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三次,没躲过空中噪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芋泥吐司搬家三次,没躲过空中噪声0晚上11点,我正迷迷糊糊要睡过去的时候,听到了楼顶传来的嗡嗡轰鸣声。我硬生生从睡梦门槛被扯了回来。

这个声音我去年年底就听到过。我所在的二线城市没有机场,地铁也只稀稀拉拉地修了两条。会是飞机吗?

后来跟同事聊起来,才发现被高空噪声困扰的不止我一个人。同事说那是飞往隔壁S市机场的飞机,此前被自己的市民投诉,只得绕路,慢速低空飞行,穿过我们城市的居民区上空。

作为一个轻度睡眠障碍者,我已经因为噪声问题搬家三次。第一次是我人生的首套房,没有看房经验,虽是一梯两户,但几个单元之间连成一个楼群。我的主卧跟隔壁单元的主卧共墙,而且是很薄的一层隔断墙,晚上躺床上,能清楚地听到隔壁的聊天声,第二天早晨再被对方定的闹钟叫醒。当时我楼上住了一个老太太,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拖鞋在地上间断发出有节奏的踢踏声,伴随着实木椅子拖动时沉闷的响动。

为此我把主卧的床挪了个方向,有时隔壁动静太大,就去书房铺沙发床睡。楼上的老太太又一次早起时,我顶着黑眼圈敲开了她的门,老太太很热情,拉着我让座倒茶,说我就是睡不着哇,不走动躺那儿全身痛,你这么年轻怎么会睡不好呢。

没有办法,我在连续多日的低质量睡眠之后,痛定思痛决定换房。第二套房子在一个年轻人居多的新楼盘。住进去之后,邻居们凡事提醒商量,整体素质很高。直到某个周末我在群里刷到一条消息:邻居们晚上好,我家明早8点要包饺子,剁馅吵到大家不好意思。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果然隐约传来𠳐𠳐𠳐的声音,我打开微信业主群,找到昨天发出温馨提示的邻居,发现他是15楼业主,而我住在七楼。邻居素质这个软实力,终究敌不过薄如蝉翼的楼板。大家在群里唠起来,都说还是10年前的老小区房子盖得结实,现在的物业,楼层高且密,隔音又差,建筑质量比不过1990年代末的房子。

过了两年,为了孩子上学方便,我们决定再次搬家。基于前两次惨痛的经验,我在这次选房时格外留心。首先选择除了客厅外所有房间不与邻居共墙,然后找了二手房,据说这个小区10年前请的香港设计师,布局上尤其注重住宅的私密性。

确实,入住很长一段时间,我极少遭受噪声的干扰。早年建的房子质量过硬,装修的时候,我甚至没换过原始门窗。直到我遭遇高空噪声。

某天晚上11点多,我将将入睡又被吵醒,于是在群里询问物业管家,问我们所在的小区是否在固定航线区域内,保安立马回复我,刚看到头顶有一架飞机经过。确实,地面的东西归物业管,天上飞的他们也只能看个热闹。

我在网上搜索高空噪声维权渠道。先是拨打了12345市政热线,转接了一圈发现没有对应的板块能处理,说这不属于本市行政管辖范围,建议向民航部门反映。然后我打通了民航服务监督电话,小姐姐告诉我,他们只受理航空服务过程发生的投诉,高空噪声问题请咨询当地市政部门。

五分钟一架的高空噪声,大片的社区被辐射,已经不是我搬个家能解决的事了。我最终在购物平台下单了一盒海绵耳塞,塞住耳朵再睡觉,短期内,噪声污染约莫只能“疏不如堵”了。 飞机噪音噪音

上一篇: 声音(1334)
下一篇: 读者来信(133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