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33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豆瓣有个小组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随着年纪渐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我开始攒塑料袋,而且某天整理房间时,我发现塑料袋堆在柜角,塞满抽屉,囤积如山,让我有些不安。
仔细想想原因,一是出于对环保的焦虑,生活中的塑料制品总是如影随形,从买菜到收快递,几乎每件物品都包裹着一层塑料包装,那些质量还不错的袋子总让我有“弃之可惜”的心理。更深层的,或许是囤积行为带来的微妙慰藉——在充满无可奈何的生活里,这些可掌控的破烂,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拥有了对生活的一点虚幻的掌控感。
我把自己对塑料袋的烦恼讲给朋友听,没想到引发了身边有些朋友的共鸣,他们尽管没有囤积塑料制品,但同样深受困扰。朋友甲说,现在生活中塑料泛滥成灾,自己做垃圾分类之后,才惊讶地发现去掉厨余和可回收物,自己剩下的其他垃圾里70%是各种塑料。朋友乙说,大家出于对直接丢弃塑料袋的抗拒,自然而然想到的方法就是当垃圾袋,只是现在获得塑料袋的速度,已经远超过攒满一袋垃圾的速度。哪怕之前总想着物尽其用,但意识到这一点后,该扔也就扔了。朋友丙说,自己每次出门购物都带上帆布包,有点害怕商家给那么多袋子,用也用不完,扔又不舍得。原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苦恼。
其实我也知道,这不受控制获得的塑料袋必然是用不完的,质量一般的都已扔掉,家中却依旧积攒了不少。经过朋友一说,我意识到自己平时制造的垃圾很少,塑料袋不可能全部循环利用。与其纠结如何消化源源不断的塑料制品,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让它进入家门,这样才能斩草除根。
在菜市场买一把小菜,我向想套个袋子的大姐说不用,我手上拿着就可以直接回家。在家边上的味味香炸鸡店买汉堡,汉堡已经用纸包好,我会提前跟店员声明不要再加纸盒和塑料袋。三个月后,家中囤积的塑料袋总算开始明显减少了,不仅更符合环保的初衷,也让我卸下了无形的负担。
其实,过多的塑料制品对我们生活的危害,正在日益凸显。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分解成微小颗粒,这些塑料微粒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并通过饮用水等途径重新进入人体,逐渐累积。科学家们已经明确地检测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可以说,塑料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再是理论上的警示,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塑料的使用,需要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和行动。
(读者 李涵)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