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的“非对称”博弈

作者:宋晓军

( 12月18日,普京在莫斯科出席2014年度记者会 )

北京时间12月18日下午,很多国内媒体都在关注普京举行的年度记者招待会。招待会后很快就有媒体记者打电话来询问怎么看这场“马拉松式”的记者招待会背后的军事意义。对此我回答:这是美、俄正在进行一场不确定的“非对称”VS“非对称”博弈,现在还难以分出胜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那么什么是“非对称”VS“非对称”呢?简单说,美国对俄罗斯采用的是“金融非对称”战术,而俄罗斯对美国采用的是“军事非对称”战术。对于“金融非对称”战术的实施,卢布汇率一年内暴跌50%的结果已经说明了问题。按照英国《经济学人》10月16日发表的文章所给出的评估是:“除非俄罗斯准备好认真致力于改革并采取措施平息乌克兰局势”,才能让美国减缓或终止这种“金融非对称”战术的实施。但对此普京在12月18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接下来再说俄罗斯对美国实施的“军事非对称”战术。尽管乌克兰危机的初衷并非是俄方有意为之,但是此后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和乌克兰东部的危机,无疑与俄罗斯在局部的“军事非对称”有关。理解这种所谓的局部“军事非对称”,除了俄罗斯占尽了地缘和局部军力优势外,更重要的是美国军队士气正处于下降周期。有关这一点,美国《陆军时报》在12月的一组对2300名现役士兵的调查数字有所体现。比如2009年在军费开支上升期,认为生活质量良好的士兵占91%;而到了军费开支持续下降三年后的2014年,这个数字仅为56%。再比如士兵2009年对薪金和补贴的满意度为87%,而2014年下降为44%;2009年士兵对医疗保健的满意度为78%,2014年为45%;2009年士兵对装备的满意度为47%,2014年为36%;2009年士兵对军方高层关心士兵利益的满意度为53%,2014年为27%。

说到这儿,我们不能不说美、俄的这场“非对称”的博弈,并非是基于各自能力优势而提前设计好的。比如美国的“金融非对称”战术,是借助了诸种因素导致的油价下跌。而俄罗斯的“军事非对称”战术,则是借助了美国两党分裂、军费和军队士气下降、“伊斯兰国”作乱及中国崛起等牵制美国力量的因素。简单说,他们对各自实施的“非对称”战术并不是完全可控的。也就是说,美国并不知道卢布汇率和油价跌到哪一个具体数值,普京的意志会被摧垮;而俄罗斯恐怕也并不知道,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危机到底用哪种方式结束能让美国和西方可以接受。因此,双方只能试着继续向对方的“政治伤口”上撒盐等着对方先喊疼。所以在记者招待会后,奥巴马签署了对俄新的制裁法案,而普京则再次强调了加强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军事现代化。

最后,我想借助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引用的一个数字对比来说一下第三种“非对称”,即俄罗斯明年的军费开支为500亿美元,仅为美国明年5750亿美元军费开支的十分之一。而普京使用这组数字对比是想表明:美、俄军费开支这种宏观上的“非对称”,不仅不能让美国用以军事扩张为主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在任意的局部范围塑造完全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而且过分使用军事扩张手段还会遭到别国“以其人之道”的反制。当然,普京也提到了中俄关系。那么中国为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承担义务的弹性到底有多大呢?也许这取决于美国将来在中国周边施加军事压力的程度。至于眼下,中国外长在普京记者招待会后已经表示:如果俄方需要,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提供必要协助。

非对称
博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