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业绩浪

作者:邢海洋

“二八”业绩浪0

年报时节,去年行情“八二”,八成股活跃,大蓝筹沉寂。今年行情“二八”,大盘股在沉寂了一年后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那些垄断了金融和能源等基础行业的业界翘楚,盈利能力一流。“价值洼地”变成了聚宝盆,资金焉有不向财富中心聚集的道理。而整个市场也因为“洼地”的抬升而夯实了基础。

3月下旬是银行密集发布年报的时节。银行股个数不多,只有16只,但个个体量惊人,加起来市值超过7万亿,A股四分市值有其一,银行股的动作对整个市场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3月底,虽只有9家银行公布了年报,但业内巨无霸悉数亮相。年报显示,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的2010年总共实现净利润5394亿元,比2009年的4121亿元增加了1273亿元,增长31%。而在业绩披露前,分析师多审慎地推断银行业绩增幅超20%。这5家银行,业绩个个超过了分析师此前的预期,最后上市的农业银行,业绩更是出人意料,此前机构多预期每股0.30元,结果是0.33元,增长率预期是40%,结果是46%。中行更成为工行和建行之后第三家业绩超千亿元的银行,机构对其业绩预期最多是25%,结果达到29%。银行业绩带动股价上涨,顶托着市场,造就了3月市场数度上试3000点的局面。

问题是,在年报密集披露的季节,除了银行股和资源股,上市公司中还有沉默的大多数存在。这些企业的业绩并不差,甚至会好过银行。截至3月底,已经有125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年报,这1254家公司利润总和同比增长了40.5%,远超过银行的幅度。而3月份,上证指数以2905点开始,2928点结束,大盘几乎没有作为。其间16家银行组成的板块上涨6.32%,意味着除银行外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平均起来非但没涨,还有微跌,若再算上A股中最大的权重股中国石油3月上涨4.29%对指数的贡献,前十大权重股之一的中国神华12.71%的贡献,其余的绝大多数股票均为下跌。其实,这点也不难理解,1254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36万亿元中,前10家公司便超过了9000亿元。上市公司中赚钱最多的是银行,利润增长最快是资源类企业,其他产业经营状况很难说理想。总体看,1254家公司去年经营现金净流入合计2.38万亿元,较2009年减少200亿元,净利润的现金含量有所下降。企业利润等于是建立在更高的利润率,而非规模上。具体到个别行业,信息服务、公用事业及医药行业利润增速较慢,而地产、建材行业的现金流状况则出现大幅恶化。其中,信息服务及公用事业行业净利润增幅分别只有5%和7%,医药行业增速则从2009年的70%大幅下滑到19%。另外,22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现金流状况出现恶化,房地产最为严重。

2009年度业绩发布后的一年时间,银行股跌入谷底,此后鲜有表现,虽9倍市盈率的“价值洼地”也不能吸引到投资者关注。原因之一是银行股的体量,原因之二是对银行业业绩成长性的质疑:上市银行已经大到全球最赚钱,站在了市场占有率的天花板下,增长空间受限。可在国内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奇迹还是发生了。首先是危机的信贷放量,银行信贷成为刺激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恰逢经济刺激计划第二年,前一年信贷规模超常增长带来的利息收益暴增。年报显示,2010年,五大行利息净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达25.1%,占其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78.5%,这表明,这5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利润增长还主要依靠传统的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即主要依靠信贷规模的增长。其次是加息的利率环境,定期利率上涨可活期不动,再加上政策倾斜利差扩大。当然,银行业中间业务增长速度也不遑多让,但基数小,利润仍主要靠息差。两大有利条件交汇于2010年,给银行业又一次机遇。

这样的评价或许有些偏颇,但若把上市公司中的“二”和“八”放在一起,替这处于大多数的“八”算算它们的现金流,就会感到这“二”的上万亿利润,来得有点缺乏道德血液。之所以当前上市公司现金流出现同比下降,据分析,主要是由于现金收入的增速明显落后于现金支出的增幅。为什么收入落后于支出?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急剧上涨,通胀愈演愈烈,上市公司经营环境大不如前:一方面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下游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购买材料需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用工荒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也给企业现金流造成了直接影响。而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意愿低迷,现金流入则受拖累。信贷成本的上升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困难。

资本市场当然无需讨论道德问题,在这里,一直被冷落的,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巨无霸们赚了钱,估值回归,足以抵消下游的不景气。“二”虽是少数,利润却是“八”,市值介于其间,带给市场的则是股价向中心靠拢。■(文 / 邢海洋) 二八业绩银行股票利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