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厂长眼中“最好的孩子”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生产厂长眼中“最好的孩子”0( 一汽-大众全新奥迪Q3 )

记者了解到,一汽-大众奥迪并没有把Q3的竞争对手具体锁定于某一款车型,它的“假想敌”是高档豪华紧凑型SUV这一市场。“奥迪Q3不仅要与竞争对手在紧凑型SUV市场的争夺中占据上风,更重要的是一起开拓这个细分市场的潜力。Q5上市时,高档中型SUV细分市场一年只有2万辆左右的规模,然而,现在这个细分市场中,Q5每月销量便可达到8000辆左右。”一汽-大众奥迪总经理薄石表示,可明显预计,在中国市场,紧凑型SUV的需求将会逐步走高,这也是奥迪未来的市场机遇。

据说在一汽-大众,内部职工要买奥迪Q3的很多,这个传闻被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轿车二厂厂长闫明臣佐证,他告诉记者,我们几个领导的夫人都说要买这个车。因为3年以来,在本土化过程中,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亲历者。“不光喜欢它的外观,也看中它实质性的东西,说它灵动至美,一点都不过分。”技术出身,搞过研发,负责过质量,算是半个汽车专家,挑剔的闫明臣给Q3打了高分:“如果把生产的车型当成自己的孩子,奥迪Q3是最好的孩子!”闫明臣说,Q3累计500万公里道路测试、10万次车门开关试验、1.5万次车窗开关试验,全车200多个激光在线测量点、针对300余种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确保国产奥迪Q3开发之初便拥有全球一致的高档品质。

在奥迪Q3国产化之前,奥迪Q3项目组对产品开发和市场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邀请专家、客户一起看模型,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记者注意到,作为体现“中国国情”的代表作之一,“中国式加长”在国产奥迪Q3身上恰恰没有出现。就这个问题,薄石解释说:“经过充分研讨,我们认为Q3显然属于高档紧凑型都市SUV,鉴于这一车型的用户最为关注的是操控和灵动,我们认为保持它的标准轴距是合适的选择。如果加长,可能就不能再保证它原有的良好操控性和灵动性了。”

3年中,这样的推敲反反复复好多次。闫明臣在接受采访时使用了很多专业术语,这些工业感十足的名词在他的讲述里栩栩如生:“实际上好多新技术,都是高成本的设备。比如阿普拉斯焊、CMT焊、TOX铆接……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实际上是为了追求某一个焊缝少几个焊渣,让它更平整。”

三联生活周刊:在高技术和低成本之间,奥迪是如何做到的?

生产厂长眼中“最好的孩子”1( 闫明臣 )

闫明臣:我不管销售,对价格确实没有那么敏感。我们做工程时,会选择比较好的手段把成本降下来,但降低成本通常并不意味着把钱揣在兜里。实际上所有的厂家都是一样的,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效率,获得成本降低。

这方面做的工作其实好多是看不见的。比如“铝”,现在Q3用的铝车身,铝很难加工,表面很精密,不能有点磕碰。生产线上哪个地方冲得不好,修补是很难的,而且对于温度要求也很高,必须要18摄氏度以上恒温,焊接、连接的技术要求也很高。“全工序生产工艺”只有一汽-大众掌握了,这里面内涵太多了。

三联生活周刊:最令你骄傲的一项技术或工艺是什么?

闫明臣:所有零部件都是可圈可点的,但如果只让我说一项,我会说是车身。大家真的不知道这个车身后面有多少投入和辛苦。比如一条缝隙,我也算半个专家,看起来完全没问题,但质保人员会用三色灯光去照,一点点的凸凹不平都是不合格的。

激光在线测量设备是评价焊装质量好不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焊缝精致,用0.05毫米的精度去测量每个焊接部位,数据是实时记录,稍微超出公差,它就停在那里,确保不会有一个不周正的车下线。这个背后,是精密设备和精湛工艺的保障。一个小小的量架可能就值几套房子的钱!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Q3配有中国专属的座椅,专属座椅的优越性在哪儿?

闫明臣:在奥迪Q3整个座椅上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为什么?因为它是个运动车。中国用户特别重视舒适感,在运动和舒适之间要找到平衡,要通过很高的功夫来体现。

一张座椅后面有很多说道,从工程学来讲,中国人坐的这个座椅一定要符合中国的人机工程。欧洲人坐上了舒服,中国人坐上不一定舒服,所以说座椅从欧洲到中国,本土化的过程里技术含量很高。一个座椅分了17个区,每个区从皮革到海绵一直到后面的骨架,这些东西在一起都要经过压力试验,每个地方的压力不同,角度也不一样。这是根据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体量做出来的。此外,座椅设计不仅有舒适性问题,还关乎空间。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一汽-大众奥迪为了生产Q3,引进了很多新设备,包括专门建立一个焊装车间,你能否透露国产Q3在生产方面的投入?

闫明臣:做这款车我们确实对现有厂房进行了改造,焊装车间实际上就是为了奥迪Q3专建的,冲压、总装车间等都进行了改造。总装车间大概有上百个改造点,要把生产线延长,要增加一些奥迪专属设备。由于是铝车身,为了防腐,要对里面灌蜡,灌蜡的设备就要改造。另外,在涂漆之前有特殊的钝化工艺,就这一项,我们把灌蜡槽延长了一半,耗资800万元,里面加装装备。

还有扳手,尽管汽动、电动的扳手广泛使用,但我们的扳手不同处就在于实时传送数据,合格的数据要上传到系统里。阿普拉斯焊,还有CMT等等,这些设备是同类设备里最节能高效、最精密的,因而也价格不菲。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对国产Q3最大的产能安排是多少?

闫明臣:我们和市场有互动,产量应该不是问题,一汽-大众生产的品种很多,采取柔性生产,根据市场情况和用户的需要,随时调节产量。拿我们厂为例,总产量一年将近40万辆,这40万辆是分不同品种的。我们每个月的计划都在调整,有时候这个多一点,有时候那个多一点。

三联生活周刊:按照你的说法,Q3的生产流程似乎比普通的车复杂,是否会影响效率?

闫明臣:奥迪的检测量确实大,单就电检这一项,不下三四道工序。因为车里的电器元件太多,很多都是单元过来的,组成到一起,要知道功能是不是正常,用人把每一个开关看一遍几乎不可能,所以要利用自动检测。如果里面某一处有缺陷,它告诉你,修复后它要把所有东西再检一遍,如果有地方再报警,再去修复。从专业的角度,我特别推崇这个方法,虽然成本高,但非常保险。

效率不会因为检验工序多而受影响。一个车如果在生产线上影响节拍,应该会变成两序、三序,再影响的话就用分装来解决。

三联生活周刊:与之前三款国产车型比,这款车的国产化率是否有所提高?

闫明臣:我作为内部人士,从来不关心国产化率。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跟当初简单的国产化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时候以我们的制造技术、人力经验,很多零部件做不了,不能被奥迪标准认可。奥迪有全球统一的严格标准,它绝不允许你国产化里有一点点瑕疵装到车上。那时候我们越不过这道坎,所以没有办法更多地来做国产化。

现在情形完全不一样,这道坎已经看不见了,国产化的东西现在非常好。我们感觉很多零部件都是动态的,原本在这边生产的零部件,由于来了别的产品任务,需要腾出设备、人力转产,反正成本差不多,从西班牙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买就好了。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高速扩张,活干不过来,实话说我在这方面考虑更多一点。 奥迪孩子眼中厂长德国汽车奥迪q3最好大众汽车生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