性都是家庭主妇的时代,女性运动的口号很简单,走出家门也好,能顶半边天也好,烧乳罩也好,都是呼吁平等与解放。但同时也忽略了女性与男性的差异。女性进入了高等教育,进入了职场,进入了男性权力圈,之后还有之后的问题。这个时代答案显然不是一种了,也不是单向了,也许有人反而选择回家,有人选择依附于男性权力,有人选择竞争,总之选择多了,困惑也更多,故事自然就多了。
( 坎斯·布什奈尔 )
《口红丛林》中的3个女性显然代表最成功的那一群,但是她们肯定存在。该书一出,纽约媒体就开始对号入座,谁谁谁是谁谁谁,或者有谁谁的影子,或者是A+B+C的某一面??《Trade Up》把向往光鲜生活的女性向上爬的故事写得很尖酸刻薄很残酷,主流电视不可能拍那样的故事,而《口红丛林》仍然是一个美梦成真的故事,所以会被NBC看中。这里的美梦不是传统童话的公主嫁给王子从此永远幸福,而是自己成为女王。成为女王不是没有代价的,《口红丛林》里的女主角们就面临种种危机,但是毕竟,这也是一种梦想的可能性,再被时尚包装,做成电视——足够酷,足够好玩,足够收视率。■ 自己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