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料理城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卫)

潘文华,字仲三,川西仁寿人,民初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是刘湘同学,曾历任川军33师师长、国民党军23军军长等职。潘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即重庆的首任市长,时为1929年。老潘当市长非民选,而由当时四川省长刘湘委任。

清末民初时,重庆仍不能算一座严格意义的城市,其主要功能是军事要塞。故建市伊始,全市水陆总面积仅93.5平方公里,人口28万,主城区面积则更小,恰如老潘所说:“以重庆市区近30万人口,仅以高低斜曲之十三四平方公里容之,其拥挤情事,自难避免,若非另图新区,困死难免。”要拓城,只能冲出通远门。通远门是重庆主城与外界相连的陆上通道,向西可抵成都,向北可达广安、达县,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还记得,那时站通远门上远眺,累累坟茔逶迤无尽,人称棺山,是数百年来市民祖宗安息的墓地。

把几十万座坟墓撬走建新城,是哪个龟儿子想出的馊主意?这事不但市议员通不过,城里老少爷们儿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们大多拜过袍哥,口气很硬:“谁敢动坟,老子就和他拼命!”行伍出身的老潘端是一条汉子,口气也不软:“不迁?笑话!刺刀侍候!”遂任命旅长郭勋祺出任迁坟局局长。那郭局长一上任,自恃快枪在手,放出话来:谁敢阻挡,枪不认人!遂派出迁坟队若干,大刀阔斧,仅一年,就将通远门外坟茔全部弄走,开拓出从七星岗到菜园坝、从上清寺到曾家岩的大片地块,是为重庆新市区。

1929年的重庆已开埠35年,竟无一条公路,城内仅三尺余宽供滑竿的步道。老潘便亲自规划了主城三条公路,以渝中半岛山脊为界,分中区干线、南区干线(沿长江)和北区干线(沿嘉陵江),中区干线由七星岗经两路口、上清寺到达曾家岩,叫中山大道,全长3.5公里,宽20米,底层砌碎石,上层敷三合土,是为重庆第一条等级公路。

有了路,老潘任期9年内,重庆拓城迈开大步,向西冲破浮图关,将一个叫沙坪坝的小镇扩展为文化区;向北延展到江北城,向南扩大到南岸区,一座有规模的近代城市终于呈现在群山环抱的两江之滨,以至于1935年3月12日,蒋介石首飞重庆后,深感这里有大山大水大气候,“可作大后方首选地”。

军人料理城市,自有军人魄力,用今天眼光看,老潘拓城可能很不法治、也很不人道,毕竟,今天拆一个“最牛钉子户”要花300多万人民币,换了当年,那几十万户墓主都向老潘要高额拆迁费,重庆,又该是啥模样?■ 军人城市

上一篇: ​过街入烤肉店
下一篇: ​老板的贵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