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祉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路径
作者: 郑今 杨淼摘要:福祉文化作为强调个体幸福、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逐步引起教育界尤其是学前教育的普遍重视。文章分析儿童福祉的概念与内涵,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游戏创编能力对儿童福祉的影响,讨论在游戏编创能力培养中融入福祉文化的路径,旨在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福祉文化;学前教育专业;游戏创编能力
一、儿童福祉的概念与内涵
儿童福祉的核心是要保证儿童能够在生命早期阶段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儿童福祉涵盖健康保护、安全教育、教育机会、法律保护和情感关怀等层次。其中,健康保护包括向儿童提供足够营养、干净饮用水、安全居住环境、定期体检、接种疫苗、心理健康等,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游戏和艺术活动来帮助儿童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养成乐观自信的品格;安全教育为儿童福祉保驾护航,包括教给儿童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的基本常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构建安全社交环境以激励儿童主动与同伴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及社交技能;情感关怀是儿童幸福的本质所在,包括给儿童充分的关爱、尊重与理解,重视儿童的情感需求以及建立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通过积极情绪的互动与交流,助力儿童健康心理状态与人格特质的塑造。
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游戏创编能力对儿童福祉的影响
(一)促进儿童身体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拥有的游戏创编能力对儿童身体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他们通过设计含有丰富身体活动,如追逐游戏、跳绳、跳舞等,能够锻炼儿童肌肉力量,以及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游戏在增加儿童身体活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儿童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在游戏中互动与协作还可以促进儿童团队协作、轮流等待等社交技能的发展,对儿童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助力儿童心理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利用游戏创编能力可以设计出具有创意与情感表达功能的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意义重大。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模拟各种社会角色,了解别人的感受与看法,以提高同理心与情感认知能力。儿童通过化解游戏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还能学会直面挫折与失败,形成顽强的毅力与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些心理技能对儿童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推动儿童社会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计游戏时会注重团队合作与互动,推动儿童社会发展。在集体游戏中,儿童能够学会与他人分享、谈判,而这些能力对构建活跃的社交圈非常关键。另外,游戏也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与情感、聆听与了解别人看法的机会,以提高儿童的沟通能力与社交技巧。这些社会技能既能帮助儿童在现有社交环境下获得成功,又能为其今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福祉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路径
下面,笔者以游戏创编能力培养为例,探讨福祉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路径。
(一)树立福祉教育理念,明确福祉目标
福祉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自我认知、情感管理和社会交往等诸多能力,让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较好地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在阐述儿童心理学的时候,可介绍福祉教育中的有关理论,讨论如何以游戏和活动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明确福祉教育中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创编能力发展等具体目的,让他们设计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儿童游戏。
(二)体验实践中的福祉文化,促进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为使儿童更深刻地理解并运用福祉教育的思想,教师要设计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其在切身体会中体验福祉文化带来的神奇。比如,教师可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亲身经历儿童游戏创编过程,并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练习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福祉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的正面作用。
长春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为了启发儿童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让儿童在生活中观察小鸟搭窝这个过程,然后让儿童模仿小鸟搭窝的行为,并独立设计比赛,让儿童用不同的材料建造鸟巢,初步感受建筑设计带来的快乐。这类活动既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又能使儿童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三)“校—园—社”协同培养,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游戏设计和儿童福祉理念
“校—园—社”协同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最新的游戏设计和儿童福祉理念。长春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积极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培训及学术活动,并通过游戏设计、儿童心理学、儿童福祉及其他有关课程的设置,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介绍基本知识及理论框架。
长春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邀请业内专家、学者通过讲座或者工作坊的形式,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行业动态、前沿技术有更深的认识,并设立游戏设计实验室或者儿童福祉研究中心等,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的机会。
长春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建立有关社团或者兴趣小组,如游戏设计社团和儿童福祉社团,举办游戏开发比赛、儿童福祉研讨会等,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发展。同时,社团也能与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其他外部合作伙伴建立起联系,给社员带来更多的实践机会及资源。此外,长春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在社区内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儿童公益活动或者志愿者项目等,使其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游戏创编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透过社区参与能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的需要与挑战。
(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编游戏
小组合作既可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又可以从创意的碰撞中获得更多启发。在小组里,每个成员都需要扮演特定的角色,如策划、设计、制作道具和进行表演等,要确保每一个成员有事情要办,还可以发挥优势。教师要定期组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游戏的核心议题、目的和玩法等,在这一进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还要鼓励小组内部进行资源共享,如设计稿、道具和表演素材等,提升小组工作效率和创作质量。
笔者让长春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小组合作设计玩口袋游戏,开发口袋的不同玩法。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计抢口袋游戏的规则,两组儿童对坐,中间放口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出一系列指令(如摸鼻子、摸肩膀等),当说到抢时,所有儿童去抢口袋,看哪个儿童抢得快。其次,设计口袋投掷游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准备一个板子,设置大小不同的圈口,口径越大分值越小,口径越小分值越大,看儿童能得多少分。再次,在游戏中引导儿童融入福祉文化元素,如感恩、仁慈、尊敬等,使儿童在实践活动中体会这些文化蕴含的意义。最后,笔者组织项目展示会,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通过这种游戏设计既能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游戏创编能力,又能使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有利于实践与反思相融合。
(五)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创编游戏
设计实践项目可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创编真实或者仿真的场景进行游戏,进而对儿童福祉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模拟环境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机会根据儿童的年纪、爱好和成长阶段来设计游戏,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入理解儿童的需要与偏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一系列主题项目,如“促进儿童社交能力培养的比赛”“发展儿童创造力的一种游戏”等。在实践项目完结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反思,探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长春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置游戏,如为强化儿童的职业体验,精心打造警署、医院和面包工坊系列职业体验活动。在警署的经验里,儿童会扮演警察执行模拟侦查和抓捕的工作,需要的资料有地图和案件卷宗;在医院体验方面,儿童会扮演医生或护士来完成模拟急救、诊断以及治疗的工作;在面包工坊里,儿童要学会做面包及糕点,需要的原料有面粉、酵母和模具。为保证比赛高效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会给予必要的辅导与训练,并请专业人士实地辅导与考核。儿童在这些职业体验活动中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专业的特点与需求,并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充分的准备。
(六)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
就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而言,教师要根据游戏创编能力的发展特点,从创意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可行性几个维度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教师要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这一评估体系不只是关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最后成就,还深入研究了他们在游戏创编中的表现。教师对游戏创编进行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创编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和成果展示,搜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表现数据、量化分析,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客观性,又能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例如,教师提供一套游戏素材,包括主题、目标、角色等,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根据福祉文化的理念,创编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展示和分享,通过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评价游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如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编创能力发展中融入福祉文化,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今后随着教育理念更新、技术手段提升,福祉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会有更明显的成效。长春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和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与探索,才能培养出更具人文关怀与责任感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兰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8).
[2]张芹.学前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品位·经典,2024(6).
[3]卢照天.彝族音乐文化融入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以西昌民族儿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教育研讨,2024(1).
[4]周莉娜.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以“学前儿童游戏教育”课程为例[J].新智慧,2024(5).
[5]邱冬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刍探:以儿童游戏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成才之路,2024(1).
[6]史胜男.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儿童游戏教育的认知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23(23).
[7]林晓昕,朱小军,王玉轩.儿童福祉视角下乡村文化空间优化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3(12).
基金项目:2024年长春人文学院儿童福祉学院课题“福祉文化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创编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FZKY2024023。