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街入烤肉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孙仲旭)
前两天翻译E.B.怀特的《过街入烤肉店》,虽然有一个副题“向欧内斯特·海明威致敬”,但是大家不要上当,其实这一篇实在是怀特的恶搞之作,恶搞对象,便是海明威的《过河入林》。
按上海译文版的海明威的《过河入林》译后记(译者王蕾所撰)所言:“海明威对《过河入林》的出版寄予很高的期望,1950年该书面世后,文学界的评论却出乎他的意料,评论家认为主人公的形象和精神状态令人厌倦,小说的创作模式无任何创新。”译者虽然认为这种意见难免失之偏颇,但几百字下来,也无非强调了这本书对研究海明威其人有资料价值,而无法充分为这本书辩护。
当时恶评的第一手资料我没有专门去找,不过可以看看两位美国文学专家的意见:董鼎山先生曾写道:“海明威生前也曾出版过几部受人蔑视的著作,《过河入林》便是一例。此书问世后海明威声名曾一落千丈,后来因为《生活画报》的帮助,始恢复原来盛誉,终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冯亦代先生也曾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立意要写一部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巨著,结果只能勉勉强强使他的《过河入林》(1950)成篇问世。这本小说出版后,海明威的声誉一落千丈,批评家认为他的文学生涯已经到此为止了。”
我们也可以想象当年《过河入林》刚出版后美国读书界哗然一片的“盛况”,甚至厚道的怀特也踩了一脚,不过怀特这样做,我可是一点也不吃惊,两人的文风南辕北辙。怀特是精雕细琢的长句,海明威的却是电报式的短句,几令“文字之美”荡然无存,想来怀特对海明威看不惯久矣,这次觅得机会,创作出了这篇恶搞之作。既然要恶搞,看得出怀特对海明威也是阅之甚详,细节上跟海著对应的地方很多,语言上也不时模仿,比如开篇便是这一句“这是我最后而且是最好的而且是真正的而且是唯一的一顿饭”(This is my last and best and true and only meal),这样“假长句”尽显笨拙。用词上,怀特也会恶搞一把,如海著里的上校很腻味地一口一个称他的小情人“女儿”,怀特索性从“女儿”开始,又用了“妹妹”、“妈妈”、“表妹”这些词,一副不把人恶心倒不甘心的架势。
上世纪50年代时的怀特已经算是知名作家了,尤其这一篇恶搞之作还发表在《纽约客》上,海明威应该是读到过这篇的,但是在对《过河入林》铺天盖地的恶评中,这一篇戏谑之作想来还不算是最突出吧。好在打击之下的海明威几年后靠《老人与海》咸鱼翻身。■ 文学海明威烤肉店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