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和毒苹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图灵和毒苹果0

1954年6月8日,阿兰·图灵的女管家发现他死在了床上。前一天晚上上床前,他吃了几口涂了氰化钾的苹果——他有在晚上吃苹果的习惯。几天后他的死被认定为服毒自杀。当时人们只知道图灵是一个在两年前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判刑的人,还不知道他是一位在“二战”期间破解了德军密码的大英雄,因为相关文件直到70年代才解密;也不知道他是“电子计算机之父”,他要等到80年代才获得这一头衔。

《科学美国人》上的一篇文章说:“图灵的一生是典型的英国人那种充满谜团的一生:个人生活隐秘又喜欢大众读物和公共广播,自信满怀又异常谦卑。一个核心的悖论是,他认为电脑能够跟人脑并驾齐驱,但是他本人的个性却是率性而为、我行我素、无法预见,一点也不像机器输出来的东西。这是科学的核心之谜,也给小说家提供了绝佳的材料。”

这跟图灵的母亲的说法非常一致,她在儿子去世后写的一本小书中说:“对于个人的成就,他总表现出羞怯和谦逊,但这并未妨碍他对事实和应该如何工作的问题采取果断和自信的态度。阿兰某些不同习俗的做法倒是令人耳目一新,可是对某些人,这种做法即使不令人讨厌,也会使人困惑不解。对于自己是否会被人视为行为古怪的问题,他既关心又敏感,却找不到任何补救的法子,因为他无法逃脱生就的本来面目。”图灵的古怪行为包括:战时的布莱奇雷瓷器奇缺,当时如果一个人的茶杯不见了,可是个伤脑筋的事。图灵以其特有的彻底性,找了一把挂锁和一条链子,把他的杯子锁在了屋里的暖气管上。图灵还戴着防毒面具骑着自行车上班,因为他发觉在布莱奇雷附近骑自行车时容易患上急性花粉热,而防毒面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他免受花粉的威胁。在战争初期他就意识到,如果英国落到德国人手里,银行的存款就会一钱不值,于是他买了两块银锭,埋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期望把德国人赶走后再把它们挖出来。但后来这两块银锭都找不到了。

他跟女同事琼·克拉克非常亲密,战争期间上了9个小时夜班之后两人还下棋,图灵称之为下“困棋”。图灵学会了织毛衣,织了一副手套,但是不知到最后如何打结,是琼教会了他。图灵相信自己爱上了她,向她求婚,虽然他曾跟她说他有同性恋倾向,琼还是急切地答应了,但是图灵后来又觉得不妥,解除了婚约。

1951年圣诞节前后,图灵在曼彻斯特的牛津街漫步的时候,遇到了19岁的男青年默里,开始跟他交往,默里去过他家几次。一个月之后,图灵受BBC的邀请前去就“可以说自动计算机能够思考吗?”与几位皇家学会会员辩论。有一天回到家他发现家中被盗。跟默里一伙的窃贼以为一个同性恋不敢去报警,但图灵还就报警去了。刚开始他还不说自己是怎么知道小偷的身份的,他后来的交代让警察非常吃惊。图灵跟当年的王尔德一样,按照1885年的法案,被控“严重猥亵”,这一罪名可判处两年的徒刑,法官考虑到图灵的学术成就,判了个缓期执行,条件是他“接受适当的治疗”,即注射大剂量的雌激素,这一“治疗”的副作用是图灵瘦弱的长跑运动员身材开始发胖。

​图灵和毒苹果1

缓刑和治疗结束之后,图灵在曼彻斯特的地位仍很稳固,加了薪,可以自由地做研究。但为何此后他却要自杀呢?吉姆·霍尔特在《纽约客》上的书评说:“在剑桥大学就读时,图灵经常去听维特根斯坦的课。他跟维特根斯坦都是孤独、节欲苦行的同性恋,但是他们在哲学问题上有分歧,比如逻辑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维特根斯坦坚称还没有人因为违反逻辑而遇到麻烦,图灵则相信违反了逻辑一座桥都会因之而垮掉。后来他亲身证明矛盾会引起致命的后果。”如果违反逻辑会死人,那人类该不知要灭绝多少回了。

美国小说家李维特新写了一部图灵传记,说在被捕之后图灵开始去看心理医生,并喜欢上了托尔斯泰的小说;图灵借服毒自杀想传达的一个一直没被注意到的信息是,童话中白雪公主吃的毒苹果并没有杀死她,她只是睡着了,直到王子用一个吻唤醒了她。图灵没吃完的那只苹果类似于《达·芬奇密码》里馆长留下的密码。这倒是符合图灵的母亲的愿望:“他并非在长眠安息,那渴望的心怎能为死亡所沉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