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思政的研究生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内容重构与实践
作者: 蒙贺伟 坎杂 张若宇
摘 要:将高校研究生课程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农机人才的必然要求。该文结合石河子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主干专业课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分析课程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明确课程内容重构思路,依托兵团农机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知识线和思政线进行双线内容重构,确立思政线与知识线的融合方式,并对其进行实践。融合课程思政的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内容重构,对于实现课程知识传授与研究生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协同育人的关键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高等农业机械学;内容重构;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9-0046-06
Abstract: Integrat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graduate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miss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alents responsible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main course Advanc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gineering at Shihezi Universit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content, clarifies the ideas for reconstructing the course content. We rel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rp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urse to reconstruct the dual line content of the course knowledge lin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ne, establishes the fusion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ne and knowledge line, and practices i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Advanc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urse, which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chieving the key goal of organic unity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course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graduate value guidance.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ostgraduate; Advanc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ntent reconstruc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高等农业机械学作为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主干专业学位课,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先进性和前沿性[1],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亟需融合农机思政资源重构高等农业机械学教学内容,使课程基本知识内容与农机思政内容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农机人,推动研究生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
石河子大学作为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的一所双一流高校,高等农业机械学的课程起源于本科农业机械学课程,建设历程已有60多年的历史,课程建设始终紧密结合兵团“大农业、大农机生产”特征,形成了以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番茄生产全程机械化、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畜牧养殖机械以及智能农机等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基于此,本文在石河子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支持下,结合多年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在分析梳理石河子大学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围绕课程思政线与知识线,以宏观保留为原则,优化完善了具备兵团农业生产特征的知识线,依托农机典型思政案例、农机博物馆等形成了课程思政线,通过双线融合进行了课程内容的重构改革尝试与探索,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课程教学内容特点与存在问题
(一) 课程内容特点
1 课程内容全面、抽象,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作为本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学课程的延伸和拓展,主要在掌握农业机械学中的耕作机械、整地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植保机械和收获机械等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装备更深层次的工艺、结构、原理和理论分析,了解相关农机研究前沿,能够运用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以及现代工程技术手段,掌握农业生产机械装备的研究、设计、检测、使用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具备农业机械领域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研究能力,为从事农业机械研究打下基础。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中的农机设计理论、分析方法、研究思维等内容全面、丰富和抽象,理论性与实践性强[2-3],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农机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内容与科研方向的相关性大,内容具备较强的研究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不断融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许多新材料、新工艺也广泛用于农业机械,多学科交叉正成为研究热点,课程内容的研究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强;同时,石河子大学农机科研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课程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相互间可形成有力的互补融合,将相关研究形成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融入课程,能够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的学术性、探究性和创新性。
(二) 课程内容存在的不足
1 “思政教育”与“课程知识”融入不够
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教学内容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点有机融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对本专业的归属感和认同度。
2 课程内容的缺失,“高等”体现不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水平促使教学要跟进时代需要,教学内容必须实时更新最前沿的技术以及更加全面的学科领域,从而达到课程的研究性、专业性、学科广泛性、交叉性与边缘性等诸般特征;同时,课程内容没有凸现梯度意识,与本科生课程差异性小,未凸显研究生课程中“高等”的特征。
3 课程要求的基础与学生本身基础不吻合,教学对象复杂
目前,研究生中有一定比例来自外校,而不同高校的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具有差异,研究生生源复杂性直接导致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无法兼顾各种学生基础,尤其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前期无农机专业背景,对于农业机械学的基础知识点理解不到位,在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
4 教学课时不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重构问题
大多数院校该课程的计划学时为30学时左右[4],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安排下,综合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凝练总结教学内容,提升研究生理论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也是该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课程内容重构思路
研究生高等农业机械学课程开展思政“融合式”教学,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兵团农机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整合内容,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全过程,把精神培养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水到渠成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课程内容的重构围绕思政线与知识线、坚持思政与知识并重的原则进行。
知识线的重构在“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前提下,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以及研究生培养特征,采用“宏观保留”原则重构知识内容,内容重点体现“高阶”“创新”“挑战”,有的放矢,不过多关注细节性知识。同时,依托兵团大农业大农机生产特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思政线的重构依托兵团农业与农机的发展历程,挖掘集中体现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的兵团农机与农机科学家精神,以老农机具、兵团农机科学家研发制造农机具历程等载体,通过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与兵团农机密切相关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装备等,将身边的农机思政元素无缝融入课程内容,提升专业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民族责任。同时,以农机安全典型事件为警戒,以小案例折射大道理,培养有职业理想、职业情怀和职业底线的农机人。
三 课程内容重构过程
(一) 知识线的重构
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围绕课程目标,梳理教学内容主线,理顺经典内容和最新成果间的关系,采用“宏观保留”的原则保留农机基本知识,不断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开拓学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思维。同时,知识线重构要强化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研究敏锐性,加强学生对于研究方法与思路的锻炼,注重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具有“高阶”“创新”“挑战”特征的课程内容,拔高课程学习和研究的专业高度。
重构后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基础部分分为九大专题,实践部分包括八大结构课与六大设计性试验。
1 理论基础部分
理论基础部分以现代农业机械设计为主,在原有耕作机械、播种与栽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和收获机械等基础内容上进行拓展提升,融合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前沿技术、研究方法、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思路等,构建形成土壤加工机械研究、精准播种技术研究、特色作物收获技术等九大专题内容,每个内容涵盖专业基础知识与新技术方法等。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实施过程充分利用农业作为兵团战略主导产业、兵团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有利区位优势,结合兵团形成的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将兵团农业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的自主导航、精密播种、大型智能化棉花采收机械等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等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结合兵团农业生产特征的新知识点融入,让学生紧密跟踪当前学术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立足兵团“大农业、大农机”,围绕棉花生产机械化、特色林果生产机械化、农产品生产加工生产机械化等具备典型兵团农业生产区域特色的研究方向,总结凝练石河子大学解决区域规模化农业产业发展中技术瓶颈问题所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及时更新EDEM、EDEM-Flunt耦合等研究方法10余种,摩擦磨损试验台、万能试验机、高速摄像机等研究仪器设备20余台套,棉花自主导航铺膜铺管播种机、残膜回收机等新型农机装备案例110个。通过将开展科研形成的先进研究方法、先进仪器、先进装备等及时补充至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科学研究方法与进展,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和道德情操,助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