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该轮到中国了?
作者:宋晓军( 7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库页岛用望远镜观看俄军大规模军事演习 )
7月19日,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俄海上联合演习后突然在远东举行苏联解体后最大军事演习的众说纷纭,国内媒体普遍转载了7月18日俄罗斯《生意人报》的一篇报道。同时对这篇报道中最大的“亮点”——“俄国防部副部长称演习前只通知了中国”也做了重点处理。由于我在7月17日开始上市的《三联生活周刊》上写了一篇涉及中、俄军事关系的专栏文章(《2013:最微妙的一年》),于是就有看到这篇文章的记者问我怎么看俄罗斯的大演习。对此我只能犹豫地说:这次该轮到中国了?
无论是说俄罗斯演习是针对中国的,还是说是针对美、日的,我觉得说得都不全面。唯一让我觉得有点意思的,倒是北京时间7月18日《华盛顿时报》专栏女作家詹尼弗·哈珀(Jennifer Harper)一篇评论俄罗斯这次演习的博客。原因在于,她在博客中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即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已超过德国,排在了美国、中国、日本和印度之后上升到第五位。与之相对应的,还有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俄罗斯能源重心向东方转移》。在他的这篇文章中也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即俄罗斯石油公司同意在25年内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供应3.65亿吨石油,价值2700亿美元。普京暗示,中方支付的预付款为600亿~700亿美元。
那么这两则信息有什么意义呢?2008年,曾担任过政府代总理、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的俄罗斯经济学家盖达尔出版了他的新著《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的教训》。这本书最重要的观点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财政已越来越依赖石油收入和国际市场行情,致使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的“外部冲击”造成政府财政收支失衡且缺口越来越大(1985年预算赤字为180亿卢布,1988年为910亿卢布,1989年底为4000亿卢布)。假设盖达尔的这个观点是可信的,再看看BBC引用莫斯科独立军事分析家卡拉姆基恩(Alexander Khramchikhin)的观点——俄罗斯陆上演习是针对中国、海上演习是针对日本,那普京岂不是又要率领俄罗斯走“老路”了吗?而且这个“老路”的启动资金还是从中国预支的。当然,按照30年前的中国经历,可能还有另一种解释。即中国在1981年秋举行了史上最大的军事演习后(802华北大演习),启动了以结构调整为内容的城市经济改革。比如当1984年11月里根政府出动5个航母战斗群、500多架作战飞机共计3.45万人针对苏联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展开了“二战”后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时,中国开始了第二轮的“利改税”改革并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那么俄罗斯是不是要效仿30年前的中国,在举行完大演习后启动摆脱过分依赖油气出口的经济改革呢?如果把30年前的战略环境复制到今天,很可能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然,前提还有美国出现一个新的“里根政府”。说到“里根政府”,当年可以说是在美国众多学者针对苏联提出的政策建议中呼之欲出的产物。比如1970年美国在“越战”陷入颓势时,兰德公司受美国空军委托做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指出:苏联能力的日益增长,能使其海军和其他非战略力量深入遥远的地区。这种能力的发展,不仅在改变整个均势以及可能使苏联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军事大国方面,是一项值得注意的因素。类似这样的评估,40年后常常可以在美国智库的报告中看到,只是“苏联”两个字被换成了“中国”。实际上,同样是在7月18日,美国参联会主席邓普西在国会作证抱怨军费削减时,美国媒体就指出,国防部向国会最新提交的《中国军力报告》已为邓普西的“抱怨”提供了佐证。
现在的问题是,中、美、俄三国都有很多国内问题需要解决,这种因国内问题造成的不安定感,恰恰形成了三国对外政策上的相互牵制,进而使得三国谁也不能大幅度轻易调整对外政策以打破原有的所谓“均势”。但从需求和发展态势上看,中国无疑是这三国中最大的变量。而这也许恰恰是俄罗斯在宣布向中国大规模出口远东油气资源后,进行大规模演习真正的原因。那么,俄罗斯是防止中国利用投资控制其远东地区呢,还是要让中国在对外政策上“大胆”一些呢?从目前俄罗斯面临结构性问题看,这个结论很可能像是不久前在网上流行的一位电影学院“90后”女毕业生作业的片名——前进,达瓦里希。(文 / 宋晓军) 该轮这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