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讨好都没有回报
作者:薛芃谁没讨好过别人呢?想不出来。在我认识的人中,我认为最自我、最内心强大的一位女性朋友,也曾在20多岁时,又哭又闹地挽回当时的男友,她说这是自己唯一一次卑微地乞求爱情。后来她觉得卑微到丧失自我的自己如此可笑,越是乞求,越是被推开,越不会被爱。
就在我答应同事,可以帮忙分担写这篇小稿子,分析一下“讨好”带来的负面情绪时,我是不是潜意识已经在讨好了?我不忍拒绝同事,但内心却真的不想写。此刻,由讨好带来的负面情绪已经铺满我的屏幕。我为什么要答应帮忙?即便不答应,我们仍是要好的同事,不受任何影响;明天一大早还有其他的工作,此时的我真的好想早点睡觉啊;我为什么又将工作拖到了深夜,为什么总是不能合理安排时间?一系列质疑自己的负面声音纷纷砸了出来,这些陈年的坏毛病在我说了一句“行吧”之后慢慢发酵、放大,直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你可真够糟糕的啊,我便再无言以对。可我必须为我的“讨好”行为负责,完成眼下的这项工作。
有一种心理疾病叫“取悦症”(Disease to Please),也就是常说的“讨好型人格”,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不自觉地想要讨好别人,取悦别人,满足别人的要求,行为被一种“好人情结”左右。在美国心理咨询师哈丽雅特·布莱克(Harriet Braiker)的《取悦症》一书中,她提供了一份是否有取悦症的自测问卷,其中有这样一些条目:
让我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喜欢我,这对我极为重要;
我认为发生冲突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我常常为他人做得太多,甚至听任自己被别人利用,就为了能让别人不以其他原因拒绝我;
对我来说,接受有关自己的消极情感,要比表达对于他人的消极情感容易得多;
我相信好人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喜爱和友善;
当我对别人的请求或需求说“不”时,我会感到内疚;
我必须始终让别人高兴,哪怕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
总之,两个要素最重要:让别人高兴和害怕冲突。而自己,退到了非常次要的位置,甚至扮演着服务型的角色,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对方的情绪上,生怕这杯咖啡奶加多了,或者那道排骨没烧入味,而忘了双方本是对等关系。
在此基础上,布莱克又将“好人”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认知型好人,驱使这类人取悦他人的动力是思维的定式——你坚持认为,他人的需求必须高于自己的需求,而你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的依据,就是为他们做了多少;第二类是习惯型好人,这类人群对于“做好人”早已形成了惯性,你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这其实是一种过度的、不合常规的需求,如此一来,只会不断地自我消耗;第三类是情感逃避型“好人”,他们害怕跟人发生冲突,产生火药味,仅仅是这样想想都会产生焦虑,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式的情感逃避,不直面可能发生的冲突,也不愿意学习有效地处理冲突和由此产生的愤怒、不满等情绪,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轻易地将控制权交了出去,变得越来越被动。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好人”,他都是敏感的,这是触发“好人情结”的开关,他会敏锐地觉察到对方的需求和情绪变化。这并没有问题,敏感是某些人的天性,或是与童年生活和原生家庭相关。布莱克认为,治愈取悦症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牺牲或改变慷慨的天性,或者你想给很多人带去快乐的心愿,但是,这的确意味着你必须克制自己的冲动,别再想着赢得每个人的认可或一直讨好每个人。
有一种说法认为,取悦症的根源来自自卑,因为觉得自己的想法幼稚或微不足道,所以才不愿在别人面前表露出来。但根据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是一个中性词,它往往可以激发出让人变好的欲望;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取悦症其实是一种极度自我的体现,因为它的诉求是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满意,这样自己也就能得到满足,最终的落脚点仍是自我心理的满足。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而是“取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
对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取悦症是一种厌世的表现,凡事不愿与人争辩,不愿表露自己的态度,表面上的“取悦”实际上是敷衍行为,随和、热情、好说话的背后,是“这件事不重要”的无所谓态度,以及别人看不见的冷漠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取悦”成了一件隐身披风,是一种主观的选择。
在大多数谈及如何不取悦、不讨好的论述中,解决方法有很多,听起来都像是无用的“鸡汤”,道理谁都懂,但落到自己身上都抓瞎。总结起来就是爱自己,时刻关注自己的想法,问清自己的诉求。在现在这个时代,“爱自己”似乎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药方,面对婚姻、职场、亲密关系等等,在双向关系中但凡哪里出了问题,好像都可以用“爱自己”这个单向方式去解决。
那么,两个问题,首先到底怎么爱自己?我有一个供初学者参考的方法,不保证适合所有人。比如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姿态已经低入尘土,爱得过于卑微,那就把想为对方做的事全都转嫁到自己身上——当你想为他做一顿大餐的时候,就为自己做;想给他买东西时,就给自己买;想他在想什么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现在想些什么。锻炼一段时间后,你的注意力会得到一定的均分。
接下来,讨好自己不过是一个初级阶段,更高阶的呢?还是要爱这个世界啊!是爱,不是讨好。这个话题太大了,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和践行。此刻我面对眼前的写字台,看着手边的这些书——《图像的领域》《最早的中国》《朱鹮的遗言》《诗意的身体》《史前人类简史》《中国绘画通史》……哪一本不是在用它的方式教我如何爱这个世界呢?厨房的炉子上,锅里炖着卤牛肉,香气飘进了书房,在随时都有可能被隔离的现在,就这样粗浅地用这锅肉讨好一下自己吧。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