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高晓莉
去年夏天,单位组织到南方一热门城市做团队培训,因为时间紧,订不到好时段的团体票,就订了最早的一班特价机票,40多人的团队中只有10张可托运行李的机票。领导劝大家少带东西,当地什么都可以买到,酒店里也什么都有。但是,大家还是在微信群里讨论怎么能带更多的物品。于是,出发的那一天就有了下面的一幕:在机场的行李托运处,10人的大皮箱席地铺开,一半已经装满了自己的行李,另一半空着,其他同事就把登机箱里装不下的物品放进空着的那一半,还伴着各种吆喝声:
“谁还有要放的?我这儿还空着呢!”
“我这儿还有地方,拿来吧!”
“这是谁的放我这儿了?自己记着啊!写名字没啊?”
如果没有值机柜台,你会以为自己来到了批发市场,场面很是壮观。一阵忙碌过后,该托运的行李托运了,同事们背着随身的小包嬉笑着结伴去安检。早起的困倦、对早班飞行的抱怨在行李问题解决后都烟消云散,好像托运的不是几个小时后要用的东西,而是一份安心。
飞机上等待起飞,想起了第一次坐飞机的事。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啊!二十几年前第一次坐飞机就在首都机场,和一个同样是第一次坐飞机的男孩,他比我还小。我们要去非洲加纳工作,去几年不确定,带了恨不得能使一辈子的家当。
二十几年前身边人坐过飞机的没几个,没人告诉我们托运还有限额。我们都没有手机,更别提短信提醒了。我们也没仔细看机票上的字,导致行李箱严重超载。值机小哥告诉我可以交钱托运,但价格很贵,我还没开始工作,哪有几千块钱交托运费!他又说可以拿出来放背包里,于是,我在大庭广众之下打开了那只二手市场般的行李箱。
虽然之前没有坐过飞机,但也看过电视剧,主角拉着皮箱、挺着腰板儿、翘着下巴的画面很有气场,让人羡慕。我也曾经幻想那样飒爽的主角是我,可是万万没想到,现实中的我,蹲在地上,打开硕大的皮箱,在一堆旧衣服、旧鞋、针头线脑中翻腾着,挑选沉一点的东西放进背包里。后面排队的各国友人在绕过我时,都好奇地低头看看我皮箱里到底装了啥。他们大概以为我是准备去国外“黑”下来的。
自己觉得拿出来的分量差不多了,就继续排队托运。小哥笑着说:“还超,扔一些吧。”我再次撤出队伍,再次打开皮箱,琢磨着哪件最沉。我打开背包,来来回回地装进去、拿出来,背起来试试;再拿出来、装进去,再背背试试。第三次排队,小哥说:“超得不多了,要不你花点钱吧。”公司给我买了机票,可是还没给我工资啊,我这个刚出校门的小白,哪里舍得花几百块钱托运啊。况且,我带的都是旧衣服,不值得花钱托运。于是,我又打开皮箱,开始挑选可以扔掉的东西,比如电池。家里的长辈认为我在异国他乡,生活不便,凡是生活中可能需要的东西都让我备齐,比如针线、指甲刀。所以,说我的皮箱是一个二手店一点儿也不夸张。我的同伴就这样默默地看着我来来回回地折腾,他的行李也是满满的,爱莫能助。终于,第四次,我顺利地托运了行李。值机小哥都笑了:“这回可以了。”
一个大包袱解决了,还有另一个大包袱——我的背包,它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一米六的身高所能承受的重量,我被它压得像个年迈的老太太。我就这样佝偻着身体穿过偌大的机场,找到了登机口。
在后来的国外生活中,我行李里的大部分东西都没有派上用场,但是它们给了我足够的安全感,拉着它们走在异国他乡,我底气十足。 托运公司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