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强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各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高中美术教学不断创新和调整,借助传统民间艺术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素材,使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将其与民间艺术进行充分融合,认识到美术教学内容与民间艺术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对传统民间艺术有全面的认知,有利于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基于此,文章浅析传统民间艺术功能及其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分析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传统民间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7-0141-04

我国教育改革的速度很快,素质教育落实得也很好,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术也逐渐得到广泛关注,且拥有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高中作为学生成长和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影响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还会影响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效果。那么作为美术教师,积极探索传统民间艺术,将其与美术教学内容结合,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和民间艺术,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既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又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见,美术教学与传统民间艺术的融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还能够实现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 传统民间艺术功能

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活中探索的能够满足审美和生活需求的艺术,并且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基于此,分析传统民间艺术功能,可将其总结为:其一,教育功能。我国人民经过长期劳动、不断创新,创造并发展了传统民间艺术,其审美性、地域性都比较突出,主要反映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道德以及生产认知水平等。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民间艺术,并且自觉地学习。其二,生活功能。通过传统民间艺术,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地域的环境、习俗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地域人民的审美水平。传统民间艺术来源于日常生产和生活,彼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既体现了人民对美的需求,又表达了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同时,民间艺术还蕴含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以及文化特色等,是学生系统化了解艺术以及我国不同时期人民真实生活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了解某个地域的生活习惯以及艺术风格等,并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其三,审美功能。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地域广袤,有很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传统民间艺术上的表现也会出现很大不同,使其具有丰富性。不同地区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的特点和内涵使得审美意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将其与美术教学结合,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审美特点,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 传统民间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美术作为缓解学生压力、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传统民间艺术,在学生想象力、创新力、动手能力以及爱国情怀等方面的发展中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教师对此进行分析。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美术想象力以及创新力

在劳动人民的努力下,人类社会发展到如今的形态,如果失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支持,也就没有先进的现代化社会,而且创新也是艺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美术领域中也同样需要创新力的支持,否则美术将无法发展。同样地,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劳动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想象力和创新力逐渐创造出来的,这样的艺术形式吸收了很多精华。作为美术教师,可以将这些艺术、文化作为教学资源,以此唤醒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传统民间艺术,而后促使学生利用自身的艺术情感以及激情发展其创新力。

(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其动手能力

传统民间艺术与美术理论知识有很大区别,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民间艺术,都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其引入美术教学中,可促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学习民间艺术多样化的技能,深化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正确面对民间艺术,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情感

虽然传统民间艺术是以艺术形态的方式存在,但是它具有综合性和文化性特点,融合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且地域特点鲜明,每一种民间艺术都具有独特的内容、色彩、形式、文化以及审美等。在同一个地域内,如果是不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人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追求。因此,教师将这些艺术资源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更多有特色的民俗文化,便于学生发现美术的魅力,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还能够促使学生对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使命感,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思想,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以及民族情感的教育目的。

三、 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

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素养,并且成功地将传统民间艺术引入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心目中“美术就是画画”的刻板印象。在现如今的教学中,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有一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特别是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关注度更高,导致美术教学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不足,甚至很多学生的美术基础很差,认为教材中的内容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应用传统民间艺术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以《礼仪与教化》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内容非常丰富,讲述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发展阶段后,文字逐渐成熟、国家统一,美术功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治阶层借此规范、维护社会秩序;我国发展到商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类型和作品,且美术作品还突出了时代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等。依据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与之相关的传统民间艺术作为素材设计教学活动。如,选择传统民间艺术作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展示美术作品及其背景,介绍作品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朝代等。在多媒体辅助下,可以360°突出作品的美观性、放大细节,甚至可以从网络上找到相应的Flash素材、动态图片等,使学生认真学习美术的发展历程,了解统治阶层如何利用美术功能规范社会、维护自身地位以达到教化的目的。抑或是选择“傣族泼水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素材,与教学中的“礼仪”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傣族过泼水节的习俗,体现出民间礼仪的传承与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内容。

(二)邀请传统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我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民间艺术。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很多方法将传统民间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深化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传承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民间艺人有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创作,使其成为艺术品,而这些人很多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主要是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和对民间艺术形式的了解,运用夸张的方法体现出民间艺术形象及其特点。与此同时,民间艺人还会在创作中融入情感,增加艺术作品的生动性、美观性和简洁性,增强艺术作品的原始美感,还能够让观赏者在艺术作品中产生审美愉悦。例如,“糖人姑娘”是龙海非常著名的传统民间艺人,能够娴熟地应用铜勺、铲、刀、铁锅等工具以及“画糖人”技巧制作不同特点的糖人,整个制作过程极具吸引力。抑或是邀请传统竹编艺人为学生介绍竹编技巧和方法、带领学生制作竹编作品,让学生在用竹子创作的过程中向往美好的生活,体会匠心并且传承匠心。剪纸、木雕等各个领域都有传承的民间艺人,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邀请民间艺人,丰富学生美术学习内容,实现美术与传统民间艺术的科学、有效融合。在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的活动中,可以邀请各领域的民间艺人进入课堂,为学生展示民间艺术,可以是民间艺人自己创作作品,也可以指导学生创作作品,让学生了解传统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并且看到其价值和魅力,使学生在认真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民间艺术。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意识和创作精神,积极学习民间艺人的态度,从而认真对待美术教学。

(三)设计探索传统民间艺术的开放性课堂

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封闭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学资源合适,教师才可以利用开放性课堂完成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和分析资料、积极交流等,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以便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以及成果。传统民间艺术有着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和民间创作风格,其中有很多的美术素材都是高中美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相比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探索传统民间艺术的开放性课堂,鼓励学生通过图画、视频以及实物等多种方式学习民间艺术,汲取其中的美术内涵。以《托物寄情》为例,学生需要在这节课中学习如何通过隐喻来准确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在应用传统民间艺术的教学中设计开放性课堂。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寻找生活中有哪些艺术作品体现了“托物寄情”的主题、这些艺术作品有哪些特点等;在课堂上教师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包括视频、美术作品的背景资料等,鼓励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创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作品创作的时间,从中找出创作者寄托的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认真分析所掌握的资料,还需要认真观察艺术作品,分析作品的细节处理、作品中蕴含的地域文化等;同时,学生之间展开积极交流、激烈的讨论,促进学生美术思维的碰撞,深化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有深入的了解。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对传统民间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艺术作品鉴赏习惯,能够充分认识到民间艺术在美术教学和学生美术素养培养中的价值。

(四)美术鉴赏教学与传统民间艺术结合

传统民间艺术应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可以将其与鉴赏教学进行充分融合,增加二者的关联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美术作品鉴赏方法应用在民间艺术作品的鉴赏中,有效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变幻的自然万象》为例,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山水画、园林营造理念以及园林的表现等,在与传统民间艺术结合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组织山水画的专题鉴赏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地区的山水画、介绍这个地区山水画的发展历程、鼓励学生结合地区生活习俗和自然风景等对山水画的内涵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和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并且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发展。又如《人间生活》的教学中,播放一段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片段,让学生从片段中观察时代背景。主要是借助人物服饰特点推断影片参考的是唐朝的文化和历史,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服饰特点。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以此介绍后宫的实际生活。在学生鉴赏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引导,使其思考美术作品中能够突出生活情趣的有哪些细节,作者有哪些创作手法和特点。接下来继续展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分享自己在作品中看到的内容,并且剖析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以及职业等。如,卖东西的商贩、挑扁担的、抬轿子的、客栈的店小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扮演作品中不同的人物,演绎他们的动作,体验人物性格和形象,并且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想法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民间艺人的美术作品,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且与《清明上河图》等作品对比,实现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的科学、有效融合。

(五)落实传统民间艺术的实践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传统民间艺术时,教师可以组织有趣、有价值且形式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践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合适的民间艺术资源,组织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具体包括参观活动、调查活动、艺术制作或创作活动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样的美术元素,并且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审美素养等。以《留住身边的精彩》为例,这是“摄影”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将其与传统民间艺术科学地结合起来。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作品,要求利用假期给这些作品拍照、录制视频,并且配合文字讲解。如,有特点的建筑物,在拍照时需要以突出建筑物的真实情况为目标,保证照片内容具有整体性,还需要对比较特殊的细节进行放大拍摄,以便在观察照片时能够了解到建筑物的真实情况;并且需要给每张照片配上文字介绍,使照片的观看者能够根据文字和照片内容了解建筑物的特点、朝代背景等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与民间剪纸艺术结合起来,教师带领学生寻找民间剪纸艺人,带领学生学习剪纸艺术,如裁剪传统服饰、裁剪古代建筑、裁剪有意义的汉字等。利用摄影技术录制剪纸过程、拍摄剪纸作品,而后将照片、视频整理好,形成摄影教学素材;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和成果,即交流摄影感受、对剪纸艺术的了解等。

四、 结论

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传统民间艺术,能够将美术教学内容与地方民间艺术进行充分的融合,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和民间艺术的兴趣,又能够实现传统民间艺术的科学、有效的传承与弘扬,有利于地方民间艺术的发展,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教师在应用传统民间艺术时,需要挖掘地方民间艺术,借助多元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邀请传统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设计开放性课堂、与鉴赏教学结合以及开展实践教学等方式,优化传统民间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牛苹.大心理健康教育观下民间艺术在高中美术课堂的应用——以德州黑陶为例[J].知识文库,2024,40(5):25-28.

[2]张云.传承文化,感受魅力——浅谈民间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21(8):263-264.

[3]王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以“民间剪纸”一课为例[J].天津教育,2022(11):132-134.

[4]王玲.民间艺术进高中美术课堂实践分析——以齐文化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4):50-51.

[5]徐海琴.品味民间艺术用传统缔造未来——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民间艺术的课堂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5):1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