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之妙

作者:闫常伟

枇杷之妙0我本不甚爱吃水果,却独独对枇杷颇有好感。每到5月吃枇杷的季节,或是江南的朋友寄些来,或是自己迫不及待地网购些,我便一个人端上一小盆,倚在厨房的水池边,微翘起“兰花指”,用极精细的动作,为一颗颗枇杷去梗、剥皮,再吮着汁水将果嘬入口中,不待细细品味,便有一股清甜和着仲夏的凉意涌入喉间,手指早已滴挂着汁水伸向了盆里仅剩的几颗……我常想,如若东坡先生品尝过枇杷,或许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将变成“日啖枇杷三百颗,不辞长作江南人”。

枇杷主要生长在南方,品相、口感俱佳的多出于江浙闽粤,江南一带尤以苏州东山、西山所产为上品。虽未曾与其他地方的枇杷品鉴比较,单看苏州枇杷,圆、圆得匀称,黄、黄得澄明,外皮幼滑,零星的斑点似少女颊上的斑,是青春的印迹。果农摘果时会在果蒂处留下一小段木枝,有的木枝上还连着一片绿叶,横着向后舒展,果似脸圆、叶如斗笠,整体看起来,又如一位英俊的侠士。这品相既精致可人,又英气勃发,在水果中可称得上独树一帜了。

自然界似乎有一条公理,外形美好的果实,味道往往平平。而当你拿起一颗枇杷,把它置于唇边,果子就像一位外表冰冷的美人,没有一丝热情和香气,平淡得几乎让你放弃。但你心有不舍、你仍有期待、你的探求之火尚未熄灭,你用不抱惊喜的心情慢慢地剥去薄薄的一层果皮,于是转瞬之间,大自然多变的魅力以及命运对所有孜孜以求者的回报,便在你的指尖出现了。枇杷白玉色的果肉满溢着香甜的气息,一齐冲击着你的视觉和嗅觉。感性告诉你,它是甜的、它是多汁的、它是美好而曼妙的。那一刻你不禁会问——世上怎会有如此美好!

枇杷的甜不似西瓜、葡萄甜得齁人,又比苹果、香蕉这些太过常见的甜更加高级。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蜂蜜的醇厚,还有几分薄荷的爽朗,甜而不腻、香而不酽。我曾十分不解,这小小的果子何以散发如此不俗的格调,直到有一天我见到了它的母体——一尊枇杷树!之所以用“尊”这个量词,一方面是为了表达我对它的敬意,一方面也是为说明这棵枇杷树的确很大。那尊枇杷树,约有两层楼高,主干低矮而粗壮,在不高的地方分叉并且四散伸展出去,树冠足有20余平方米。树叶是宽大的纺锤形,叶脉清晰,呈现出鲜亮的、蓬勃的绿色,密密层层、遮天蔽日,烈日下远远望去就透着一阵清凉。不用太费力去分辨,那密密层层的绿中嵌满了圆圆的、黄澄澄的果实,一簇簇、沉甸甸,把枝杈都压弯了腰。

枇杷树安稳而静静地立在那里,怀抱着满树的果实。它昂起头欢迎饥肠辘辘的鸟儿,俯下身款待纳凉玩耍的人。树上栖居的鸟儿多,树下乘凉的人也多,枇杷树总不会寂寞,它不仅带来清凉、闲适,也带来了满树的憧憬和希望。 枇杷水果生活圆桌

上一篇: 记忆的重量
下一篇: 非美食家的白切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