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否“绑架”了不丹议会大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7月13日,不丹首都廷布一处投票站内,工作人员为选民做已投票标记,以防再次投票 )
7月13日,不丹王国举行了议会大选,反对党“人民民主党”以32∶15的绝对席位优势击败了执政党“和平繁荣党”,赢得了组阁权。这是不丹历史上的第二次民主议会选举。2008年,不丹国王旺楚克自愿放弃了绝对权力引进民主选举制度。在当年举行的首次议会大选中,和平繁荣党获得了45席,人民民主党仅得2席。
这一次,不丹政坛“变了天”,各方媒体对于“变天”原因的猜测也纷至而来。许多评论指出,人民民主党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功翻盘,“印度因素”是关键。比如,英国《金融时报》称,就在大选前,为了表达对不丹执政党“亲近中国”立场的不满,印度宣布停止对不丹的家用煤气和柴油补贴,导致该国燃料成本飙升,执政党因此备受指责。美国媒体甚至将此比喻为印度“绑架了不丹大选”。
印度为何能对不丹内政形成如此冲击?因为印度向来是不丹外交的重中之重。两国自1949年签订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并建立外交关系后,便一直在政治与经济层面上保持着紧密往来。不丹在经济上几乎完全依靠印度。对于不丹的所有5年发展计划,印度始终是外援和赠款的主要来源。除了为其所有水电工程提供资金外,印度还提供安全保护,而不丹也始终在国际场合与印度保持一致。
“对印度来说,不丹的战略意义首先来自它的地理位置。”英国圣约瑟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罗卡纳桑(Venkat Lokanathan)告诉本刊,“在国际安保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和其他国家一样,印度愿意与分享边界的邻国保持积极关系。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印度的淡水资源都来自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融雪性河流。从这一点看,与不丹的友好关系对印度来说也很重要。同时,中国和印度目前同为正在增长的经济体,所面临的挑战也相似;两国在1962年战争后的相处中又积累了一些矛盾,彼此间难免存在些许不信任。印度对于中国在自己邻国扩大影响力的担忧也一直存在。”“不丹与印度共享的边界互相渗透,非法移民和走私活动泛滥(武器、毒品、假钞、人口和野生动物等),这些问题潜在威胁着印度的国内稳定性。在地区域层面,因想维持其南亚最大国的‘自然’优势,印度希望能阻拦来自外部国家,比如中国和美国在其邻国的影响力。对不丹实施的高级别援助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影响力。”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奥格登(Christopher Ogden)也告诉本刊。
“印度向不丹和尼泊尔提供援助,但它同时需要这两个国家明白,它们是处于印度的安全控制范围内的。只要这一点得到认同,印度愿意与它们进行贸易往来,提供援助并且维持友好关系。这也是不丹政府愿意接受的一桩交易。”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研究学院主任芒罗(Lauchlan Munro)这样告诉本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会因此试图控制不丹政局。“实际上,当印度石油大臣宣布切断供给的决定时,印度政府内部对此决定的讨论还在进行中。”罗卡纳桑说,“我认为,这一决定更多是出于国内强制因素,要注意到,对不丹供给的切断与印度天然气与石油的价格上涨的时间是一致的,而印度民众对价格上涨的不满情绪正在日益增加。于是,反对党人民民主党利用了这一机会,得出和平繁荣党因亲中国立场而引发了印方反感的结论。这其实并非决定性影响因素,因为和平繁荣党在前两轮投票中赢得了差不多相同的选票,所以,该党派即使作为反对党,也将继续在不丹政坛发挥重要作用,印度也并无意去排斥这支重要的力量。”
“影响选举的主要因素,的确是印度在切断能源供给时,不丹国内出现的燃料价格的上涨,以及信贷危机,而不是两党间的政策差别。”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政治学教授吉瓦尔(Michael Givel)这样对本刊说,“但是,印度与不丹的关系自从1949年签订条约后就不曾改变过,即使切断了能源供给,整体依然将保持不变。更何况,人民民主党未来将如何处理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现在还有待观察。”(文 / 邹珊) 是否绑架不丹大选议会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