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峰会:伊朗的有限胜利
作者:徐菁菁( 8月26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使索坦尼耶(左)在德黑兰出席第16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开幕式
)
对此峰会,伊朗方面特意任命负责外交事务的副总统担任会议主席;在德黑兰放假5天,并鼓励居民外出度假,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会前还一度传出消息,伊朗将允许各国官员在峰会期间参观几处核设施,甚至极为敏感的帕尔钦军事基地。
“伊朗目前在不结盟运动中担任协调员的角色,组织此次峰会是轮值的任务而非伊朗的选择。当然,它能够以此显示自己并没有被孤立。”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沃尔克·佩斯说。
这次有120个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参与的峰会被视为伊朗打破美国“外交封锁”的一次努力。会前两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即将出席峰会的消息就引发了峰会前最后热烈的外交战。以色列总统内塔尼亚胡发布官方声明,称潘基文前往德黑兰参加峰会将是“一个大错误”。华盛顿响应了这种说法,批评潘基文是在发出“错误讯号”,多次要求他不要出席峰会。但观察家们普遍指出,不结盟运动峰会的120个与会国都是联合国成员,代表了世界大多数人口,联合国秘书长向来有出席该峰会的惯例。
“潘基文必须保证联合国在防止武器扩散、叙利亚危机、巴以关系、人权问题等议题上的态度将在峰会上有所展现。”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斯科特·卢卡斯说,“美国和以色列对此心知肚明。他们的抗议只是姿态而非实质性的。请注意,美国已经对潘基文在伊朗的表现表示了赞赏。”潘基文峰会上就伊朗否认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和以色列生存权的“骇人”言辞提出批评,并呼吁伊朗和以色列这两个死敌放弃对彼此的威胁。更令伊朗尴尬的是,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在开幕演说中称伊朗“从来没有寻求获得核武器”。随后发言的潘基文面露愠色,称伊朗应该“完全遵守相关的安理会决议,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配合”,好让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有信心,否则“言语上的冲突很快会演变成暴力冲突”。
本届峰会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埃及总统穆尔西。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两国断交以来,埃及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伊朗。伊朗总统内贾德对埃伊关系抱以很高期望。“我个人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埃及从现在的经济状况中解脱出来,我们就会和埃及工厂合作。”他对一家沙特媒体说,“重建两国关系是确信无疑的事情,没有其他选择。”
但埃及方面的反应却令东道主颇为难堪。穆尔西只在伊朗境内待了4个小时,他呼吁结束叙利亚“压迫政权”的“血腥屠杀”,导致叙利亚代表愤然退场。“穆尔西甚至拒绝说埃及和伊朗的关系将会升级,他只是说他会在对多国的外交政策中寻求更多的制衡,包括伊朗。”美国智库“中东研究会”伊朗项目主任吉内芙·阿巴多指出,“对于埃及来说,发展与伊朗的关系所要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这不仅会激怒美国和以色列,同样会破坏埃及和海湾国家,特别是沙特的关系。穆尔西非常清楚保持与海湾国家关系的重要性。7月10日,他的第一次对外访问就是去了沙特,以保证沙特对埃及的援助,应对埃及日益缩减的货币储备。伊朗经济本身被国际制裁损害严重,在经济援助领域根本无法和沙特一较高低。”
在这次峰会上,伊朗设计了包括联合国改革、巴勒斯坦问题、反对“单边制裁”等在内的广泛的议程,但会议并没有达成切实的成果。由于成员国组成的复杂性,不结盟运动峰会向来倾向于“清谈”,在“不干涉内政”和“全球经济公平”等原则性问题上达成一致并不难,但要针对具体问题形成实质性的行动计划和有利的解决方案则是另一回事。伊朗核问题是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伊朗希望不结盟运动能够支持它和平利用核能,但讨论没有深入到伊朗的铀浓缩是否用于军事用途的关键问题。”沃尔克·佩斯认为伊朗的诉求难以取得效果,“伊朗核问题的谈判渠道依然是由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加德国的‘五加一’模式和国际原子能组织。伊朗能从不结盟运动中获得一些支持,但不足以改变这些谈判的基础。”(文 / 徐菁菁) 峰会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联合国伊朗革命有限时政外交中东局势伊朗伊斯兰革命潘基文伊朗经济伊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