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作者: 杨仲凯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细分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根据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解读,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突出了数学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其与未来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数学教学不应仅限于传授系统的数学知识,更应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教师应根据生活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所教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必需技能紧密相连。这样,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就能更好地契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应用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1.鼓励奇思妙想,打造趣味课堂,培养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知识,更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为例,假设有一个饲养小组养了白兔和黑兔共计18只,其中黑兔的数量是白兔数量的1/5。我们的任务是找出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退后一步,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群体学习的环节。教师需要智慧地退出,不仅让出时间,也让出空间,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用民主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并讲解自己的解法,让各种解题思路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再发挥主导作用,对问题的“一般性”解法进行总结归纳,对“普遍性”的解题原理进行概括提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融合多种学科,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以其涵盖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启迪他们的求知欲望,并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首先,多媒体课件声画并茂,既直观又富有生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它能够出色地模拟各种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此外,多媒体课件的灵活性也使其成为了课外辅导的得力助手,如微课的广泛应用便是明证。这些优势往往是传统教学方法所难以企及的。例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尽管教师会利用学具进行演示,并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专注观察,但仍有部分学生容易分心。然而,当教师转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时,情况便大为不同。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屏幕上的动画所吸引,认真观看平行四边形如何沿着对角线切割成两个三角形,以及这两个三角形如何复原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便能迅速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3.引导深度学习,善用题组模块,落实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学知识式学习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既具挑战性又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这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所在以及认知发展规律,从而精准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搭建起适宜的数学知识“支架”。若忽视对学生学情的细致分析,仅从教师角度出发审视学习过程和数学内容,将导致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做好学情分析工作。这包括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理解能力,以及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收集详细信息,以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明确的题组模块意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整理出一组基于相同数学模型、但在题型结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或数学思想上有所变化的题目,形成题组模块。这样的题组模块有助于将隐性的数学规律显性化、结构化,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进行归纳和概括。

实践证明,通过数十节课的研究与应用,题组模块能够帮助学生从表面杂乱的知识中洞察到不变的规律,使数学规律更加明确、系统化和结构化。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先通过具体实例掌握一般原理(举三反一),再运用原理解决类似问题(举一反三),从而培养他们的结构化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责任编辑邱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