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网》中坦普尔顿的刻画
作者: 陈璐《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创作的一部经典童话,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刻画都十分生动,其中以小猪威尔伯、小蜘蛛夏洛、小老鼠坦普尔顿等几个角色为代表,展现出不同的性格和人生选择。本文以其中的小老鼠坦普尔顿为例,探讨了其形象刻画的主要方向和手法,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夏洛的网》主题剖析
《夏洛的网》是一部融合友谊、成长、承诺以及磨难的童话作品,对其主题的剖析解读还应从情感角度出发。故事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对小动物们进行了描写,带给人类社会许多启示。农场中许多动物都像人一样经历困难、努力生活,其不同的个性也展现出不同追求的人们,如小蜘蛛夏洛挽救了小猪威尔伯的生命,二者之间有着深厚友谊,展现出一种正向的善良和美好。小老鼠坦普尔顿却有着矛盾的个性,在许多事上它冷漠地做着旁观者,却也有着人性根源的善良品质,一些举动也感化了别人。由此可见,该部作品展现了友谊、爱、人性、成长以及责任等主题,对于塑造儿童的三观极为有利,因此成为广受欢迎的文学作品。
二、《夏洛的网》中主要角色的形象
《夏洛的网》中几个主要角色的形象都各具特色,其中包括小猪威尔伯、小蜘蛛夏洛、小老鼠坦普尔顿以及小女孩弗恩等,其具体的形象描写如下。
(一)小猪威尔伯
威尔伯是《夏洛的网》正面主角之一,其出生就带有残疾,因而性格上有些自卑,也常常感受到恐惧和孤独。它打破了人们对猪懒惰的刻板印象,从最初的弱小逐渐恢复健康,并在直面死亡威胁的过程中实现了内心成长—从畏惧到坦然,最终展现出独立自主的品格。这一转变过程既体现了它自身的坚韧,也传递出作品对生命价值的朴素思考。
(二)小蜘蛛夏洛
夏洛是威尔伯的好朋友,它经常流露出优雅的谈吐,外部形象上像一个淑女,这与一般的蜘蛛动物形象有所不同。夏洛在与威尔伯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彼此的知己,进一步深化了友谊。夏洛本身也十分具有爱心,其表现出跨物种的一种母爱、慈爱,使角色的形象十分丰满,也应对着作品的主题—爱。夏洛的善良也是一个闪光点,升华了作者对于爱的描写。
(三)小老鼠坦普尔顿
坦普尔顿与作品中其他角色有着很大不同,其是作为反面角色出现,与威尔伯、夏洛等在形象上有着很大差别。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作者用坦普尔顿的自私、刻薄,衬托出了生命的珍贵、友谊的美好。坦普尔顿具有多重性格,这也是其形象的特殊之处,它贪婪、自私、尖酸,却也机警、勇敢。比如,它对食物的欲望不加掩饰,甚至为了争夺食物与其他伙伴发生冲突。在遇到事情时,它也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它帮助过的伙伴索要回报。然而,当威尔伯被推入板条箱中时,它也能勇敢解救威尔伯,在关键时刻也有着一副“热心肠”,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之处。
(四)小女孩弗恩
《夏洛的网》中八岁的弗恩是一个勇敢又有爱心的角色,她与其他无视农场动物情况的人不同,会救助可怜的威尔伯,帮助其脱离生命危险,也会将关心和爱给予每一个动物。弗恩身上的善良品质,也反映出作者要告诉读者的一个道理,即爱可以帮助人突破困境、解决矛盾,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三、《夏洛的网》中坦普尔顿的刻画
《夏洛的网》中坦普尔顿作为一只小老鼠,与主角夏洛的性格形成了较大对比,其具有冷漠、自私等特质,但在一些时刻又能展现出善良的一面,向伙伴施以援手,使其形象十分立体,也成为作品中极具灵性的一个角色。对于该作品中坦普尔顿的刻画,笔者此次从对比手法着手,深入分析了坦普尔顿刻画手法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一)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老鼠与坦普尔顿之间的对比
1.与西方文学作品中老鼠的刻画比较
在《夏洛的网》中,坦普尔顿出现时形象就已十分鲜明,它出现在威尔伯的话语中,威尔伯对其进行了介绍,在坦普尔顿第一次露面时,威尔伯邀请它:“你肯跟我一起玩吗?坦普尔顿?”坦普尔顿以“我简直不知道玩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为由拒绝了,并且还表示情愿把时间花在躲藏、吃东西上面,还沿着墙角逐步爬到威尔伯食槽的位置。坦普尔顿性格中的自私、刻薄以及贪吃等特征展露无遗,给读者一个初步的印象。在现实中,老鼠并非广受人类喜爱的动物。以欧洲社会为例,中世纪大规模爆发的鼠疫曾造成灾难性后果,这使得人们对老鼠产生了普遍的负面认知。然而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老鼠形象却呈现出明显的反差,常被赋予智慧机敏的正面特质。尤其在童话创作领域,这种艺术化处理更为显著,如《安徒生童话》中塑造了富有温情的田鼠形象—它不仅在寒冬中收留并照顾拇指姑娘,还展现出拟人化的性格特征,试图通过撮合她与邻居鼹鼠的婚事来确保其生活保障。而《夏洛的网》中的小老鼠坦普尔顿却与普通西方文学作品有着一些不同,同样是E.B.怀特的作品,在以其原著《小老鼠斯图亚特》(又译《精灵鼠小弟》)改编的同名电影中,主人公斯图亚特刻画的审美倾向也与坦普尔顿存在差异。斯图亚特是被寄养在孤儿院的一只小老鼠,但它同人类的后代一同生活。在被乔治的父母利特夫妇带到家中之后,它被乔治所讨厌,也被家里的宠物猫雪球恐吓。尽管乔治的父母都很喜欢斯图亚特,但对它来说却有着许多困难。斯图亚特感受到无助、孤独以及沮丧,但其个性中有着勇气、智慧等特征,因此也协助乔治在帆船比赛中拿到冠军,使乔治逐渐接受了它在家中的地位,明白了生活的许多道理。斯图亚特也开始尝试与宠物猫友好相处、交朋友,没有任何因为之前事情而产生怨恨。最终,斯图亚特凭借着宽容、善良的内心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与斯图亚特相比,坦普尔顿被刻画时的生活背景就有很大差异。坦普尔顿和许多其他动物一起住在农场,而威尔伯无疑是其中的主角,它是一只独特、闪闪发光的小猪。夏洛则是威尔伯的朋友,是夏洛的友谊给了威尔伯活下去的勇气。这两个角色的刻画展现出勇敢、善良、积极等正面精神。坦普尔顿却不同,它不听其他动物的反对,一意孤行要留下坏的鹅蛋,最后鹅蛋爆炸导致整个谷仓变臭时,它也没有感到愧疚,反而跟大家讲:“别担心,多闻闻就会习惯的。”在夏洛临死时,坦普尔顿也表现得十分冷漠,甚至摆架子、见死不救,展现出自私的内心。由此可以看出,同样是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老鼠角色,斯图亚特无疑是正面形象,坦普尔顿却被刻画得令人不喜,具有反面意味。
2.与中国文学作品中老鼠的刻画比较
中国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对老鼠的描写。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对老鼠的印象都是贪婪、可恶,形成了一种固有观念,比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将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比喻成老鼠。可见,老鼠在人们心中成了懒惰、奸诈以及狡猾等形象的代表性动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谚语、成语都用“鼠”来形容不好的事物,像“鼠目寸光”“贼眉鼠眼”,更用“老鼠嫁女”的故事比喻要送走瘟神,将祸源外引。人们大多不喜欢老鼠,甚至取笑这种动物,就连十二生肖选定动物时,老鼠也受到人们的质疑。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是“老鼠爬到了牛的背上,让牛一直驮着它走,最后在报道时坐上了头把椅,成为第一个入选十二生肖的动物”。由此可见,在中国大多数文化当中,老鼠都是名声不佳。而《夏洛的网》中的小老鼠坦普尔顿的刻画与中国文学作品有着相似之处,但仔细对比后发现,坦普尔顿也并非完全没有优点,它自私贪心不假,但也有机灵、聪慧的一面。比如,它挖的地道可以通往农场的每个地方,还具有隐蔽性,不被人轻易发现,包括其中一条通道直接到达它的食槽下方,在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农场里的动物也会最先想到它。再如,威尔伯想要绳子时、夏洛要认识新字及将卵袋取下时,坦普尔顿都能够帮助它们解决困境,成为重要角色。对坦普尔顿的各种侧面刻画也能够发现,它知识储备优于其他动物,喜欢收集各种有用的东西,还经常会跑到农场外面的地方,具有矫健的身手,能够爬上爬下,展现出能干的特征,虽然性格有些恶劣,但它并没有做过大坏事,却也因太过自私的个性不受到大家喜欢。它不会主动帮助别人做事,在忙碌时只会想到自己,以满足自身欲望为目标。比如,它到垃圾场带回来杂质,不是为了救威尔伯,它甚至在威尔伯性命攸关时只想着霸占威尔伯的食物而不是救威尔伯,还担心威尔伯死了的话,冬天时获取食物就不会那么方便了,展现出冷漠的个性。所有动物都主动为威尔伯出谋划策,只有坦普尔顿冷眼旁观。在威尔伯和夏洛都去集市时,坦普尔顿也陪着它们一起去,但它并不是为了帮助它们,而是想要在集市中获得食物,渴望去享受。对于老鼠来说,集市无疑是一个乐园。对于即将面临死亡的伙伴,坦普尔顿也要提出条件,若威尔伯没有同意它吃自己食槽里的食物,或许坦普尔顿真的会丢下它们。但有时坦普尔顿也会慷慨,如将自己收藏的绳子借给威尔伯,不显吝啬。这种刻画让坦普尔顿这只小老鼠既慷慨又自私,展现出十分矛盾的性格,却也让形象更为立体和饱满,可见作者的描写艺术。
(二)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老鼠与坦普尔顿之间的对比
许多影视艺术作品中也刻画过老鼠这种动物,尤其是动画影视作品中,老鼠常常会作为主角,其刻画的手法也能同《夏洛的网》中的坦普尔顿形成对比,以此来了解坦普尔顿的描写特点。比如较为经典的一些西方影视动画片中,经常将老鼠刻画成正面角色,这与坦普尔顿的反面形象存在很大差别,如《猫和老鼠》中聪明机智的杰瑞、《米老鼠和唐老鸭》中正义可爱的米奇,都与坦普尔顿的性格大相径庭。《米老鼠和唐老鸭》这部动画十分受到中西方孩子们的喜爱,米奇也被誉为是全世界最为出名的老鼠。米奇角色的刻画展现出快乐、热情等美好品质,不仅是儿童,许多大人也都喜爱米奇这一老鼠卡通主角。米奇与朋友们的相处颇为友爱,还帮助它们解决了许多难题。米奇是大家的好朋友,性格也具有多样性特点,但善良、亲切始终是核心。影视动画中对米奇的刻画也融入了丰富的情感,致使它红遍全球。《猫和老鼠》是以灰色猫咪汤姆和棕色老鼠杰瑞为主角的动画,剧情中汤姆总是寻找机会袭击杰瑞,而杰瑞总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险为夷,还会带着挑逗眼神玩弄汤姆。在该部作品中,老鼠从形象上较为弱小,却有着智慧;而实力看似强大的猫咪却经常被打败,在杰瑞的衬托下,猫咪显得有些愚钝。杰瑞也具有善心、同情心,经常帮助小鸟、小鸭子等动物,收获了许多友谊。与这些影视中的老鼠角色比较来看,《夏洛的网》中所描写的坦普尔顿别具特色。首先从外貌形象来说,虽然实际着墨不多,但每处细节都刻画得较为逼真。比如,坦普尔顿会贴着墙壁爬行出入,与其他动物完全不同,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在高兴得意时,它也喜欢拉扯胡子,而胆怯害怕时胡子也会跟着发抖;在讲话时,它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流露出尖酸刻薄。这些描写都生动地展现了坦普尔顿的性格。作者也对坦普尔顿从集市中回来之后的形象细节进行了刻画,包括“一张尖脸”“两撇长胡子”“粗哑的声音”等,还描写它享受了大餐而导致自身膨胀了一倍,肚子变得很大,随后它拉上麦草做被子睡死过去。由此可见,这里的老鼠角色与绅士的米奇、礼貌的杰瑞相比,显得有些市侩、庸俗。坦普尔顿是一个充满矛盾张力的角色,其性格特征在复杂行为中得以立体呈现。就处事能力而言,它虽时常展现机灵特质,如在威尔伯昏迷时懂得咬尾唤醒同伴,却也显露糊涂本性,如将发臭的蛋视为珍宝收藏。这种矛盾性更体现在它性格的多面性上:它会以宰杀牲畜的残酷场景恐吓同伴,满足幸灾乐祸的心理;面对视若珍宝的臭蛋炸毁时,它虽会伤心落泪,却又能用“积攒东西也有好报”来自我宽慰,展现出刻薄表象下的复杂本性。正如夏洛所指出的,它“一向只顾自己”。正是这种主观上的自私自利与客观上数次推动故事发展的行为反差,构成了角色最富魅力的戏剧张力—当威尔伯面临生死危机时,坦普尔顿既可能冷眼旁观,又会因利己动机意外成为拯救行动的关键推手,这种人性化的复杂设定使其超越了扁平化形象,成为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文学典型。
总而言之,在《夏洛的网》中,小老鼠坦普尔顿虽非主角且缺乏传统正面形象,却凭借其复杂性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配角。作者E·B·怀特通过多维度的性格塑造,使坦普尔顿这个角色既展现出利己主义与狡黠特质,又暗含维系农场生态平衡的潜在价值。读者虽可对坦普尔顿的具体行为作出道德评判,却难以用简单的二元对立框架定义这个角色—坦普尔顿性格中交织着生存智慧与市侩气息、精明算计与意外温情,这种矛盾性恰是人性真实的文学镜像。作者坦言该角色的塑造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通过动物寓言载体融入了对人性本质及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使得坦普尔顿既具有童话趣味性,又承载着超越文本的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童话故事《夏洛的网》中对小老鼠坦普尔顿的刻画十分生动、立体,其与以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的老鼠角色有着很大不同,具有复杂和矛盾的特征,这也使得坦普尔顿的形象广受读者讨论。由本文分析可知,坦普尔顿既有自私自利、刻薄的一面,也有善良、勇敢、宽容的一面,在刻画手法上极具代表性,也展现出现实社会中人性的复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