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吴晓玲摘要:现阶段教学中需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角度出发,分析如何才能在高中政治的引领之下,助力学生素养能力全面提高。综合分析后发现,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政治教学时,存在有一定问题,导致学生仅仅依据课本上的内容学习理论知识,没有完全注重分析政治学科复杂多样、抽象、枯燥的特点,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受到阻碍,也会导致学生对该学科没有较强的学习内驱动力。为此,现阶段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加强研究高中政治大单元理念,并将其融入教育体系中,使学生能够在整体性、宏观性的引领和指导之下,获得政治素养的提高,为后续学生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政治知识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中政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7-0131-04
高中政治是培养学生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为此开展教学时要充分考量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状况、教育教学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育内容的调整,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核心素养包含有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所以素养培育不仅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思考,同时更加注重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等方面能力的综合性培育和引领。这种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对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也应该从大单元角度出发,为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引导和引领,让学生能够在宏观的知识体系学习之下,面对复杂问题时有独立的解决能力,所以目前将大单元教育理念融入政治教学之中,势在必行。
一、 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对目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中政治教学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学生的思维培育受到一定阻碍,所以目前针对问题寻找原因并剖析落实措施极为重要。
首先,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引领,甚至不明确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要求,但是学生在政治学科中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甚至在传统思想下引进大单元教育理念时,还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虽然学生也能被动学习知识,但无法获得能力的多方面培育,为此今后还应在大单元教育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大单元教育模式的落实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部分教师碍于课堂教学时间,为此在大单元思路落实之下,仍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育理念,这并不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之下融入知识的探索和分析之中,所以也导致学生素养培育浮于表面,并未落到实处。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梳理单元结构,明确教学目标
当前,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时,想要充分优化学生学习方向,促使教师教学更具有体系性和系统性,明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目标是核心所在。以往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政治学科相关内容教学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理论知识,是否能够将其运用于试题之中。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死板,甚至会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认为自己是学习机器,根本无法使其感知政治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分析。所以,教师应针对以往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和更新,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出发点,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学习之中获得升华。
不仅如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还需要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以及学习兴趣,要通过差异化教学目标创设,让学生能够在由浅入深的问题中了解自己未来学习的重点和方向,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提升自身的空间,使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得以展现,让学生能够在由浅入深、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引领之下获得学习自信心的提升,从而为后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素养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进行教学目标的优质化创设极具必要性,所以今后教师也应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以学生政治素养培育为关注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并实现大单元教育结构的明确,引导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学习认知和探索。在具体实施时,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延伸,设定了以下教育目标:第一,引导学生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概念、种类和特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二,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为何我国会与他国不同,创新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有怎样的关联和区别;第三,引导学生掌握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两者究竟有怎样的关联以及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影响;第四,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对中国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在运行中存在有怎样的问题,如何进行规避;第五,让学生针对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体制进行比较和思考,构建对比表格,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真正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同时也能够通过系统化的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理解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规则极为重要。
在上述目标创设中,不仅涉及了知识的学习,还涉及了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为此能够满足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培育的实际要求,今后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理念全面引进时,也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托进行教学目标的明确。
(二)大单元教育理念落实下构建多元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政治教学中落实大单元教育教学理念,意味着教学中需要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较多,所以对学生而言存在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以往单一知识点的学习,在综合性学习中会显得思路较为狭窄,思考不够深入,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被打击,学生无法更好地融入大单元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获得素养能力的提高。所以目前教师要大力加强对大单元教育理念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并结合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状况给予学生不同大单元教学情景的构建,让学生能够融入情景之中,并在自主学习中探索知识,分析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内驱动力。高中政治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和广泛,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情景创设方向,这也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精细化的剖析和研究。
第一,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景。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政治教学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大单元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构建出良好的知识学习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政治知识点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为学生知行合一、学会使用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民当家做主》这部分内容时,需要考量知识本身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其为大单元主题来进行大单元教学情景构建,需要以生活环境情景为依托。为此教师就可以从下几点出发进行情景创设,落实大单元教学:首先,制定民主议事规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沟通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之下了解民主决策的过程和原则。其次,召开班会。在班会上,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和报告,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班会来向学生询问在学习过程中有怎样的疑惑点,或者对当前的教育方法和思路有怎样的看法和意见,让学生逐步具有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最后,模拟选举活动。通过选举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选举的过程和选举流程规范落实的重要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于人民当家做主这一大单元教学内容之中,从而了解选举的法律程序和公正原则,为学生后续能积极主动践行自己的义务、责任奠定基础。
第二,依据于大单元教学构建问题情景。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问题式探究式教育理念也全面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将其与大单元教育思路进行紧密融合,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助力学生自我思维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探索分析理解能力获得了全面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自信心,为后续学生素养能力的提高保驾护航。不仅如此,问题情景的构建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快速吸收知识,并将注意力始终集中于课堂之上。
例如,教师在教学《全面依法治国》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以此为大单元主题引进三方面的内容:宪法和法律、司法制度和法治文化。如果单一方面地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那么学生的学习会存在思维障碍,学生无法清晰分辨出不同的知识关联以及概念的差异、运用方式,为此教师就可以依据问题情景构建大单元教学体系,为学生创设出由浅入深的以下问题:①什么是宪法?宪法在当前国家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②什么是法律?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权方面有着怎样的作用?③宪法和法律中规定了哪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展现出来的?④什么是司法制度?其核心价值是什么?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保障司法独立?通过问题化情境的构建,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深入研究、沟通和交流,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自主搜索资料,获得学习视野的开阔和丰富,进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素养、政治素养、交流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问题解答能力,为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三)以大单元教学思路为依托,创设出多元化的教学任务
大单元教育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大单元教育思路对以往的教育形式进行改革和更新,要充分加强对预习环节、课堂教学环节、课后拓展延伸环节的深入探索,并充分做到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分析研究剖析为关键,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一,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优化预习环节。以往预习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只是让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研究和分析,所以压力和难度较低,而现阶段教师需要针对自主预习任务进行改进和更新,要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为出发点,对预习环节进行优质化构建,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元的内容引领之下,对政治学科有更清晰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大单元内容时,如果仅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开展预习,那么视野较为狭窄,无法充分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变化历程,为此教师就提前在互联网之中进行了大量学习资料和视频的搜索和引进,让学生系统性地对内容进行梳理,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特点、意义和价值。在预习环节设定中,教师也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具体问题构建: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掌握概念。其次,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表现形式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撰写一个小片段。最后,让学生针对预习环节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在课堂之上,教师会针对每一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引领。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之上,为后续大单元教学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能够在大单元引领之下构建起较为完善、清晰的知识体系保驾护航。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关键,落实大单元教育理念。在大单元教育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更多元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学生可能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剖析,所以引进小组互动互助式教学非常有必要。在大家合作交流中,既可以互相解答思维上的阻碍和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和丰盈,从而为单元教育活动得以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当然,教师也需要前期针对小组划分进行研究和剖析,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兴趣、学习特点、性格等进行综合研判。
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部分内容时,对学生而言,这部分知识相对较为抽象,不能仅仅对其定义内涵进行理解和背诵。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就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在网络之上寻找资料,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其次,让学生依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贯彻落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最后,让学生针对自己所学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讨论交流自己今后要怎么做,并让每一位学生撰写一篇小型议论文,以此来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内心之中,让学生的大单元学习体系得以构建,使学生能够在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中获得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