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的胜利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朋克的胜利0

去年,U2乐队的主唱波诺被评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因为他在为穷国减轻债务方面做了不少事情。而就在最近刚刚揭晓的美国《公告牌》杂志的年度评选中,美国朋克乐队“绿日”获得了6项大奖(该奖的评选标准完全是根据销量、点播率等客观数字决定的)。这支成立17年的摇滚乐队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巅峰,他们凭借一张讽刺、攻击美国总统布什的专辑《美国白痴》(American Idiot)获得全面胜利,不仅唱片在全球卖掉了1000万张,也是继十多年前美国“涅”乐队之后又一支朋克乐队进入主流媒体视线。所以说,2005年最红的摇滚明星都或多或少跟政治有点关系。

“绿日”来自北加利福尼亚地区,90年代初期,美国西海岸出现了一股朋克浪潮,他们一方面秉承了70年代朋克精神,另一方面又给朋克摇滚带来新鲜活力。在西海岸出现的一批朋克骨干中,“绿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1994年,他们的专辑《Dookie》卖过了800万张。但随后乐队进入了低潮,虽然专辑一张接一张地出,但是反响平平。朋克音乐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变化,所以听起来让人感觉千篇一律。

就在人们认为“绿日”不过是一支红上一阵就消失的朋克乐队时,2004年,新专辑《美国白痴》在争议中发行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不仅大胆地在专辑中批评美国总统发动伊拉克战争,把布什总统比喻成白痴,而且他们把过去简单的朋克音乐复杂化了,听上去不再那么单调,所以,美国媒体用“朋克歌剧”、“朋克史诗”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这张唱片。

2005年对布什总统来说并不是好过的一年,尤其是在伊拉克问题上,他不得不用各种谎言来欺骗美国公众,《美国白痴》恰恰在这个背景下成了一张应景的政治专辑。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不在伊拉克问题上这么纠缠的话,《美国白痴》也不至于这么受到关注。媒体形容这张专辑是一份57分钟的声讨布什的檄文,“绿日”主唱比利·乔·阿姆斯特朗在演出中一张嘴就是“乔治他妈的布什”,不管他们到哪里演出,都会受到歌迷的热烈拥戴。

不过,媒体之所以强调这张专辑在音乐上的突破,大概是另有隐情。的确,朋克音乐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以来,三十多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所谓的“老派朋克”和“新派朋克”不过是外在形式上的区别,比如老派朋克喜欢穿皮夹克,新派朋克喜欢穿夹克衫或T恤衫,但在音乐上,区别不大。《美国白痴》的确在朋克音乐上做出了重大突破,比如《郊区耶稣》、《回家》这些9分钟长的歌曲,对于过去两三分钟一首的朋克歌曲概念来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时间长了,朋克歌曲的结构自然也就有了变化。不放弃朋克特色又能把歌曲时间拉长,在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搞不好就成了一首没有朋克摇滚特点的摇滚歌曲。但是“绿日”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确吸收了歌剧的结构,起承转合,丰富了结构,让人觉得朋克歌曲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单一形式。

美国媒体强调这一点主要是专辑的内容过于敏感,所以都在避重就轻,他们尽可能去谈谈音乐,而回避对歌词的释义。也许人们还记得当初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美国乡村组合“南方小鸡”说了一句“我为跟布什总统是老乡而感到耻辱”而引火烧身,她们的歌曲遭到电台的联合抵制,最后她们不得不出来解释道歉。

《美国白痴》直截了当把矛头指向布什总统,媒体介绍起来就必须谨慎一些,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连《滚石》这样的杂志也是如此。还好,这张专辑的音乐性很强,可说的点很多,所以评介起来还是比较热闹的。

就像这张专辑封面上的那颗手雷一样,它随时都可能爆炸。在刚刚揭晓的第48届格莱美奖提名名单上,“绿日”仅获得了最佳单曲唱片一项提名,“绿日”在2005年一共推出3首单曲:《美国白痴》、《梦碎大道》和《假日》,《美国白痴》和《假日》是两首政治色彩极强的歌曲,完全是针对布什总统的,《梦碎大道》相对温和一些。所以,这么红的乐队不能在提名中没有,所以,格莱美的评委选择了《梦碎大道》。从格莱美的态度上不难看出,《美国白痴》是块烫手的山芋。

但是,随着《美国白痴》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成了中学校园里传唱的歌曲,换句话说,它就像我们的《两只蝴蝶》一样流行的时候,人们还能视而不见么?

2005年,“绿日”开始了大规模的巡回演出,美国、欧洲、大洋洲,这支愤怒的朋克乐队,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把他们的反战观点和对布什总统的不满带到哪里,媒体已经不能回避这个话题了。所以,到了下半年,随着人们对布什对外政策的质疑,媒体开始谈论这张专辑的政治性了。还好,朋克就是朋克,有种浑不吝的劲头儿,所以,专辑在公众当中获得的印象分越来越高,可以说,是布什给“绿日”的成功做了最好的市场推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