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铜器群重要器物

作者:张星云

汉中铜器群重要器物0作为酒器或礼器的商兽面纹方,是1976年城固县苏村小冢铜器点出土的两件方中的一件。此上有四种纹饰,颈饰饕餮纹、肩部饰夔纹、腹上部为涡纹间饰夔纹、下部饰蕉叶纹,通体花纹,制作极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水平,目前在国内出土的同等级别的方,不超过10件。洋县所藏的方上还有“亚伐”两字铭文,是商首都世系之名,被认为是首都制造。

汉中铜器群重要器物1钺由斧发展而来,在商周时期除用作兵器之外,还有象征王权、用于祭祀等多重功能,晚商蛙纹钺便是一种权利和威严的象征物。此件蛙纹钺于1979年洋县范坝铜器点出土,由钺身与内两部分组成,钺身前部有半圆形刃,正中有一肢体分明的伏蛙形象的镂空花纹,内为长方形,中间有一圆形横穿,造型、纹饰都较为独特,被认为有巴蜀青铜器的风格。

汉中铜器群重要器物2鬲最早发明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北方的一种典型炊具,通常用来煮饭煮粥。此件四足鬲是1981年于城固县龙头镇铜器点出土,颈部一周饰雷纹,四足各为一个有目有鼻的兽首形,填以阴线变形云纹。通常鬲为三足,此造型的四足鬲目前在全国同类器物中仅见此一例。此外有学者认为,能在汉中发现鬲,说明北方文化曾翻过秦岭传入这里,另一个对比是,在三星堆遗址中就没有发现鬲。

汉中铜器群重要器物31976年城固县苏村小冢出土了大量青铜人面具与兽面具。这些面具可能于作战、仪式舞蹈时佩戴,也可能是盾扣。目前全国只有三星堆和城固出土过如此集中和丰富的人面具和兽面具,但城固出土的面具外凸内凹,眼眶深凹,眼球外凸,透雕獠牙,五官位置与人面部相近,与三星堆出土的人面具很不相同,却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的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有一些相像,更与西安老牛坡遗址出土的铜人面具极其相似。处于关中的老牛坡是典型的商文化遗址,因此有学者以此判断商中心文化曾翻过秦岭进入汉中。

汉中铜器群重要器物4在汉中地区出土的700多件商代青铜器中,有颇多的镰形器,数量在顶尖泡、透顶泡和直内三角戈之后,排在第四位,可以说是汉中出土商代青铜器中最有地方特色的器类了。有些学者认为此为某种特殊兵器,而李学勤、曹玮和赵丛苍都将其视为舞蹈仪式中所挥舞的仪仗器。而从类型学上分析,这类器物通常源自璋形器,后者是以青铜器模仿龙山时期以来玉璋和石璋的形式。在四川境内,玉璋和石璋在精英阶级的物质文化中具有特别显著的地位,因此如果汉中确实存在与四川平行发展的青铜文化,这类器物也是一种证明。此外赵丛苍曾在发掘宝山遗址时从烧烤坑中发现镰形器残片,进而作为确认宝山遗址与城洋铜器群为一种文化的证据之一。 考古青铜器文物汉中三星堆四足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