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到电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从小说到电影0(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电影剧照 )

根据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不久前上映了。这部小说自21年前问世以来,不少大牌导演都曾打过它的主意,包括马丁·斯科赛斯、雷德利·斯科特和蒂姆·伯顿,但结果他们都像库布里克一样宣称它不可能被拍成电影。因为它的主题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痕迹的领域:气味的短暂的王国”,小说的主人公格雷诺耶是靠嗅觉而非视觉来感知世界的,书中充斥着对他闻到的各种气味的描述和比喻,这些都无法用影像加以表现。但最终德国导演汤姆·泰克维尔接受了这项挑战,虽然有德国媒体说导演不过是想靠多次近距离地拍摄男主角的鼻子来传达气味,但电影算是大致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认可。

于是有人说,已经没有什么小说无法被拍成电影。首先,技术进步可以帮助导演们克服很多障碍。其次,一些导演坚决地要和那些很难被拍成电影的小说较劲。《教父》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68年就买了凯鲁亚克《在路上》一书的版权,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想法拍成这部电影,可谓屡败屡战。现在看来他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今年下半年因执导《摩托日记》而名声大振的沃尔特·萨雷斯就将开始动手拍这部电影。

虽然很多作家和读者反对电影界染指文学作品,但人天生还是喜欢看影像。“人是唯一一种对图像本身感兴趣的生物。我们可以向一条雄鱼展示雌鱼的图像,它就会射出精液。但是一旦动物知道了那只是图像,它就会完全失去兴趣。人就不同,他一旦确认那是图像而不是实物本身,它就开始对图像产生兴趣。”

导演们喜欢把书改编成电影的一个原因是畅销书已经拥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大量读者,这对电影来说是一个票房保证。另外,对制片人来说,小说的电影改编版权售价不算贵,尤其是那些第一次出售改编权的作者的作品。《穿Prada的女魔头》的作者从电影制作方得到60万美元,而电影的全球票房收入达3亿美元。

导演霍华德·霍克斯说,他曾经跟海明威说,想把他最差的小说拍成电影。海明威很不情愿地问是哪部小说,他说是海明威的《有钱人和没钱人》。合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海明威决定退出。霍华德只好通过中间人购得了这部书的版权,拍成了电影。再见到海明威时,霍华德对他说:“我花8000美元买了你这本书的版权,挣了近100万,而你从这部小说中只挣了1万美元。”

从小说到电影1( 导演汤姆·泰克维尔      )

有些影迷认为,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小说很难被拍成电影,像《尤利西斯》、《猫的摇篮》、《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及托马斯·品钦的任何一部作品(比如《V》、《拍卖第49批》、《万有引力之虹》等等),但也许已经有导演准备投拍上述某一部作品。

2006年6月托马斯·品钦推出了新作《顽抗审判日》(Against the Day)。他破天荒地为自己这部长达1085页的小说写了一个简介,半真半假地吹嘘了一番:“本书上自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下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辗转于陷入劳工问题的科罗拉多、世纪之交的纽约、伦敦、哥廷根、威尼斯、维也纳、巴尔干半岛、中亚、神秘的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发生之时的西伯利亚、革命期间的墨西哥、战后的巴黎、默片时代的好莱坞,以及一两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从小说到电影2( 《香水—— 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

“由于几年之后一场灾难将席卷全球,上层人士变得贪得无厌、信仰邪教、无力回天、蓄意行凶。并有说描写的就是现在。主要人物有无政府主义者,气球驾驶者,赌徒,大亨,吸毒成瘾者,天真的和老成的,疯狂的科学家,巫师,心理分析师,魔术师,间谍,侦探,女冒险家和雇佣枪手。在一个具有确定性的时代在他们耳边爆裂、一个无法预知的未来即将展开之际,这帮人极力求生。有时他们抓住了生的希望,有时他们被自己的生命驱赶。

“作者像往常一样,让人物停下正在做的事情去唱愚蠢的歌曲。变态的性行为时有上演,词句晦涩难解,出现了一些异相。这不是现实世界,而是经过略加调整之后的世界。据说这正是小说的使命。究竟如何,读者说了算,还请阅读时多加小心。祝你们好运。” 文学小说海明威电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