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传统乐器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王星

摘要:小学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传统乐器的教学作为小学音乐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小学生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感。基于此,文章通过探究传统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传统乐器教学的策略,以促进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音乐;传统乐器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5)07-0149-03

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背景下,小学教育逐渐提高对传统文化与学科融合的重视程度,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促使小学生能够在进行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基础之上,小学音乐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也应当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与新课改的要求,促进传统文化与本学科的融合。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探究小学音乐传统乐器的教学策略,以便能够促进小学生在传统乐器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 以传统音乐知识为中心,进行基础巩固

传统音乐知识包括传统乐器的辨别、传统音乐中五音十二律的学习与辨认以及古代音乐部分的文化常识等,是小学生进行古代乐器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而这些传统音乐知识与现代音乐知识也有一定差别,例如在我国古代常用的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而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常见的是自然七声音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古代音乐知识时能够将这些知识与现代音乐进行区分,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混淆。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在不具备充足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传统乐器教学,并不益于学生对传统乐器的了解和应用。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在面对小学生开展传统乐器的教学时应以传统音乐知识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巩固,以便为学生传统乐器的用法学习与实际的操作打下基础。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在进行其中《浏阳河》一课的欣赏与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普及古筝有关的基础知识,并带领学生学习古代五声音阶的相关知识,以促进学生对古筝这一传统乐器进行了解与学习。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针对课堂中将要讲授的传统音乐基础知识进行整理与汇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堂内容的准备,例如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基础调式以及古筝的音色辨别等。而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电子白板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在进行古筝音色的感受与了解时,教师也应播放其他传统乐器的演奏,以便学生能够加强对古筝音色的记忆,有效地对不同传统乐器的音色进行辨别与区分,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是促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传统乐器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为学生播放古筝弹奏的《浏阳河》后,教师也可以播放由琵琶演奏的小曲《月儿高》,并引导学生对古筝与琵琶两种不同的传统乐器进行区分,加深学生对传统乐器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综上所述,传统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传统乐器的前提,教师应提高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在传统音乐知识的教授中为学生打下学习传统乐器的基础。

二、 以乐器弹奏学习为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传统乐器弹奏技巧的学习是学生进行传统乐器学习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一些乐器演奏的指法或吹法,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与传承传统乐器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首先,应依据学校所能够提供的基础设施以及学生的音乐水平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传统乐器,以便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运用,带领学生从基本的乐器结构认识以及基础指法或吹法的学习开始,从基础开始进行乐器弹奏技巧的学习,并在教授的过程中逐渐提升难度,以促进学生对技能的学习以及音乐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传统乐器弹奏能力进行考查与检验,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自身的教学成果,促进自身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学生学习传统乐器弹奏技巧的能力。

基于以上观点,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荫中鸟》为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育机会,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教授学生传统乐器的弹奏方法。《荫中鸟》是由传统乐器笛子来进行演奏的,教师在进行该首乐曲的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学习笛子的基本吹奏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传统乐器的学习与认识。在实际进行笛子吹奏技巧的教学时,教师应以基础为重,引导学生了解笛子吹奏中“风门”“口风”以及“口劲”三方面的要素,并带领学生学习笛子吹奏的基本指法,在学生对吹法以及指法进行一定的了解过后再带领学生开展实际的演奏练习,促进学生在传统乐器的演奏当中感受传统乐器的魅力,以促进传统乐器的传承。另外,教师应在学生学习笛子的吹奏技巧后定期对学生进行该乐器的吹奏考查与训练,以巩固课堂的教学成果,保证传统乐器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由此可见,促进学生对传统乐器弹奏方法的学习是带领学生感受传统乐器魅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教育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乐器的弹奏方法,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 以传统音乐欣赏为渠道,培养音乐兴趣

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感受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并提高学生对传统乐器的兴趣,是学生感受传统乐器音色与风格,拓展其音乐积累与音乐知识的有效渠道之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与传统乐器有关的乐曲,促进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在实际开展音乐欣赏时,教师应当联系教材内容,以其为基础进行欣赏曲目的选择,同时在进行欣赏曲目的选择时,教师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曲目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所选择的曲目应当由传统乐器进行演奏,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传统乐曲的欣赏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则应当考虑所选择乐曲的篇幅大小,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安排的教学环节也具有相应的时间安排,由此可见,欣赏乐曲的篇幅大小由其他的课堂教学环节决定,教师应在备课阶段选择篇幅合适的乐曲为学生进行播放,防止教学环节不能顺利完成的现象出现。此外,教师也可以对所选择的欣赏曲目进行截取,将主要部分播放给学生进行欣赏,并且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进行乐曲相关背景知识的拓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传统乐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在进行其中《空山鸟语》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以本课内容为基础,选择欣赏曲目,带领学生在聆听曲目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乐器的音色,感受传统乐器的魅力。《空山鸟语》是由中国传统乐器二胡演奏的乐曲,教师在选择为学生进行扩展曲目时也应当以二胡演奏的曲目为主,例如《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等二胡名曲。同时,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应为学生普及乐曲的相关背景知识,以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拓展了解与音乐曲目的积累。例如在播放二胡乐曲《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伴随着音乐,讲述作曲家“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提高学生专注度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二泉映月》的了解,使学生得以感受到作曲者在其中表达的压抑悲怆的无限感慨之情。另外,学生在欣赏由传统乐器演奏的曲目时,能够切身感受传统乐器的魅力,产生学习传统乐器的兴趣,从而提升自身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四、 以传统文化传播为重点,开展情感升华

传播与弘扬传统文化,是教师开展小学传统乐器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传统乐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作为重点,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与学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在实际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时,教师应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以传统乐器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在开展传统乐器的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创设实际的音乐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对传统乐器与传统文化的好奇,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音乐情境与传统乐器音色的体验中感受传统乐器的魅力,并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情境创设结束后对音乐情境进行评价与总结,并在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感情的升华,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在进行其中《甘洒热血写春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传统乐器“鼓”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体验京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在二者的共同影响下促进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在实际进行音乐情境创设时,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音乐创作原型与背景,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音乐播放,由学生进行乐曲中故事情节的表演。此外,在进行音乐情境创设与音乐表演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传统乐器的音色魅力。例如在乐曲的尾奏旋律中,鼓声伴随着“秋”字响起,慷慨激昂的乐曲声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也体现了英雄杨子荣英勇无畏的精神,当音乐情境演绎到该阶段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重点进行聆听与感受,以促进学生对传统乐器鼓的音色进行感受以及对《甘洒热血写春秋》中英雄精神的学习。而在音乐情境创设的演绎结束后,教师也应针对音乐情境的创设效果、学生在其中的表现、传统乐器鼓在其中的应用以及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评价与总结,以传统乐器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五、 结论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传统乐器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在实际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以传统音乐知识的教授为中心、以乐器弹奏的学习为方法、以传统音乐的欣赏为渠道、以传统文化的传播为重点,促进传统乐器教学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以推动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强化技能的训练与提升、培养对传统乐器的兴趣以及进行思想感情的升华,提高学生对传统乐器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高婧霏.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24(11):116-120.

[2]秦思思.传统文化视域下音乐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教育,2024(29):52-54.

[3]陈源.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渗透的实践探索——以《学民族打击乐器》一课为例[J].大众文艺,2024(19):141-143.

[4]陈城关.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4(25):52-5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